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种苗生长的影响

2023-07-04张延波王佩玲赵会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育苗出苗率辣椒

张延波 王佩玲 赵会利

摘要 以牛角椒、线椒、螺丝椒3种类型辣椒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集约化穴盘育苗中采用自动播种机播种时,设定不同播种深度参数对辣椒幼苗出苗率及株高、茎粗和叶片数3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参数设定为1.0 cm,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辣椒种子,种苗符合要求,生产效率最高。

关键词 辣椒;育苗;播种深度;出苗率;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9-0081-04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可作食用蔬菜和日常调味的作物,终端产品有绿鲜椒、红鲜椒、辣椒干、辣椒面、辣椒酱等,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陕西省是全国辣椒八大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6.7 万hm2。中国每年辣椒种植总面积、产量及内外贸易量均居全球前列,贸易总量占我国市场交易量的20%。辣椒按生态类型可分为牛角椒、线椒和螺丝椒;按种植方式可分为露地、大拱棚、温室;按种植季节可分为越夏、秋延、越冬等。越夏露地以线辣椒为主,陕西关中地区辣椒种植面积最为集中,是驰名中外的线椒生产基地,此外在陕南汉中和陕北也被大量种植。秋延大拱棚种植集中在渭南地区,以牛角椒、螺丝椒为主。近年来,随着辣椒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种植水平的不断升级,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种苗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目前,陕西省有专业化育苗点1 200个以上,工厂化育苗中心30个以上,年育苗数量20亿株以上,其中辣椒种苗在4亿株以上。传统分散式的育苗方式和育苗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工厂化、集约化育苗以其专业、集中、高效的优点成为辣椒种苗生产的趋势。工厂化、集约化育苗多采用穴盘育苗、自动化机械播种,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能够保质保量提高种苗整齐度,调节合适的播种深度对辣椒种子的出苗尤为重要[2-3]。为此,笔者研究了自动化穴盘播种机在辣椒种苗生产中设置不同播种深度参数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生产优质辣椒种苗具有重要的意义[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基质及设备。以丹麦品氏0~6泥炭土作为育苗基质,该育苗基质纤维粒径规格0~6 mm、吸水性50%、有机质含量98%、pH 5.5、EC值0.5,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通气性能好、质轻、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提高幼苗发育质量。

播种采用凯迈瑞KMR-78-2型自动穴盘播种机,该设备适用于大小为0.3~12 mm的种子,种子形状不限,具有自动光电感应监测系统,播种精度在95%以上,播种速度500 盘/h以上,播种压穴深度参数可调,广泛应用于各大育苗点和育苗中心。

为保障种子出苗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穴盘要求不易变形,单穴容积在50 mL以上,选用规格参数为540 mm×280 mm,单穴50 mm×22 mm×50 mm的凯贝蒂50孔PVC专业育苗穴盘为试验育苗基质的载体。

1.1.2 研究对象。不同类型的辣椒品种,在栽培技术要求上各有不同,育苗技术也存在差异。为了提质增效、控制成本,工厂化、集约化育苗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标准和方法进行种苗生产,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简明顺畅。试验考虑到实际生产中辣椒种植主要有3种辣椒类型,为研究不同播种深度对不同类型辣椒的影响,选用以下3个辣椒类型在当地的代表品种。牛角辣椒品种东方巨龙,主要在春秋大棚及部分地区露地栽培;线椒品种辣丰线霸耐储运,主要用于制酱、剁椒及烘干加工,在露地和春季拱棚中广泛种植;螺丝椒龙椒2号,在设施或露地种植,为高辣味鲜食辣椒的主要品种。

以上品种均为辣椒生产中3种类型辣椒的主要栽培品种,在种苗生产上也以这3个品种为主,作为研究材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用种子为市场上自主采购,试验前随机抽取100粒种子在28 ℃恒温箱中采用培养皿进行发芽测试,发芽率均在98%以上。

1.1.3 试验地点。试验在陕西泾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泾阳育苗中心育苗温室内进行,温室为可进行温湿度调控的专业联栋育苗温室,可移动育苗架、自动喷淋灌溉系统等育苗设施齐全。

1.2 试验设计

为适应机械化设备的要求,采用干籽播种,根据设备条件和辣椒生理特性,播种深度共设4个处理,同时考虑到种子本身的厚度为0.2 cm,機械播种深度分别调节为:处理1,播种深度0 cm;处理2,播种深度0.5 cm;处理3,播种深度1.0 cm;处理4,播种深度1.5 cm;处理5,播种深度2.0 cm。

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处理6个穴盘(300粒种子),于2021年10月10日播种,播后各重复穴盘随机摆放。育苗过程中的基质处理、温湿度管理等农事操作正常进行。

1.3 试验方法

播种10 d后于10月20日以子叶出土可见为出苗标准,调查记录每个处理辣椒出苗数,测算出苗率;播种50 d后于11月30日每个处理每个穴盘随机抽取10株,测量统计平均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每个重复分别统计,计算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出苗率的影响

2.1.1 不同播种深度对东方巨龙辣椒出苗率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种深度和覆盖厚度对牛角椒类型品种东方巨龙的出苗率有明显影响。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出苗率,处理1和处理3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处理4 10 d的出苗率较低。从辣椒种苗的出苗速度和整齐度要求来看,处理1仅胚轴伸长,子叶并未展开还完全在种皮内部,处理4、处理5播种深度过深、覆盖过厚,不利于辣椒出苗,处理2和处理3的播种深度和覆盖厚度是可行的。整体看处理3的出苗率最高,为94.7%,子叶平展,比对处理1、处理4和处理5高出37.4、19.3和33.7个百分点。

2.1.2 不同播种深度对辣丰线霸出苗率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种深度对线椒类型品种辣丰线霸的出苗率同样有较大影响。5个处理均有显著差异,在0 cm播种深度下,出苗率要好于牛角椒品种东方巨龙,可能由线椒类型的品种特性决定,同样出现子叶未展开的情况。处理间比较,处理2和处理3的差异不明显,种苗整齐一致,子叶舒展,随着处理4和处理5播种深度的增加,10 d出苗率明显下降。整体看处理3的出苗率最高,为97.1%,比处理1、处理4和处理5分别高出35.6、18.3和29.2个百分点,与牛角椒类型品种东方巨龙比较,结果相似,处理2和处理3优于其他3个处理。

2.1.3 不同播种深度对龙椒2号出苗率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种深度对螺丝椒类型品种龙椒2号的出苗率同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处理1的试验表现与牛角椒和线椒相同,处理2和处理3的出苗率差异不明显,且明显优于其他2个处理,处理4出苗率有所提升,但上升幅度并不明显。处理3种苗整齐度高,子叶均自然平展,出苗率达到97.8%,比处理1、处理4和处理5高29.7、16.0和23.6个百分点。在本试验组中,处理2出现了部分种苗“带帽”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该螺丝椒类型品种的种子较大,而处理2覆盖较薄,在种苗出土过程中不足以脱掉种皮。处理5的出苗率则未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可能与该种子较大,顶土能力较强有关,虽然播种深度较深,但出苗率较东方巨龙和辣丰线霸高一些。

2.2 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种苗性状的影响

在辣椒种苗生产中,最终商品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是衡量种苗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实际辣椒栽培生产中对种苗的要求,辣椒成品苗标准:螺丝椒、牛角椒株高19~20 cm、茎粗3~4 mm;线椒株高13~14 cm、茎粗2~3 mm,7~10片真叶,6叶1心。

2.2.1 不同播种深度对东方巨龙辣椒种苗性状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东方巨龙品种,处理3、处理4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达到19.2 cm和18.9 cm,处理3稍高一些,与处理1、处理2、处理5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处理1和处理5株高明显不足,仅有15.4 cm和15.9 cm达不到标准要求。在茎粗方面,处理1茎粗为0.293 cm,未能达到标准要求,其他4个处理茎粗在0.319~0.390 cm,均在标准范围内,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茎粗逐渐增大。叶片数方面,处理3有9片最多,其他依次为处理4、处理2、处理1和处理5,从实际表现看处理2、处理3、处理4叶片数为7、9、8片,均达到了6叶1心的要求,区别在于生长点心叶片数和大小的差异,综合3个指标,处理3和处理4更符合种苗生产要求。

2.2.2 不同播种深度对辣丰线霸辣椒种苗性状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对于辣丰线霸品种,处理3和处理4株高差异不明显,株高均在13 cm以上,分别达到了13.9 cm和13.3 cm,能够达到株高要求。处理2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且12.3 cm的株高达不到生产要求,处理1与处理5株高仅有10.8 cm和10.2 cm,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对茎粗的影响同样表现为随着播种深度增加,茎粗逐渐增大的趋势,处理1茎粗仅为0.196c m,不符合生产要求,处理3、处理4、处理5没有明显差异,处理5的茎粗最大,达到0.324 cm,处理3和处理4略低,达到0.269 cm和0.282 cm,满足生产种植要求。处理2茎粗为0.217 cm,与后3个处理相比出现差异,勉强达到要求。处理3的叶片数为9片,其他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5,各处理之间只相差1片叶,处理1、处理2、处理5叶片数分别为6、7、5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处理5播种深度过深,叶片数和株高都明显不足。

2.2.3 不同播种深度对龙椒2号辣椒种苗性状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对于龙椒2号,处理3和处理4的株高最高,达到19.7 cm和19.2 cm,处理间无明显差异,但与其他3个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处理1和处理5株高仅为15.4 cm和16.8 cm,高度明显不足,处理2的株高为18.0 cm,与处理3和处理4有较大差距。对茎粗的影响仍然呈现出随着播种深度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处理5依然是茎粗最大的,达到0.391 cm,处理3和处理4则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374 cm和0.379 cm,处理1的茎粗为0.299 cm,与其他4个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叶片数差距不大,处理3最多,为10片叶,处理2与处理4有9片叶,处理5播种深度最深,叶片数达到8片,差距并不大,可能与该品种种粒较大,顶土能力较强有关。

3 讨论

在现代化辣椒种苗生产中,自动化机械大量应用,合理设置机械运行参数是目前急需厘清的重要课题,科学合理地选择播种深度对辣椒快速整齐出苗非常重要,同时也影响后期的苗龄和壮苗效果[5]。通过对牛角椒品种东方巨龙、线椒品种辣丰线霸和螺丝椒品种龙椒2号3种辣椒在不同播种深度下出苗表现的研究,统计分析10 d后的出苗率以及50 d后的出苗质量,发现在播种深度0.5 cm和1.0 cm下可以获得90%以上的出苗率,最终种苗的生物学性状则表现了不同的影响,在1.0 cm和1.5 cm播种深度下株高最高,播种过浅和过深均影响株高的增长,如果种粒较大则影响相对较小。茎粗则在3种类型辣椒品种中表现一致,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茎粗相应增大,播种深度会促使种苗横向增粗。叶片数在播种深度为0 cm和2 cm时叶片数明显不足,其他深度则差异不大,播种过深或过浅均不利于辣椒种苗的根系生长[5]。综合出苗率和3种性状的表现,以及实际生产对辣椒种苗的要求,在现代集约化、工厂化辣椒种苗生产时,针对自动穴盘播种机,播种深度参数应设置为1.0 cm,可以覆盖不同生态类型、不同大小种粒的辣椒种苗生产,种苗符合要求且效率最高,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董钻.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刘华.棚室辣椒穴盘育苗优质培育技术[J].吉林蔬菜,2018(Z1):39-40.

[4] 刘桂霞,韩建国,赵霞.播种深度对不同来源羊草种子出苗的影响[J].种子,2006(9):20-23.

[5] 余文中,刘崇政,赖卫. 辣椒种子不同播种深度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8(18):55-56.

(责编:何 艳)

基金项目 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SDBXM16)。

作者简介 张延波(1981—),男,农艺师,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育苗出苗率辣椒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辣椒也疯狂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