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03年的自己回信
2023-07-04陈珍
亲爱的小陈老师:
20年前,也是在春天将至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你给我写了一封信,题目是《写给20年后的自己》。那时你还未满20岁,是一个只有半年教龄的年轻老师。
你对我充满好奇,问了我许多问题,也诉说了你的烦恼,表达了你的希冀。现在,隔着20年的漫漫时光,我来回答你關于专业成长的问题。如果答案只能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我想告诉你:亲爱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是你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了我,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你是20世纪最后一批入学的中师生。毕业那年,“分配工作”取消了, “铁饭碗”没有了,你很不安。你曾想重回高中读书,参加高考,圆大学梦,但由于家境困难,你最终听了父母的话,到家乡的一所村小当代课老师。报到的前一晚,你躲在房间偷偷落泪,无比落寞地在日记里说:“大学终究对我关上了厚重的门……”
亲爱的,真想穿越时空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笃定地告诉你:“大学的门永远向你敞开着!”只要你有学习的愿望,你可以一个猛子扎进知识的海洋里,想待多久都行,想探索哪片领域都能找到路径。事实上,你正是这样做的。
持续学习:机会给
有准备的人
初为人师的那几年,是最纯粹的“海绵”时光——你像海绵吸水一样,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学习中,学习做一名好老师。你读书,从《小学语文教师》到《教师博览》,从《教海漫记》到《给教师的建议》……阅读打开了你的视野,你从教育故事中体会到师者的幸福和乐趣,更学到很多治班与教学的好办法,你成了受学生欢迎的小陈老师。
你特别喜欢听课,听说哪里有好课,你排除万难也要去学习。你会记非常详细的笔记,包括教学环节、教学语言、学生反馈,还写上自己即时的思考。好课让你兴奋不已,上课的老师成了你眼里的大明星,有时你还求合影、要签名。我有时翻看老照片,端详着当时的你,忍不住会感叹:年轻真好!
你痴迷于收集整理优质教学设计,合适的必定拿到自己的课堂上临摹一番,有的成功了,你沾沾自喜;有的却感觉像东施效颦,你也不气馁,而是反思,继续。备课时,你要求自己先“素备”,即不参考任何教学资料,自己解读文本,独立写出教学设计;然后再对比资料,暗自较劲。起初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一塌糊涂,慢慢地,你发现自己确定教学目标越来越准确,教学过程的展开越来越充实、顺畅,偶尔还有独到之处。
爱学习的你成长很快。工作第一年,乡中心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听了你执教的《四季》,夸你“代表了同期入职的十几位老师的最高水平”。工作第二年,你通过了县城一所小学的面试,获得了更好的平台和待遇。工作第五年,终于有了考编的机会,你连续两次在考试中胜出,成为一所区属农村小学的正式老师,次年又进了城里最好的学校。你深深地感到,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最好的准备,就是持续努力学习。
公开课:成长的快车道
像所有年轻老师一样,你经常被安排上公开课,新入职教师见面课、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展示、领导随堂听课等等,压力在所难免。有的同事对此唯恐避之不及,但你每次都爽快答应。累吗?当然啦,但累中有得,苦中有乐,因为上公开课是收获最多的呀!你在“构想—实践—研讨—再实践”的过程中,飞速提升教学水平。很快,你开始承担更高层次的公开课:校本教研开放日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同时,你被推荐参加区优质课比赛,并一举夺魁,又在后来的市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磨课过程中,你得到了很多人的指导,也遇见了专业成长中的贵人。时任区教研员梁江新老师非常关心你的成长,市教研员陈泉堂老师邀请你加入了他主持的省级名师工作室,你和一群来自全市的志趣相投的优秀教师一起学习、研究。那几年,你劲头足足的,真正体会到了专业成长带来的充实和幸福。
当然,你也遇到过挫折。一次市级观摩课,你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自己的学校试教时感觉良好,正式上课时却气氛尴尬、节奏拖沓,最后只完成了80%的预设内容。你痛定思痛:这堂课想要的东西太多,太过于注重教案的演绎,唯恐漏掉任何一个亮点设计,对学生的学缺乏足够关注,课堂出现问题也就很难及时调控。这次失意让你从心底领悟,课堂是学生的,教学永远应该为学生服务,要警惕任何试图把聚光灯打到教师自己身上的行为。从那以后,你对课堂多了一分敬畏,时刻铭记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
你的恩师——市教研员吴鲜玫老师对你倾囊相授,你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有分量了。2019年课标修订组专家来江西调研,听了你执教的《花钟》,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非常认可。她本打算“只听不评”,后来听得有兴致,便欣然接受邀请,指导你优化教学方案。你还幸运地得到了省教研员徐承芸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后来她邀请你在当年的阅读教学教研会议上向全省老师做报告。2021年,你的录像课《朱德的扁担》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优秀课例征集一类课例。
亲爱的,20年前写信的你并不是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没有奢望过有一天登上省级、国家级的平台,甚至觉得“市优”都遥不可及。但是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所以人生真的没有白走的路,请你只管风雨兼程。
写作:激发成长内驱力
你问我这20年来有什么遗憾吗?有啊,不少呢。我挺爱写东西,文笔还算流畅,但随心所欲,没有规律。2016年,我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二丫手记”,在发布的首篇文章《生长许久的念头,今日终于破土而出》中,我写下初心:“和孩子之间有许多值得记录的故事,就以这里为起点吧,一砖一瓦地建造属于我们的小屋。许多年后,若有人从陈旧的文字中读到童年,于我于他,都会是一种幸福吧。”
但只写了一段不长的时间,公众号就因为各种原因“停更”了,现在想来觉得十分可惜。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史,基本都经历了“读书—教书—写书”的积累和锤炼,我知道却没有做到。当时带的学生已经毕业了,我自己也转岗到教研室工作,一线带班和教学的许多鲜活故事没有及时记录,就错过了反思与沉淀的机会,甚至那些原本难忘的记忆都湮没在时光里,只剩一些碎片了。所以,如果这封回信能抵达你那里,我要郑重地提醒你:拿起笔写你的教育生活,哪怕读者只有你自己。因为这是你生命的史诗啊!就算你读不到这些话,我也要告诉你:开始教育写作的最好时机是当下。我会重新拿起笔,书写现在,也追忆过去、描绘未来。
亲爱的小陈老师,越过漫漫时光,我看到你写好了一封信,你把它小心折好,装进信封,放入“藏宝盒”。在你身后,宿舍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送给你的画,是在各种练习本上画的。你仔细地裁剪出形状,一幅不落,拼贴出一墙的热闹。等着吧,它们的队伍还会继续壮大。过不了几天,窗前的木桌上,会有孩子们折来的大把的映山红,插在玻璃瓶里。窗外小操场的泡桐树就要开花了,大朵白色的花,香气扑鼻,你这间斗室将盈满芬芳。
感谢你的美好,感谢你的热爱和努力,让今天的我有前程可奔赴,亦有青春可回首。
永远爱你的:陈珍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教学研究室)
(插图:谭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