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航空人的青年时代

2023-07-04吕乐

航空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顾诵芬罗阳航空

吕乐

1919 年5 月4 日,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虽然社会分工不同,但每个青年人心中都怀抱着相同的使命,有着共同的理想。在这些仁人志士中,就包括无数航空人士。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倾注了无数航空人士的梦想和心血,这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的使命。

任何一项事业,当我们回看时,注定是热烈而充满激情的。航空先辈们的投入与专注,如孩童般的赤子之心,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亦无怨无悔。又逢5 月,让我在这槐花盛开的日子里,回顾航空先驱们年轻时的奋斗与伟绩,感受航空人的奋斗与拼搏,传递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

冯如

清末以来,救国和报国一直是国人精神与信念的主旋律。根植于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家国大义,与西方科学精神和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航空梦想融合在一起后,更催生出“实业救国”“航空救国”的理想,并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使命。

1883 年出生于广东恩平的冯如,12 岁时前往美国讨生活。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冯如认识到:要想国家富强,必须有发达的工艺,而工艺的发达又有赖于先进的机器,于是他决定专攻机器制造技艺。他潜心钻研机械制造技术的年代,也是飞机设计和制造在世界范围内遭遇普遍挫折的时期:奥托·李林塔尔在进行悬挂式滑翔机试验时不幸坠亡;英国工程师皮尔彻在滑翔机试验中失事;美国科学家塞缪尔·兰利配备汽油发动机的飞机试飞失败。

然而,富有远见的冯如看到了飞机的前景。受莱特兄弟影响,年轻的冯如被飞机深深吸引,并在23 岁时成立了自己的飞机公司。2 年后,他在莱特兄弟飞机的基础上,制造出自己的第一架双翼飞机——冯如1 号。1909 年9月21 日傍晚,25 岁的冯如驾机试飞。尽管寒风凛冽,他仍然飞行了约20 分钟。这次飞行让他成为首位在美国飞行的中国人。

准备试飞的冯如(驾驶员)和他的助手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矗立的冯如像

1911 年2 月,年仅28 岁的他拒绝美国多方邀请,抱着拳拳报国之心,毅然决然带着助手和2 架飞机一同返回中国,在广东燕塘建立了广东飞行器公司并亲自担任总机械师。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冯如率助手参加革命。经过数月努力,他于1912 年在国内制造出一架与冯如2号造型相似的飞机,这也是中国国内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崭新一页。几个月后,29 岁的他在燕塘机场进行公开飞行表演,奈何飞机失速坠地,以身殉国。

谭根

谭根,原名谭德根,原籍广东开平道祥乡。5 岁那年,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莱特兄弟试飞成功。从小就聪明好学的谭根得知后十分激动,于是立下志愿,开始不停钻研飞机技术。1909 年,冯如试飞自制飞机成功的消息激发了时年20 岁的谭根,他主动向飞机领域努力。起初他选择成为一名飞行员助理,获得资助后前往洛杉矶伊顿航空研究实验室学习,深入研究航空理论与飞机构造技术。

在那个年代,飞机的航程普遍较短,想飞越辽阔的海洋几乎不可能,于是能水面起降的飞机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受柯蒂斯影响,谭根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和建造水上飞机。1910 年,谭根在柯蒂斯F 型飞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把发动机安装在机头上并为其加装了浮筒,试制成功了一架水上飞机,使他成为“中国水上飞机设计第一人”。

光会设计飞机并不能满足谭根的愿望,1911 年底他进入圣地亚哥柯蒂斯飞行学校,考取了飞行执照。之后,他开始驾机参加各式飞行竞赛,同场的多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飞行高手。而谭根作为唯一参加航空竞赛的华人毫不怯场,甚至还获得过银质奖杯。

谭根(右)同美国飞机设计师柯蒂斯合影

出生在美国的谭根受家庭熏陶,有着一颗报国的心,一直试图将飞机和航空技术带回中国。1913 年,23 岁的谭根受邀加入中华飞船公司,负责设计飞机及培训飞行员。1914年,他终于有机会回到中国。在与孙中山的短暂会面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飞行队的想法和建议,并应邀到广东各地举行飞行表演,之后还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发展培养了众多飞行员,为实现一代人理想中的民主共和政体而翱翔天际。直至1925 年,谭根因意外交通事故丧命,年仅35 岁的他永远离去了。在葬礼上,包括林福元在内的众多航空先驱从世界各地前来为谭根送行,大家沉痛哀悼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华裔飞行员。

谭根和助手一起试飞水上飞机

顾诵芬

1930 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因排行为“诵”,其父根据《文赋》取名“诵芬”。7 岁那年,顾诵芬还是燕京大学附小的一名学生,却赶上了日军轰炸机从家上空飞过。炸弹爆炸的冲击波把玻璃震得粉碎,给幼小的顾诵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埋下了造中国人自己飞机的种子。

随父母到上海后,顾诵芬便开始自己制作航模,慢慢对“造飞机”有了基础的认识和实践。后随母愿,1947 年入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1 年毕业后,顾诵芬和同学一起前往北京,投身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

1956 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作为首批核心成员,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童年时期的顾诵芬和他的宝贝们

这批平均年龄不到 22 岁的青年设计师团队,接到的首项任务是设计一架亚声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而顾诵芬在大学里只学过螺旋桨飞机设计基础课程,为解决机身两侧进气的难题,他要从头学起。他跑去北京找资料,借了一辆旧自行车,每天骑车到北京航空学院查找、抄录有用的资料,足足跑了一个星期。1958 年 7 月 26 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式飞机歼教 1 首飞成功。

1965 年,歼8 战斗机项目启动,因总设计师失事遇难,时年35 岁的顾诵芬及其他技术骨干临危受命,组成了技术办公室。为尽快完成飞机设计,大家工作在简陋的车间地下室,睡在临时搭成的双层通板铺,饿了啃口凉馒头,困了趴在图板上打个盹 儿,醒来继续干。

1969 年7 月5 日, 歼8 首飞成功。但在随后的飞行试验中,飞机出现强烈的抖振。为解决问题,接任总设计师的他亲自乘坐歼教6上天,对歼8 进行等距离、等速度的观察,最终发现了症结所在。此后,他又接连攻克了跨声速机体振动、发动机频繁停车、机体温度过高等技术难题,为歼8 的最终设计定型作出了突出贡献。1979 年底,歼8正式定型。

顾诵芬和歼8 试飞员交流飞机状况

很快, 顾诵芬又被任命为歼8 Ⅱ飞机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声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组织和领导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4 年时间,就让歼8 Ⅱ飞机实现了首飞。时至今日,年过九旬的顾诵芬依然持续敏锐地关注国际航空前沿科技发展动态,思考未来的发展。

罗阳

为了确保歼15 飞机成功,有许多奋斗在飞机设计研制一线的航空人付出了艰辛努力甚至是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时任歼15 飞机研制现场行政负责人,沈阳飞机公司董事长罗阳。

罗阳在辽宁舰上同起飞的歼15 合影

歼8 歼击机

羅阳出生于1961 年,成长在一个军人家庭里。恢复高考后罗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一路的求学与工作养成了他严谨认真的行事风格。2007 年,他接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其间先后承担了多项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

天妒英才,2012 年罗阳因积劳成疾,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日理万机,两型新机先后首飞、参加珠海航展返回后来不及回家就踏上了“辽宁号”航母,参加歼15 飞机航母起降训练保障任务。任务成功完成,他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的名字,与他为歼15 舰载战斗机成功献身的英雄事迹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歼15 舰载机离舰起飞

猜你喜欢

顾诵芬罗阳航空
顾诵芬的“惭愧”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从小种下航空梦的顾诵芬
变 脸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罗阳:复古旗袍的第四代传承人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