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2023-07-04肖秦
肖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心育与体育、心育与美育结合的工作模式,培育积极心态,塑造健康人格。
1.“体育+心育”夯实健康之基,培养积极品质
身心健康是个体成长发展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将感觉运动视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和认知的基础,弗洛伊德等人也在心理咨询中重视对于身体运动的融入。可见,体育可以促进心育的培养,体育和心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维持或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氧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抑郁和心理紊乱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能够提高个体的精力并提升愉快的情绪水平。也有研究发现,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情绪的调节,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艺术表现为主的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主观体验,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自卑、抑郁情绪,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对抗类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促进自我的正确认知,并能够减少焦虑、自卑、抑郁、社会攻击和社会退缩性等行为的发生。
学校秉承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的育人理念,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活動有机渗透到学生的体育训练活动中。例如,学校在每天下午三点半开展全校性的长跑活动,就是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过后,通过体育锻炼放松身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强健学生的体格。学校也将体育中所体现的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活力四射、积极乐观的体育氛围,充分重视个体身心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身心达到自然和谐的发展。体育有其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给予学生“获胜的”欢心、“锻炼的”舒心、“竞争的”开心、“具体的”力量,获得十足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磨练学生的性格,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
2.“美育+心育”提升审美情操,完善健全人格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陶冶心灵和性情,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教师在美育中积极渗透心育,开展艺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融合教学,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美育中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乐曲的播放开展心育实践。音乐能够促进个体情绪和认知的发展,激活相应的脑区,对心理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同的乐曲、速度、节奏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促使人们产生情感变化,引起身体机能的反应。例如,学校一名有焦虑倾向的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其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音乐课程的干预使该生舒缓了压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美育中的美术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布置绘画或其他艺术创作内容的作业,帮助学生整理创作时的体会和感受,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提升自信。同时,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并邀请学生分享感受。有研究发现,绘画中的各种图案、标志及某些造型因素,都可被视为传达联想信息的符号,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欣赏或创作美术作品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痛苦得以减轻,心灵得到慰藉,忧虑的情绪得以缓解。例如,课堂中对于曼陀罗图案的绘画创作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我,对心理具有很好的疗愈作用。学校每年的心理健康月都会举办心理沙画日记、心理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绘画中放松身心。
学校建设了以社团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例如,艺术型社团中的心理剧社团就是美育结合心育的成功例证。心理剧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融入到适合疗愈心理的情境中,体现出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效果。通过社团的带动,美育进一步推动心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在多学科中融合心育,抓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开展学生心育的途径,以此丰富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生态。
编辑 _ 李刚刚 丁亚东(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