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3-07-04孙雪
孙雪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主要由学生逻辑意识的养成、发散意识的养成和想象意识的养成构成。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支持数学教学应回归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始终牢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突破以往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意识,将课堂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間,启发学生思考并允许他们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其次,教师需要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2.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念、晦涩难懂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运用情境教育法,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自主思索、深入摸索,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扩展延伸,找到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及路径。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能够发展的,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
3.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还应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探讨与合作。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一位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均可以提出意见,协助其他学生从不同层面思索问题,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都可以获得思维和意识的发展,训练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实现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4.开展实践活动,开发创新路径
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也遏制了其创新思想的发展。数学课程是实践性较为突出的一门学科,实践环节有利于学生落实知识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统计民众的出行方式,制作扇形统计图,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的制约,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打破过往思维模式的束缚,落实创新思想的科学养成,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