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见“美”好, 赋能美术作业新导向
——在美术作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探究

2023-07-0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顾飞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美术作业素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顾飞燕

作业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提升,是锻炼学生绘画技能的重要途径。尹少淳教授说过,美术教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教师应当思考怎样将知识与技能真正地转化为素养和能力。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创新美术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追根溯源:学生美术作业情况现状分析

(一)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教师的作业设计要求不清晰,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存有疑问,不知道画什么、怎么画,处于茫然的状态,艺术表达能力欠缺,对审美更是缺乏理解。

(二)一味模仿,缺乏个性

教学时,教师会示范技法和构图等,也会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范作,学生在作业中进行模仿,创作时缺少自己的想法和个性表达。部分学生长期使用“概念形”“鲜艳色”,一味地模仿,创作出的作品缺乏灵动,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整体美术表现潜能的释放。忽视学生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就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视觉审美品位。

(三)兴趣不浓,缺乏认同

传统观念认为美术只是辅助性科目,美术作业费劲又无趣,部分学生抱着应付完成的态度,感受不到美术作业的魅力,对作业缺乏认同感,导致艺术审美感知素养薄弱。

二、发现美:分层作业设计,赋予美术作业改革新理念

(一)课前作业重参与,培养学生成长内生力

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前作业,如设计学习单,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搜集素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学生习得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奇怪的梦”之前,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单(见表1),如此,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回忆梦境时不会一片茫然,同时对梦境和梦境中的形象以及梦的色彩会有初步的构想。这样的课前作业解决了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更为立体地表达“梦”,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表1 “奇怪的梦”课前学习单

(二)课堂作业重效率,培养学生高效学习力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进度及课程需要,将作业设计由“两段”拓展到“分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边学边画、再想再画,作业过程层层递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作业练习。笔者在执教苏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我的地图”一课时,创设情境“老师去哪儿”,让学生完成指定任务,进行三次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笔者将学生的作业汇总、装订成册,做成一本极具创意的地图绘本,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作业重延伸,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

课后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伸,是学生的深度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二次学习的兴趣,其设计应贴合学生的生活。生活化的作业可以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笔者在执教苏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穿穿编编”一课时,在课堂上教学生用纸条穿编平面的作品,课后启发感兴趣的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穿编艺术,并穿编立体的作品。部分学生回家后运用穿编技术制作出穿编纸拖鞋、穿编笔筒、穿编挎包。从课堂到生活,学生通过作业发现美、感知美、探索美。

三、创造美:聚焦作业质量,开辟美术作业设计新路径

好的作业成果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美术课堂。教师要关注课堂,解读教材及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作业,呼应整体教学体系。

(一)情境化与兴趣点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课堂作业的材质、色彩等方面做引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启发学生对美的认同感。在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桥”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注意力放在桥的造型和构成效果上,教师选择用单色卡纸作为作业材料,作品简洁,以此体现出单纯而有格调的美感。根据课型,教师引导学生在造型和画面情节上自由想象,充分考虑线条、色彩、笔触等构成元素的表现性。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汲取美的感受,从而追求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二)文化资源与课程相组合,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文化、艺术与历史等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当地的藏书票博物馆,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藏书票特色课程,以藏书票为载体,表现各种主题的藏书票,如《我的动物朋友》《寓言与童话》《船》……这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到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完成作业,而是作为设计师在创作一幅精美的艺术品,这样的设计还能让学生对藏书票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运用更具有艺术美感的色彩和画面构成一幅作品,让眼、脑、手相互塑造,从而逐渐进入艺术表达的美妙境地。

(三)全面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教师可以全面展示作业,激发学生的展示欲,体现作业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还可以借助新技术在线上平台展示作品,也可以举办校园作业展等,开放性的展示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感悟美:注重学习成果,发挥美术作业评价新功能

在教学中,作业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深度发掘和沉淀作业内涵。例如,课前完成一个盘子的装饰作业,指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标志的作业,指向对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训练;设计名画导览员的作业,指向提升学生赏析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这些审美感知素养,学生才会陶醉于艺术之中。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评价更具客观性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由不同的主体形成评价集合。学生评价主要侧重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评价中形成双向评价,从而让学生主动反思,彼此产生互动与思考。教师评价,主要是起指导、点拨和辅助作用,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改进性评价让学生获得反思和提升。家长评价主要是家长参与,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校评价以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表现力提升,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能力表现,通过举办各种比赛,为学生的作业提供展示平台。

(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让评价更具综合性

美术作业的完成情况反映了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美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美术作业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全覆盖、多维度的,包含学生在课堂中的关注度、主动参与、探究情况,学生的观察能力、构思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情况。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使得评价越发趋于完整,评价的综合性得以提升。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具灵活性

教师运用多元化、灵活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收获学习美术的快乐,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评价方式。例如,可以给每个学生设立评价档案,根据课堂生成落实口头评价,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投票作业展示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评价更具公正性和客观性,从而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培育审美感知素养。

优秀的美术作业,是学生提升视觉审美品位、获得真实的艺术创造经验的契机。美术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好这些方法,可以让美术作业变得有趣、有效、有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感知美、创造美,更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育”见一切“美”好。

猜你喜欢

美术作业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