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
2023-07-04赵雪
赵雪
游戏课程化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学前教育,而且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大众重点关注的课题。教学内容游戏化、将游戏融入课程内容中,明确课程与游戏、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开展课程游戏化的基础。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及游戏一直是学前关注的焦点,对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及游戏课程化进行探析,理清幼儿园课程、教学与游戏的联系十分必要。“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这两个存在不同价值取向的命题,在实践中分别以江苏省幼儿园和“安吉游戏”为典型样例在推进。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避免幼儿园小学化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而游戏课程化则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符合时代要求,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应用于幼儿教育中,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课程与游戏的关系
唐朝的孔颖达最先提出了“课程”一词,表示课业和进程。这也是我国“课程”一词的雏形,而国外对“课程”一词的理解,是从拉丁文中演化而来的,是“跑道”的意思。从词义来说,“课程”最常见的内涵是学习的进程。通过开展课程,学生获得进步,并达到预期教育目的。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使用,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课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加并且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要在于它具备生动活泼的特点,故将课程与游戏相互交融是历史发展所趋。
二、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
2014年,江苏省启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对于课程游戏化概念的界定,虞永平指出,课程游戏化是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中,使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生活及兴趣与需要,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并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践与建设能力,形成鼓励游戏、服务游戏、教师学会观察游戏及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它不是推翻现有的课程定义和实施,而是对现有课程在质量上进行了提升、改造和完善。课程游戏化与游戏化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是为了试图克服幼儿园中小学化问题,为保障保障幼儿游戏和捍卫他们自由游戏的权利。
而游戏化课程常常被误解为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唯一途径,并将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丁海东对游戏课程化的实质指出,是将儿童自己自由自发的游戏转化为幼儿园的课程。王振宇教授将“游戏课程化”界定为,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游戏课程化”是一个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链,其出发点是幼儿的游戏,包括幼儿的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所谓生长点,是指围绕着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生发出来的教育活动。“游戏课程化”最后又回到游戏中去,这里的游戏同样包括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就发展的总趋势而言,这时的游戏不是初期游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和提升。
那么“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究竟哪一种更适合呢?当我们试图把本质是自由自主的自然活动的游戏引入了成人的“教化”“知识化”,并有功利性目的的时候,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之间便会产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实践困境”:在教育领域,游戏是什么样的概念?游戏与课程两者应该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游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意味着在工具层面上,游戏被当成使幼儿达到某一或某些学习与发展目标的手段、途径和方法;而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则意味着在更为基础的本体价值层面上,游戏是儿童之所以为儿童的一种规定性,是儿童存在于这个世界表达、感知、行为的一种基本方式。所以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游戏还是课程?
在幼儿园实践场域,“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都有相应的典型案例。前者如江苏省由虞永平教授引领正在推进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后者如已经走向世界的“安吉游戏”课程模式,围绕“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领衔的游戏研究团队正在推进“游戏课程化”研究。从两支研究团队的学术背景来看,两者的研究视角也不相同,前者主要是基于教育学视野中的游戏研究,关注课程情境中游戏问题的特殊性;后者是基于心理学视野的游戏研究,关注儿童游戏发生的特点与课程发展价值。
“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的理想样态是走向“以游戏为中心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不断重申“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所谓的“基本活动”是指对幼儿来说是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活动;对幼儿园来说,游戏不是限定在某个时间段中的暂时性活动,也不是局限在某个特定区域中的局部性活動,而是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的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主要活动。
三、促进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的举措
(一)教师、园所与家长共同努力
在大环境中的非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教师、家长虽然不再认为幼儿园是传授知识的环境场所,但内在依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游戏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不知不觉在游戏中融入大量的教育元素,使游戏具有明显的知识技能。游戏精神的逐渐缺失,使幼儿逐渐丧失了自由探索的兴趣。
从长远的角度看,不管是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都是新时代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教学产物。首先,幼儿教师要与时代俱进,时刻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精神,及时学以致用,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工具运用到实际的教学生活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幼儿园要和高校加强联系与合作,这样学前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能推动幼儿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同时建立良好深远的帮扶关系,共同进步。利用高校的多元化资源,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综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助力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幼儿园之间、家园之间也应建立科学的合作互助模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幼儿园教育健康发展。
(二)严格落实职业培训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既是课程的教研者、实施者,又是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激发者,教师的儿童观及其课程理念、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实施效果。目前,尽管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能意识到课程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有重要意义,但未认识到游戏潜在的教育价值与课程融合所产生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的经验以及将游戏与课程进行整合的技能、技巧会影响融合效果。
在新的发展时期和不断更新的理念之下,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是保证幼儿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的有效路径。幼儿园要充分了解每位幼儿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專长,在此基础上组织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时反思时更新,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做出及时、科学的整改,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游戏课程化的推进路径
游戏课程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所接纳和践行,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实践还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加强完善和持续提高。对于一线幼儿园教师来说,在游戏课程化中,学会有效观察儿童的游戏,看懂游戏的表征,如何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学习的生长点、如何灵动地追随着儿童的游戏确定教师的行为、如何将已有的教育资源引入游戏课程化是经常面临的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只能随着师幼互动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逐步解决,从必然走向自由。
“安吉游戏”已经自觉地走上了“游戏课程化”的道路。“安吉游戏课程化”逐步明晰的活动组成部分包括如下五点:一是自主游戏及游戏计划。幼儿从自主游戏出发,随着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游戏时间越来越有把握,逐步发展有目的地构思材料的玩法、进行游戏中的分工等;二是游戏故事。游戏故事是安吉游戏中幼儿表达对自己、他人和世界认识的重要途径。他们以画、“写”、说的方式,以不同的表征视角和独特的表征符号自主回顾、整理、反思自己的游戏过程;三是游戏分享。游戏分享是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游戏过程、倾听他人的游戏经历、反思自己和他人游戏经验的过程;四是生成教学。安吉游戏生成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幼儿游戏中的想法、需求和经验出发构建的教学活动;五是游戏精神下的生活环节。一日生活皆学习,在安吉游戏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幼儿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幼儿不但有自主游戏的权利,也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
(四)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路径
课程游戏化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的深层内涵和精神。在落实《指南》的基础上思考课程在游戏化的到路上何去何从。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儿童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真正的游戏中,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程还要聚焦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游戏中,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关注幼儿园现实已有的条件和资源,在此基础上给幼儿创造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成长可能。课程资源具有区域化特点,要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在专业的基础上生成园本,甚至班本课程。浙江省安吉县的最大特点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地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灵动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不断鼓励进行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要从实际出发,从蓝本(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和发展。课程游戏化的最后结果是过程和习惯,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经验,不只是文本。
总之,无论是游戏课程化还是课程游戏化,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架构搭建的一种科学体系。园所与教师都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协同幼儿家长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搭桥建架。在如今幼小顺利衔接的热潮中,在小学一年级加入课程游戏化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帮助幼儿过渡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