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023-07-06朱运龙
朱运龙
近几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国家图书馆加大了消防系统改造升级的投入,火灾防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新系统、新设备的投入使用、行业新的发展态势,伴随着新的安全管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到馆人员构成多样,突发事件明显增加,火灾隐患种类和工作难度大幅延伸。②随着消防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要求提高,对消防系统运维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如何提高数据密度、挖掘数据价值,将数据资源有效转化为具体工作的推动力,为基层工作减压提效,成为新挑战。④员工日常履职尽责情况,故障、报警事件处理效率,缺乏量化指标,无法有效对各级消防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和绩效进行科学判断。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呈现风险隐患多且原因复杂、对事件处置时效快且标准高的新特点。因此,如何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统筹规划消防安全管理发展及提升消防风险防范实效,成为当前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消防安全管理的困境
现代建筑集规模大、结构复杂、形式新、功能多样化于一身,其中的消防设备数量多且系统构成复杂、分布广且关联需求强,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形式单一、很难满足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化和信息化的维保及管理需求。
(一)日常安全巡查
传统上需要消防工作人员对所辖防区进行实地巡查,检查消防通道是否堵塞、消防器具有无挪用,严禁禁烟区吸烟、违规动火,检查消火栓、防火门等消防设施设备状态等情况,但眼看手摸的检查方式不具有权威性,检查结果靠手动登记。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采用的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内部业态越来越多,实质上扩大了消防巡查的难度,消防安全管理复杂性增大,但基层人数有限无法做到及时全面的管理,且仅靠人工记录无法保证巡查工作的真实有效。
(二)消防设备设施维护
传统的设备维护方式是基于二维图纸及表格文件的纸质文档结合人员现场操作的工作方式。现代建筑内部消防设备数量多,依靠人工逐一排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存在纸质信息与现场情况不一致、人员变动造成现场情况不熟悉等现象。传统粗放式维护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基本是事后维修,事前、事中的监测预警很少。消防设备设施众多,所需配件数量庞大,全备则耗费巨大、不备则延误维修,重则造成设备停用,产生安全隐患。
二、信息化手段应用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场景
所谓信息化手段就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3D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整合消防工作中消防设备及相关联动设施的基本情况、运行状态、消防工作人员的日常履职情况、火警处置、故障维修等与消防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并根据消防法规来预制程序、分析数据,利用可视化技术来呈现建筑物的空间结构、消防设备设施布局、各系统关联状态,达到设备持续稳定运转、人员履职到位,救火科学高效的目的。
(一)科学有效的设备监管。
消防自动报警及相关联动设施设备是预防火灾发生、及时扑救火灾的有效措施。管理好、运行好各类消防设备设施,对确保消防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建筑中涉及消防安全的设施设备往往分属多个部门管理与维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资金状况的差异、管理人员对消防设备维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同,造成消防系统及相关联动设备状况参差不齐,一旦某一环节监管不到位、维修不及时,极易导致消防系统整体作用的降低。
利用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可实时在线监测,烟道风量、电缆温度、防火门开合、高位水箱水位等分属各部门的涉及消防安全的各类信息,且可根据消防安全管理需求进行阈值设定,实时反馈工作状态、预报维保需求。例如:可根据电缆温度报警,检测线路负荷过大;根据烟道风量变小,检查烟道是否及时清理;防火门开合状态,检查常闭防火门别卡等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对消防水系统可根据管线压力数据,为维修渗水漏水点位提供快速定位。
(二)数据化的流程监督
现代图书建筑一般都较大,建筑面积几万、几十万平米,建筑群分散、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图书典阅、文创商店、讲座培训、观展观影、餐飲等多种业态,存在管理面积大、管理单位多等因素。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数量上的巨大,眼看手摸的简单手段、“人少事多”的工作状态,大大增加了整个消防设施系统巡查检查的难度。同时,设备维保和监控运行的外包服务评估,也需要技术参数、统计数据来说明其工作效率。
物联网的RFID技术以及二维码、NFC等识别技术可对建筑物的关键点位、各类设备设施,乃至每一个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均设置电子标签。在警情处理、日常消防巡查、设备故障维修过程的主要时间节点,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持终端对电子标签进行扫码,相应的操作人员、设备状态、工作进程、具体时间等管理信息通过5G等无线通信手段,及时准确体现到综合安全管理平台中,从而真实反映了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可变换不同关键参数,从多个角度对日常安全巡查完成率、故障处理效率、查警处置全过程等安全职责的履职情况进行统计,也可为外包业务的评估提供数据佐证。
(三)实时高效的应急处置
图书馆保存海量的典籍资料、聚集大量的人流,一旦发生火灾,将带来人员、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因此社会上对其发生火灾后的关注度较高。遇有火灾事件时,快速的确认现场情况,准确启动相关联动系统,才能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减少扩散带来的损失。
应用BIM技术构造“数字孪生”平台,将物理世界中复杂的建筑结构、繁多的设施设备、隐蔽的管线布局乃至各系统的联动关系在数字世界重现,同步物联网的传感器数据,可将警情现场的实时状况,动态显示在消防控制室中。初期可联动视频监控画面,辅助快速核查警情;根据警情发展,自动控制门禁限制、自动播放疏散广播,加快疏散减少伤亡。随着火灾发展可为救援指挥人员了解火场及周边动态、分析火场情况、动态调整疏散路径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三、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制约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服务的对象还是消防安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支撑工作开展,提升运营效率。实质上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手段,在实践推动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统一平台没有确立
信息化应用系统对工作进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对具体工作提供指导与衡量的参考,使基础工作人员了解设备工作的状态,为管理人员提供基层履职的情况。这些工作都需要整合多个方面海量的信息才能实现。但信息化技术在消防领域应用较晚,常规单一系统较多,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滞后,整体协同效率不高。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有待深入
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需要通过数据积累和实践验证才能体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专业且复杂的,既需要专业理论也需要实际工作经验。但应用系统开发团队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再加上时间、经费等因素,造成许多软件界面对一线使用人员不友好,许多应用系统的用户体验不佳。
(三)人才需要培养。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批既了解信息技术,又掌握消防领域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的情况看,消防安全管理领域此类人才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以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BIM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消防管理领域落地推广,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需要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专家,但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