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药材中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2023-07-04李扬胡悦王蓉刘耀武夏成凯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李扬 胡悦 王蓉 刘耀武 夏成凯

摘要  采用UPLC法测定亳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成分含量,研究水煮时间、去皮、去皮水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中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白芍初加工方法。结果表明,水煮后白芍中的沒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增加,在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3.11 mg/g;丹皮酚含量降低,水煮20 min含量由0.065 mg/g降至0.006 mg/g;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15 min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4.21、38.33、1.66 mg/g。去皮后没食子酸含量稍有增加,而其他5种成分含量下降。水煮后去皮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去皮后水煮,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量较低。白芍初加工方法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

关键词  亳白芍;初加工方法;指标性成分;UPLC法;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R 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5-0181-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5.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Primary Processing Methods on Six Index Components in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ozhou

LI Yang1,2,HU Yue3,WANG Rong1,2 et al

(1.College of Pharmacy,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ozhou,Anhui 236800;2.Bozhou Key Laborator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Bozhou,Anhui 236800;3.College of Pharmacy,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Anhui 230012)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gallic acid, catechin, paeonol in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ozhou was determined by UPLC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initial processing methods such as boiling time,peeling and the order of boiling and peeling on the content of six index components in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ozhou was studied, and the primary processing methods of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ozhou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and catechin in Radix Paeonia Alba increased after boiling,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2.53 and 3.11 mg/g after boiling for 15 minutes.The content of paeonol decreased from 0.065 mg/g to 0.006 mg/g at 20 min;and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albiflorin first decreased, then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contents were 14.21,38.33,1.66 mg/g at 15 min.After peeling, the content of gallic acid increased slightly, while the content of the other five components decreased.The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catechins and albiflorin peeling process after boil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oiling process after peeling, while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paeonol were lower.The best primary processing method of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ozhou was boiling water for 15 min, taking it out, cooling, scraping off the skin and drying.

Key words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ozhou;Primary processing methods;Index components;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其味苦、酸、微寒,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1]。白芍药材来源广泛,是我国的大宗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四川、浙江、云南、安徽等地,浙江磐安等地称为“杭白芍”,安徽亳州等地称为“亳白芍”[2]。白芍中的化学成分较多,主要含有单萜苷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较高,具有保肝、补血、抗抑郁、抗炎、镇痛、抗惊厥等作用,是白芍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他活性成分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如苯甲酰芍药苷具有抗炎、抗病毒、镇痛、护肝等生物活性[3-4],没食子酸具有敛肺、敛汗、止泻等作用[5],儿茶素具有活血化瘀作用[6],丹皮酚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药理学活性[7]。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记载了白芍的初加工方法:白芍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8]。但是该加工方法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指标和参数。产地加工过程中,农户通常凭经验煮制,对煮制用水温度和时间以及煮制去皮顺序都没有严格控制[9]。有学者对白芍的初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但是大部分以单一芍药苷作为评价指标[10]。如张云[11]研究了不同加工方法加工的白芍芍药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白芍鲜药材置沸水中煮后晒干芍药苷的含量低于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晒干白芍,沸水煮制后白芍芍药苷的含量显著增加。周学刚等[12]探讨了煮制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煮制温度和时间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大。白芍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初加工过程中指标性成分的变化和对白芍质量的影响,该试验采用UPLC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成分的含量,探讨水煮时间、去皮、水煮去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白芍初加工方法,为亳白芍的产地初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仪器。超高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TM,Waters);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H-500DE,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日本岛津AUW220D,上海向帆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01,上海玺袁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Z-DIII,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超纯水机(优普ULUPURE,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1.1.2    试剂。乙腈(色谱纯,河北沧州公司);磷酸(色谱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没食子酸(质量分数 89.9%,批号110831-20120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芍药苷(质量分数 94.9%,批号110736-20133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芍药内酯苷(质量分数98.75%,批号21031706,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丹皮酚(质量分数98.80%,批号110708-20050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苯甲酰芍药苷(质量分数99.43%,批号20092303,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儿茶素(质量分数98.25%,批号20061503,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3    试材。亳白芍于4月采自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采收3年生白芍,药用部位为主根,样品经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刘耀武教授鉴定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1.2 试验方法

1.2.1    药材的处理。取亳白芍,洗净,去头尾和细根,切成3~5 cm的小段,运用表1中的加工方法加工样品,并于60 ℃烘箱干燥至含水量不超过14%[《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白芍],打粉,过筛,装入样品袋备用。

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亳白芍药材粉末(过4号筛)0.5 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70%乙醇,超声20 min,取出,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70%乙醇定容,用0.22 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

1.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6种指标性成分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将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没食子酸、儿茶素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7.75、14.32、29.67、27.57、20.06、17.18 μg/mL 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摇匀,4 ℃贮藏,备用。

1.2.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 μm);使用乙腈(A)和0.05%磷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洗脱条件见表2。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2 μL。

2 结果与分析

2.1 UPLC色谱图

按照 “1.2.4” 色谱条件对亳白芍混合对照品稀释液和表1加工的1~10号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丹皮酚、没食子酸和儿茶素6种成分分离良好,说明该色谱条件可作为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2.2 方法学考察

2.2.1    线性关系考察。

将 “1.2.3” 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稀释成一系列浓度的溶液,按照 “1.2.4” 色谱条件进样量2 μL注入超高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色谱峰面积。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各指标性成分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拟合标准曲线,各成分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

2.2.2    精密度考察。

分别吸取 “1.2.3” 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2 μL,连续进样6次,考察方法的精密度。结果发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儿茶素、没食子酸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22%、0.21%、1.57%、1.26%、0.19%、0.99% (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3    重复性考察。取自制白芍样品3,按 “1.2.2” 方法制成5份供试品溶液,测定6种组分的峰面积,计算其质量分数。结果发现,样品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8.33、14.21、1.66、0.02、2.53、3.11 mg/g,RSD分别为0.28%、1.36%、0.73%、1.55%、0.15%和0.78%(n=5),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好。

2.2.4    稳定性考察。

取自制白芍样品3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8、24、48 h 进样分析,测定6个成分的峰面积,结果发现,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没食子酸、儿茶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54%、1.20%、0.17%、1.29%、1.05%和0.97%(n=6),表明白芍样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好。

2.2.5    检出限与定量限考察。

将 “1.2.3” 混合对照品溶液稀释成一系列浓度的溶液,分别进样测定,以3倍信噪比为检出限,以10倍信噪比为定量限,结果表明,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0.232、0.084、0.120、0.178和0.116 ng,定量限分别为0.506、0.774、0.284、0.400、0.596和0.388 ng。

2.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稱取6份质量为0.02 g的白芍样品3,分别加入 “1.2.3” 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25 mL,超声处理20 min,取出,静置冷却至室温,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测定。结果表明,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1%、98.9%、99.7%、103.2%、103.0%和102.9%,RSD 分别为0.05%、0.52%、0.94%、0.84%、1.20%和0.98%(n=6)。

2.3 不同初加工样品的测定

2.3.1    水煮时间对亳白芍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水煮加工后亳白芍药材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水煮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和3.11 mg/g;丹皮酚含量降低,水煮20 min含量从0.065 mg/g 降至0.006 mg/g;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3种成分水煮后含量呈现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规律,均在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21、38.33、1.66 mg/g。

2.3.2    去皮工艺对亳白芍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去皮加工的亳白芍没食子酸含量稍有增加,而其他5种成分含量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没食子酸主要分布在去皮芍药根部,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儿茶素、丹皮酚在外皮中均有较多分布。

2.3.3    水煮、去皮加工顺序对亳白芍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水煮后去皮加工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含量平均值高于去皮后水煮,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平均含量低于去皮后水煮。因此,去皮水煮顺序对白芍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在产地初加工时应综合考虑。

2.4 主成分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样品1~10的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表7。对10种加工方法得出的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数据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得出主成分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结果见表8。由表8可知,前2个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144%,说明前2个因子对总体的解释率较高,可作为主成分分析因子。

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和综合评价函数,计算不同加工方法的亳白芍综合得分,结果见表 9。由表9可知,样品3第1主成分分值最高,为0.450 3,样品1第2主成分分值最高,为0.901 8,样品3主成分综合分值最高,为0.048 8。因此,亳白芍最佳初加工条件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

3 讨论与结论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记载白芍的初加工方法为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芍药外皮中含有一定含量的芍药苷,去皮后白芍药材芍药苷 含量降低,如孟祥松等[13]对白芍生品去皮、未去皮以及白芍熟品(水煮)去皮、未去皮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芍药苷的含量均是未去皮较高。水煮工艺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提高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杨杰等[14]研究发现白芍芍药苷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鲜白芍置沸水中煮20 min后切薄片晒干>晒干切片>直接切薄片。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水煮工艺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王甫成等[15]研究发现白芍芍药苷含量直接晒干最高,其次为煮后刮皮晒干,刮皮后煮晒干最低。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去皮、水煮时间、水煮去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白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利用多指标评价法对白芍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该研究采用UPLC法测定亳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了水煮、去皮、水煮去皮顺序等加工方法对亳白芍6种成分含量变化,以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白芍的最佳加工方法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相比单一芍药苷评价白芍质量更加全面,充分发挥白芍的药理作用,为亳白芍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8.

[2]  查良平,杨俊,彭华胜,等.四大产地白芍的种质调查[J].中藥材,2011,34(7):1037-1040.

[3] 门宇凤,马越,于涵,等.白芍药材不同加工方法与其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草药,2020,51(8):2214-2220.

[4] 笪婧雯.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峡药学,2017,29(12):45-46.

[5] 李乃谦.探讨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137-138.

[6] 徐先祥.儿茶素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4):60-64.

[7]  刘阳欣,赵锋,康秉涛,等.丹皮酚药理学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0,41(4):550-552.

[8] 肖小春,郭晓蕾,王怀豫.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影响因素概述[J].中药材,2012,35(4):667-669.

[9] 孔铭,白映佳,徐金娣,等.白芍初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0):2248-2254.

[10]  李素亮,魏庆红,罗云,等.白芍饮片的化学成分测定及质量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9):22,24.

[11] 张云.白芍药材产地加工工艺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993-995.

[12] 周学刚,张丽萍,王艳芳,等.煮制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1,30(1):82-85.

[13] 孟祥松,蒋磊.不同年限及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12(12):1167-1168.

[14] 杨杰,田亚男,万颖,等.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5):341-342.

[15] 王甫成,时维静,汪翠妮.不同加工方法对亳白芍中芍药苷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75-78.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法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