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原创动画突围赛道观察

2023-07-05小黛

中国银幕 2023年7期
关键词:原创动画电影动画

时至今日,国产动画已经做出许多辉煌的成绩,但很多产业难题依旧存在。在呼喊国漫崛起口号的这些年,改编自传统神话、民间传说的动画电影层出不窮,原创动画正在步履艰难的突围。相比站在巨人肩膀上的IP改编动画,敢于从零开始进行原创探索的创作者无疑是真的勇士,《大鱼海棠》《大护法》《罗小黑战记》《深海》等作品,更是用不同的实践探索出各自的生存之道。为保护国产动画的创作活力,避免天马行空的脑洞束之高阁,我们梳理了这些突围赛道,献给在原创动画领域的耕耘者们。

Part1

站在“古典文化”的肩膀上

代表作品:《大鱼海棠》《魁拔》《罗小黑战记》《风语咒》《长安三万里》

相比于在传统神话、经典IP的框架上构建动画故事,国产原创动画则因为要从背景、世界观、人物角色、剧情方面从零开始设计,且不具备粉丝基础,对动画制作公司而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梳理在国内外受到关注的国产原创动画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志怪题材或者武侠元素,在美术风格上也独树一帜。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品格,是国产原创动画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在古典文化上铺展故事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市场和口碑上的成功,仿佛给业内提供了一部动画制胜的“葵花宝典”,之后几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等等改编自传统神话、经典民间传说的动画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疆域,尽管眼下,这股改编风已经出现同质化的倾向,许多作品上映后口碑平平,仍有诸多同类型动画轮番上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当我们将视线转到原创动画领域,无论是叫好不叫座的《魁拔》系列,还是十二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无论是最初靠周边产品渡过难关的《罗小黑战记》团队,还是上映后貌似没激起什么水花的《俑之城》,它们拿不到太多投资,靠小产量、慢输出的内容慢慢积攒粉丝,这些更像是动画界的匠人,一针一线打造自己的二次元图景。

如此难关中,这些动画还是走出来被许多观众看见和喜爱,它们的创作思维也更值得借鉴。中国动画天然拥有丰富的故事原料——古典文学、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均可成为创作底本,这些中国故事闪耀着东方文化的无尽魅力。与那些直接改编自这些“原料”的动画不同,原创动画的创作路径是,汲取灵感,将原料打碎,攫取一些碎片放置在自己的故事中。这样生产的故事,既有传统文化的基底,又有现代人的智慧和灵动,它们更多展现了创作者的想象力,也因此比那些更为“耳熟能详”的故事框架,拥有了更高的新鲜度。

比如,《大鱼海棠》的故事灵感源自导演的梦境和庄子的《逍遥游》,在海水中嬉戏的鲲如同鸟一般飞翔在天空中,而椿及整个家族的故事,都来自于创作者的想象。在《罗小黑战记》所展现的幻想世界中,老君、哪吒等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纷纷走入现代都市,“会馆”这一诞生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同乡、同业组织被借用到动画中成为“妖灵会馆”,以非常恰切的方式推演出“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但围绕主人公罗小黑的故事,则完全是新鲜的。《俑之城》借用了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概念和形象,但里面鲜活的“地下世界”出自创作者的想象力。《魁拔》中的主人公蛮吉虽然参考了孙悟空的造型,但动画庞大的世界观、复杂的故事内容和多条并行的情节主线则完全出自于创作者的构思。因其将中国元素与中国精神融入作品肌理,哪怕对动画完全不了解的观众,也会在看到某些地方得到共情体验。

定档暑期档、作为追光动画系列新篇章的《长安三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动画在古典文化上铺展故事的方式。《长安三万里》有着类似的创作初衷,动画以李白、高适两位唐朝著名诗人为主角,以更宏观的视角展示了盛唐的宏大气象和各处美景。相比于略显刻板的历史教材和书本诗句,动画的形式不仅可以张扬想象力,也为这些人文历史内容增添一抹浪漫瑰丽气息。

意境拉满的中式画风

中式审美下孕育的动画,总是蕴含着三个主要特征: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和日漫、美漫相比,在传统文化基底上构建的故事能让国内观众共情,表现在视觉风格上,意境拉满的中式画风,则对国产动画走向世界,有着更为重大的影响。

2018年,狼烟动画工作室的导演人狼和《大护法》的动画导演不思凡合作执导了一部动画短片《白鸟谷》,这部动画短片入围了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初选名单。动画全片15分钟,没有一句对白,只有色彩绚丽的画面,每个角度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明暗相对、亦虚亦实,在“廊腰缦回”的层层叠加中,似苏州园林的半遮掩布局和风格,观众感受到的气韵和诗意,便是动画受到评委肯定的原因。

观揽近几年动画市场上被反复讨论的原创动画,也几乎都是在视觉效果上对古典元素进行极致运用的作品。《大鱼海棠》在视觉呈现上,倾向于中国画式的留白构图和水墨画式的写意表达方式——嫘祖将七彩布匹一挥入海,小舟漂浮在被染成七彩的海面上,爷爷束发的小鸟将头发散落在地如江河状,以及爷爷白发象征时间流逝,处处充满意韵。《罗小黑战记》则用圆润柔和的线条呈现森林与古村落,用大块纯色和水墨留白风格处理灵质空间场景,意境悠远,让观者赏心悦目。而都市部分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又凸显出工笔画般的精致。等到斩获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的《风语咒》,片头设计就采用水墨质感,人物郎明和苏兮的形象很有武侠小说的气质,无论是终极大战前罗刹狂奔进饕餮之口,还是片中风筝、糖葫芦、瓦屋等古代物件的出现,都彰显着浓郁的中式画风。

拂去那些古典神话、民间故事的花样新编,原创动画依旧可以根植中国文化的土壤,成就或浪漫、或童真、或热血、或搞笑的优质故事。而绵延于中国文化骨血的美学品格,亦可为原创动画的呈现添砖加瓦。(文 斑马木笛)

Part2

内容及画风出“奇”不意

代表作品:《大护法》《大世界》《妙先生》

以往,国产动画作品长期集中在少儿领域,情节设定和美术风格多适应儿童的理解水平和观看需求。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后,以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电影和网络动画迅速发展,中国动画行业也被重新定义。原创动画借由大环境助力,可以在内容选择上走差异化路径,在画风和内核表达上向诡谲、深邃方向拓展,一方面可以避开神话题材加速内卷的通道,一方面与市场上成熟的儿童向动画作以区分,开辟一块面向更成熟受众、探讨更复杂问题的动画内容空间。

积极打造差异化空间

近几年,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选择了面向全年龄段的创作路径,2023年春节档《深海》和《熊出没之伴我“熊芯”》两部动画片的市场双赢局面,便是主打差异化受众的结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无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破纪录之旅,还是《姜子牙》的内核表达探讨,都是国产动画电影更趋向“成熟”观众的表现。然而,这些动画仍旧站在古典神话的基础上打造故事,原创动画缺少这一先天优势,想要达到如此高的关注度难上加难。这种情况,在2017年发生了一些改变。

2017年暑期档,不思凡执导的动画电影《大护法》在动画界引起极大争论。作为中国首部自我分级的动画电影,《大护法》就像一个“异数”,通过海报上清晰的PG-13字眼和动画里随处可见的暴力美学镜头,拉着动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出一大步。此后,类似的动画电影相继出现,《妙先生》延续了《大护法》的暗黑风格,描绘了一个饿殍遍地、人心堕落的世界,因为残酷的人性实验和暴力镜头,也进行了自我分级,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2018年上映的《大世界》虽然没有分级,却因其残酷的现实内核与诙谐冷静的表现手法,直接在海报侧面打上“建议成年人观看”的字眼。这几部原创动画,直接给国产动画开辟了一个独特的领域,让更多观众明白,国产动画也可以是“来自成人世界的邀请”。

几部动画上映后,越来越多的原创动画工作者开始关注成人向动画这一领域。《大护法》的动画续集《大护法2》已经在制作当中,《大世界》导演刘健的最新作品《艺术学院》因为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收获了不少关注,尚在筹备中的动画电影《极岸》和《行星绿谷》则是原创的科幻故事。更为多元化的原创动画风格,正在一部部作品中慢慢展现。

动画也可以是一则寓言

在国外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不分家的市场,适合成年人的动画层出不穷。从押井守《攻壳机动队》到今敏的《未麻的部屋》《红辣椒》,从票房大爆的《鬼灭之刃》到近几年火爆的动画剧集《爱,死亡,机器人》《万神殿》,这些动画都以情节复杂的故事、精妙讨巧的结构、哲理深邃的内核表达,打造了一个个属于成年人的寓言。

国产原创动画也在类似的路径上作出探索。《大护法》里一些比较讽刺暗黑的设定:花生人不明真相吃下的食物蚁猴子,竟是花生人的幼年形态;志在练就绝世刀法的庖卯想达到一刀取人心脏的境界,最后却拿自己的心脏开了刀。这些寓意深刻、极具讽刺性的细节和片段,和以往国产原创动画的内容设定大相径庭。《妙先生》同样坚持在动画电影中探讨深刻哲理,导演李凌霄将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和对善恶的思辨融入动画,随着彼岸花、冰纨玉、火蝉蜕的隐秘揭开,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也逐渐浮现。而斩获第54届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并作为中国动画长片首次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大世界》,讽刺意味更浓。这部动画画风独特,简笔勾勒的线条和粗暴艳俗的色彩,既有日常生活气息的淳朴真实,又有光怪陆离的荒诞幽默。这些动画,因其诡谲独特的画风和深刻的隐喻,成为国产原创动画里独树一帜的存在。

制作成人向动画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受众群体的缩小。所以,这些动画导演都在动画的商业性和表达的平衡中,同时找寻了一些大众化的表达。《大护法》设计了红胖子大段的话痨台词和人物无厘头对白,还为太子设计了“徐锦江”造型,《妙先生》将类似《白鸟谷》一般精致而有韵味的水墨画风铺展在整个故事,《大世界》的导演刘健在影片票房失利后,为新作《艺术学院》找来董子健、周冬雨、仁科等知名艺人为动画配音。无论如何,原创动画创作者开始表达最拿手的东西,勇敢讨论复杂的人性,呈现关照现实的思考,为原创动画找到了与以往不同的、且具有无限开发空间的领域。《大护法》结尾的那句Slogan“献给时代的自由灵魂”,说的便是这些动画的先锋实验者吧。(文 斑马木笛)

Part3

小而美的生存哲学

代表作品:《罗小黑战记》《请吃红小豆吧!》《灵笼》《时光代理人》

谈到国产动画,就离不开两个领域,一个借由IP改编和衍生的动画作品,一个是自己创造故事的原创领域。自己撰写故事的动画公司,可以全权掌握动画的内容生产和商业运作,但也要面临最初的生存问题。原创项目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孵化和制作,人力、金钱等的投入,如何在可控范围内得到回报,“性价比”是核心追求。

精简团队和内容

2019年夏天,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揽49亿(最终票房50.35亿)人民币票房之后,一部叫做《罗小黑战记》的动画电影又进入观众视野。《罗小黑战记》最终的票房成绩为3.15亿,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体量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但接连上映的两部动画,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不少“比较论”,有人说《罗小黑战记》票房不敌《哪吒》是因为前作“太过粉丝向”,也有人说《罗小黑》画风简单粗糙,和《哪吒》的精细制作、大场面视效无法比拟。实际上,两部动画确实没有可比性。《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有传统神话故事基础,而且由超过1600人的制作人员历时3年创作,而原创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的背后,则是一个几十人团队组成的动画公司——寒木春华。

精简团队是国产原创動画制作公司在最初阶段达到存活目的的上佳途径。和现在主流动画动辄上千人的制作团队相比,寒木春华团队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只有50多人。工作室的核心人物是动画导演MTJJ木头。最初的几年,团队成员只有个位数,木头一个人包揽了形象设计、原画、动画制作、衍生品售卖等工作。因为人手、资源有限,寒木春华到现在也只有《罗小黑战记》一个项目,所以业内习惯把这个公司叫做“罗小黑工作室”。《罗小黑战记》剧场版上映后,团队在质量上、作画上、流程上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但木头内心很清楚自己所求。他表示“寒木春华会继续招聘动画人,提高技术和整体效率,但会一直坚持以动画导演为核心的工作坊制度,保持小而美的形态,一切为创作服务”,这种理念,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理念非常相似。内容和团队的精简模式,是寒木春华得以存活的关键。

相似的情况还有《请吃红小豆吧!》的团队红小豆公司。这个成立于2017年9月的公司,直到现在也只有20人的规模。鉴于财力人力有限,公司的首部作品考虑了市场定位以及目标群体后,选择做一部商业和艺术特质结合的短番。《请吃红小豆吧!》讲述了一个梦想被吃掉的红豆每天“心安理得”上班划水的日常。番剧画风簡单,但故事脑洞清奇、风格治愈、人物设计蠢萌有趣,主角偶尔“不是没钱做下去了么”等跳脱出动画设定的吐槽,也传达出创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使得《请吃红小豆吧!》吸引的更多是青年人群而非低龄化受众。

几季下来,《红小豆》积累了一定粉丝,并开始有了将番剧搬上银幕的计划。而新作品的创作班底,依旧是红小豆公司的原班人马。国产原创动画的最初道路,几乎都以新生团队的活力和创意为基底,输出小而美的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精简团队人员、提升公司运营的“性价比”,是所有原创动画团队可以借鉴的路径。

衍生品变现是存活之道

据文娱数据统计,最近几年,全球商业价值最高的50个IP中,源头为动画、漫画的IP占一半左右,且其中大多数IP的最大收入来自授权衍生品和零售业务的开发。基于动画形象设计、少实用价值重收藏价值的衍生商品的开发,是日本、美国等相对成熟的动画市场长期坚持的盈利模式。近些年,国产动画公司一直在探寻属于非少儿向动画的衍生品变现,这种盈利模式,非常适合能够把IP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原创动画团队。

2021年5月,国产原创动画《灵笼》累计众筹金额突破1665万,刷新当时国产周边众筹项目资金纪录。同年7月,国产原创动画《时光代理人》吸引了4万多人参与众筹,刷新彼时国产衍生品众筹人数的纪录。《灵笼》《时光代理人》《伍六七》《罗小黑战记》等原创动画,在不断拓宽国产动画周边衍生商品变现,对动画创作团队进行反哺。众筹模式不仅可以将有消费诉求的核心动画粉丝筛选出来,让版权方先为他们服务,还可以开启更多的IP授权业务,使国产原创动画内容向衍生品业务迈进时,进行范围更为广阔的尝试。

其实,一些原创动画公司,本身就是靠衍生品的售卖存活下来的。《罗小黑战记》刚刚上线时,由于最初的工作室没有固定收入,没有投资,并且番剧更新缓慢,很难和视频网站达成合作。2012年,木头便找毛绒工厂做了《罗小黑》的一堆玩偶在淘宝售卖,第一批周边迅速售罄,才让团队有了信心。之后,寒木春华建立了专门的周边部门,除了一度火遍微信的罗小黑表情包之外,团队还产出了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卡贴、手办、徽章等。直到电影上映,周边的收入一直都是寒木春华的主要收入。

红小豆公司则是在《请吃红小豆吧!》番剧走红之后进行的衍生品开发。和动画“小而美”的气质相似,红小豆衍生品设计也遵循“萌”和“美”的路径,可爱精致的公仔、抱枕、贴纸、挂饰等周边赢得很多“亲爸亲妈”粉的喜爱。《请吃红小豆吧!》的品牌合作也和其他“植入”动画的方式略有不同,番剧将广告融入开头或结尾片段,由动画主角红小豆“亲自”安利,效果加倍。《请吃红小豆吧!》的最新一季番剧,还将剧场版的宣发融入其中,将海报、预告片等物料放置在番剧结尾展现,实现了动画IP最直接也最有效的粉丝引流。

无论是借由衍生品开发赢利支持动画创作,还是通过和动画联动的周边内容扩大IP的影响力,创作团队和粉丝都是互利共赢的局面。年轻的消费者们热爱新鲜事物,愿意为自己热爱的事物消费,对于各类信息有很强的扩散性,从而产生一定的群体效应。创作团队则在保持动画作品质量的同时推出衍生品,叠加运营思维,增加作品曝光度。不过,衍生品开发也需要投入许多人力、财力去维系和经营,这不,《罗小黑战记》电影上映后,寒木春华找来了专门的衍生品开发公司进行合作,旨在打造更专业的衍生品开发领域,这也为其他原创动画的生存和壮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模版。(文 斑马木笛)

Part4

激活经典故事 将TV动画搬上银幕

代表作品:《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熊出没》《喜羊羊》

一个经典TV动画,究竟能够经得起时间多久的埋藏?在童年的柜子里,以漫画书或者动画片的形式,又能够忍受观众多久的忽略?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藏在今年4月20日的凌晨,当各地第二天还要打卡上班的中年人们,为赴童年TV动画《灌篮高手》“全国总决赛”的银幕之约,自觉身着湘北的红色队服,在影院门口排起不见尾的长队时,中国动画电影人多少应该受到启发,90年代的《灌篮高手》可以做到,同样拥有扎实受众基础、陪伴少年们成长的那些国产原创动画,又有何不可。

遥远的故事说给叔叔阿姨听

TV动画走上银幕,其中服务的群体之一当然是80后、90后的票房砥柱,20世纪末他们正是祖国的花朵,在长长的暑假放下书包,搬个板凳,打开电视,手里再啃个冰棒,荧屏上的动画人物就可以带他们进入天马行空的二次元世界。

还记得“一根藤上七个瓜”的“葫芦兄弟”吗?这个经典原创IP脱胎自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十兄弟》,不过原著中那十个兄弟虽然天赋异禀,样貌却很奇怪。后来,导演胡进庆将十个角色改成七个,用七种颜色区分,并给每个葫芦娃配备了一项特异功能,再以剪纸动画的形式在荧屏上呈现。13集动画片播出后,人们对里面古色古香的皮影风格人物和水墨风格场景赞不绝口,孩子们也从这个简单的世界观中获得无数乐趣。

在TV动画播出22年后,《葫芦兄弟》再次集结当年剪纸动画片中的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将原有的130分钟动画素材,剪辑浓缩成83分钟,并使用3D技术对七彩葫芦山、妖精迷宫等重要场景进行重新打造,经典主题曲自然也有了全新的交响乐版本。22年再回首,小小影厅里,坐下了不少长成大人模样的老观众,光线渐暗,过去的时光就这样在光影交织中,一下子倒流回去了。

经典TV动画的开采,好像矿脉不断被发掘的过程,2015年,我们小时候最信任的“黑猫警长”,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合作下,也以《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的名字登上了银幕,为还原国人童年记忆,片方承诺不使用3D、保留原有的主要人物和视觉风格。在银幕上,我们终于把“一只耳”的故事听完了。

像《葫芦兄弟》《黑猫警长》一样,足够唤醒叔叔阿姨童心的经典原创故事其实不胜枚举,创作者们与其花时间踟蹰于年代久远、是否与流行趋势吻合等问题,不如前期好好打磨剧本,与童年故事实现更丝滑的衔接,然后放手开发与制作,给观众一个重新释放童心的机会。

成熟原创动画 持续双屏讲述

TV动画与银幕的联动,另一部分服务群体则是从少年到青年已习惯双屏看动画的00后们,他们诞生于多种娱乐媒介争抢注意力的时代,从绘本、电视动画片到电影动画片甚至主题乐园,经典动画形象正在以更加立体、可触的形式,陪伴着他们的成长。

那个熟悉的名字呼之欲出,2012年,一部叫做《熊出没》的动画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个性鲜明的角色,立即圈到最初一批忠实粉丝。初尝甜头的出品方华强方特在TV动画之外,立即开始新动作,尝试推出《熊出没之过年》和《熊出没之年货》两部电视电影,并在双重经验积累后,于2014年,非常高效地将《熊出没》首部剧场版《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推上院线。那一年,它以2.47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史首部突破两亿票房的国产动画电影。此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尚未问世。

《熊出没》的故事基础其实相当简单,一个从伐木工转行做导游的光头男,两只性格迥异的熊,清晰明确的角色性格,组合起来催生出不同的变化。因其朴素而又直观的讲述方式,TV动画在少儿层面广受欢迎。而这个故事基础,又给剧场版其他元素的加入,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允许系列电影在故事上,实现更多电影化的创新。《夺宝熊兵》是丛林冒险,人类与动物携手、一起对抗邪恶的反派;《雪岭熊风》多了几分奇幻元素,熊大、熊二一起拯救山神;《原始时代》,编剧把“穿越”这种元素加进故事,熊大、熊二和光头强意外穿越回恢宏的石器时代,开启了一番奇幻之旅;到了《重返地球》,这部动画加入科幻元素,故事方面又有了新的飞跃。

作为国产原创动画,《熊出没》为适应双屏不同的表达习惯,而匹配的细分内容与专业团队,可以说为同行的IP开发设立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版。自2017年《熊出没·奇幻空间》登陆春节档以来,“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一路高歌,从未跌下5亿票房,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最新作《熊出没·伴我“熊芯”》,更是再创新高,达到真人电影都艳羡不已的14.95亿。

当然,双屏开发并非原创动画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喜羊羊》系列的这条路走得就相对曲折,TV版动画亏损,衍生品盗版猖獗、电影表现挣扎,2015年,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仅收获6765万人民币票房,随后,出品方以“进行品牌战略升级”为由,暂停了该系列的电影制作,2021年摘掉低龄化标签,重新启动。

如何保留TV动画的人物内核,匹配商业电影的类型设计,对真正有能力购票的群体实现投其所好,恐怕才是激活国产原创潜力,将TV动画成功搬上银幕的必修课,有此“野心”的创作者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开启筹备。(文 小黛)

Part5

让动画照进现实

代表作品:《雄狮少年》《大世界》《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茶啊二中》

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国产动画进入了新一轮神话题材的路径赛跑,奇幻、仙侠等题材的动画在商业和艺术上突飞猛进,日益形成强大的作品群,然而现实题材的国产动画一直处于作品紧缺状态。随着动画朝全年龄段发展,跳脱神话语境、远离传统IP改编的原创动画领域,可以成为现实题材扎根的沃土。

瞄准“人烟稀少”的現实赛道

相对于纪录片和取材于真实事件的故事片而言,现实题材动画片,指以虚拟、夸张等手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记或者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演绎的动画作品。同样是现实题材,与纪录片或者故事片相比,动画的叙事视角多以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叙述进行,在刻画角色心灵空间时,可以自由联想神话、现实与梦幻等方式,展示角色对社会现实认知的心理途径。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现实题材的动画选题多样、叙事流畅,并且完成了现实社会的真实与动画想象假定之间的绵密勾连。美国的《飞屋环游记》《犬之岛》,日本的《萤火虫之墓》《起风了》,爱尔兰的《养家之人》等,都可以称作动画史上的经典。日本近些年还开发了一些日常向的现实题材动画,《摇曳露营》讲述一群女孩子的露营和生活日常,《悠哉日常大王》聚焦五个学生一起做菜、捉虫、练习乐器的乡村生活,《卫宫家今天的饭》则将镜头对准料理编织而成的美味温馨世界。这种日常向的取材,靠温柔的故事和细节打动人,完全可以被国产原创动画借鉴。

中国动画早期,因将受众对准少儿领域,童话、神话等题材的动画满足了少儿多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少有的现实题材动画诸如《小兵张嘎》《麦兜我和我妈妈》之类,也多是以教育为目的制作的作品。等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借由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层出不穷,历史、科幻类型动画不断发展,但现实题材的故事仍旧少之又少。尽管有《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样颇具全民知名度的现实题材动画,但这部动画面对的主要受众,还是少儿群体。

这种背景下,原创动画《雄狮少年》出现的意义可见一斑。《雄狮少年》通过平凡少年在曲折人生中的崛起故事,真实剖析底层小人物的心理,引发大众对现实生活的共鸣,传递出任何人都能勇敢追梦的情感内核。除了励志成长的大主题,动画还容纳了多种现实元素,完成了多层面的表达,比如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和亲情羁绊、三位少年相互扶持的珍贵友情、咸鱼强和妻子的爱情等,每种情感都在写实的剧情中找到落脚点。动画还在真实的岭南风景上构筑故事,对当地特色建筑、木棉花、肠粉等文化细节也有细致的描摹。

尽管《雄狮少年》的主创们称自己的作品为“三无产品(无大咖、无IP、无流量)”,动画上映后也在网络上受到一些争议。但对于原创动画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条“人烟稀少”且有无限开发潜力的赛道。艺术诞生于现实生活,动画艺术亦是如此,对于国产原创动画来说,《雄狮少年》《大世界》等现实题材作品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动画市场原有的审美范式和题材局限,可以通过更多的现实题材动画慢慢打破。

放大动画的“现实”魅力

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的呈现形式更为丰富多变,那些奇思妙想的段落,都可以通过动画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夸张的画面表现出来。现实题材的动画也借由这一形式属性,和真人动画产生了“分割”。《飞屋环游记》开头使用一段顺时空蒙太奇交代了老人卡尔与妻子艾莉一生的婚姻生活,短短4分钟的镜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雄狮少年》用一段主角幻化为雄狮的片段,来表现挑战擎天柱登顶的震撼场面。《茶啊二中》的番剧里,也经常出现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东北教师上课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超能力。这些段落,成为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是属于动画的专属加成。

尽管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上,占据票房排行榜前列的,多数还是那些改编自IP的奇幻题材作品。开发一个动画“宇宙”,无论衍生出多少部作品,从题材上看,无外乎在神话、民间传说这些东西上打转。虽然作画技术愈发精致,但也充分暴露了商业市场的逐利本质以及动画领域原创能力的枯竭。原创现实题材动画所带来的,正是一种脱离神话语境的全新尝试。也正是这些现实题材动画,让观众看到对童年记忆的挖掘、对周遭他人与生活的提炼,甚至还能看到呈现历史和社会景象的片段,这些内容与其他众多题材的动画不同,会让人重新思考“纪实”对动画的意义。

当然,原创动画选择现实题材,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故事场景实地取材,使得动画前期投入成本很高,还有相比改编IP和自带卖点的玄幻武侠题材,现实题材动画商业风险更大。但反过来想,这个不太依赖3D技术和视觉特效的动画样式,这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在现实中寻找创作灵感的创作方向,和原创动画的创作思维贴合度更高。诸多创作者们也在延续这个理念,《雄狮少年2》放出概念片花,《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茶啊二中》被搬上银幕,现实题材动画正在投石问路中,慢慢前行。(文 斑马木笛)

Part6

国风技术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深海》《中国奇谭》

电影从诞生之初,便是一场艺术与技术的“联姻”,由此说来,从“白纸一张”的创意到“逐格活动”的影像,从创作者脑海中的蓝图到笔下事无巨细的分镜,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更是如此。因此,国产原创动画如若想要在今天,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全球动画电影市场真正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守住具有中国印记的母题与故事外,更要在技术方面,实现高频迭代,在不同时代,探索出一套与文化内核两相匹配,能把故事讲得更加民族化、风格化的独特形式。

早期的国风“技术流”探索

关于这类探索,不妨从头说起,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制作了国内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虽然今天的观众,已很难看到它的完整影像,但这支短片的问世,多少印证了中国动画电影人身上的技术之魂正在悄悄觉醒。

随后,万籁鸣在回忆录中留下这样的话,“既然美国人可以搞表现他们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我们当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铁扇公主》......难道中国‘卡通就注定不如美国‘卡通?”于是1941年,代表中国早期动画电影最高制作水准的《铁扇公主》就此诞生。彼时,《铁扇公主》选择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内核,但在表现形式上,明显保留有对当时世界时兴的迪士尼动画的借鉴痕迹。其实这样的痕迹无可厚非,毕竟超越,也需从模仿做起。

在经历过一段必然的碰壁与探索后,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中国动画电影人终于手持技术之锤,助国产动画片攀上了第一座令人振奋的高峰。彼时,我们证明自己不仅有能力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更有实力用民族化、风格化的电影语言,进行一种真正中国式的讲述。除享誉海内外的《大闹天宫》,我们有了自己早期的国风技术流探索——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剪纸动画片《金色海螺》,木偶动画片《孔雀公主》等。

接下来,我们以水墨动画片为例,不仅因它集合了东方的水墨神韵与西方的技术之美于一身,更因其在某种维度上,与近年堪称视效巅峰的国产动画电影《深海》中的“水墨粒子”,实现了某种跨越时空的遥相呼应。如大众所知,水墨动画片最早诞生于中国动画电影的“梦工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60年代初,水墨动画片试制成功,成为一种独立于世界动画电影之林的片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再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动画片。

凭此技术,1960年,我们从大画家齐白石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取材,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崭露头角的它接连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诸多荣誉,更被作家茅盾评价为“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三年后,水墨动画短片《牧笛》继续推动着这一片种臻于成熟,它用动画的技法,在银幕上,进一步成全了水墨画才有的对自然的观照。

当然,水墨动画之外,早期的国风“技术流”还包括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它们在各自的蹊径上,也在慢慢地寻找着那套更具中国美感的表达。

“粒子水墨”技术让国风更美

来到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动画电影正在技术的荫蔽下,试穿着各式璀璨逼真的新衣,VR、AR、MR等,逼真变得唾手可得。

如此时刻,中国动画电影人依然不忘,行走在技术工具之间,探索属于我们的一种表达。其中,今年年初上映的原创动画电影《深海》尤其值得一提。在《当代电影》的一篇创作评析中,其中的粒子水墨技术被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它不仅赓续了‘中国学派动画技术美学的创新精神,更实现了继20世纪中叶中国始创赛璐珞水墨动画技法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自主研发出‘粒子水墨技术。”

何为“粒子水墨”?它通过数亿大小、形状各异的三维粒子的聚合分离来塑造形象、展现画面,以表现出传统水墨画没有轮廓线的灵动和恣意,突破写实三维技术刻画单一形状时的僵硬感,让数字三维视效在大银幕上呈现中国传统水墨的张力,使画面既保留水墨画的飘逸自由、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又兼具三维空间中的立体透视与层次变幻。比如,片中唯美而震撼的劈海镜头,单镜头粒子特效多达一百余层,粒子数量高达几十亿,负责该镜头的特效师一度将原计划的“3天”完成硬生生熬到“15个月”。

对于这项别开生面的技术,导演田晓鹏十分大方,他将七年的研发经验分享给了亲爱的动画同行:“一旦这个技术成熟后,本身就不再是很神秘的东西,没必要把它当作一个壁垒。因为我们自己吃了很多亏,踩了很多坑,我不希望其他人再去踩这些坑,中国动画同行不存在竞争关系,大家还是一块去共享,提升自己,去跟国际上竞争。”

除此之外,中国动画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2023年第一天,也捧出了自己的最新尝试——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其中既有藏着小心思的三维动画《林林》、定格动画《玉兔》,也有绕不开的中国风剪纸动画《小满》,以及同为水墨实则意趣大不相同的《鹅鹅鹅》与《小妖怪的夏天》。其中,首篇《小妖怪的夏天》已在6月确定启动大电影。

縱观以上,国产原创动画近百年的形式探索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因动画电影先天携带的强大的“技术”染色体,我们想要做好原创,唯有更加主动地拥抱技术,并且适时选择一个最能够传达爱意的拥抱姿势。让民族的有机会属于世界,让技术来为文明与神话插上坚实的翅膀,才是国产原创动画的生存指南。

猜你喜欢

原创动画电影动画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