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稻茬麦减量丰产高效新型肥料施用技术研究
2023-07-03刘前进王永露王莉莉张兆冬张文斌
刘前进,王永露,王莉莉,张兆冬,张文斌
(1.定远县七里塘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定远 233200;2.定远县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定远 233200;3.定远县严桥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定远 233200)
稻茬麦是江淮地区主要的小麦生产模式之一[1],对保障全年粮食产量特别是小麦总产有着决定性意义[2]。肥料是稻茬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投入,也是决定稻茬麦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我国肥料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针对小麦生产的专用型肥料不断涌现,其对小麦产量及品质提升,种植效益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定远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8 万hm2以上[3],但针对小麦专用型肥料[4]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示范推广小麦一次性和专用型肥料施用技术,在确保减少氮素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符合国家药肥双减政策要求的条件下,实现减少人工、降低成本、增产增效,实现小麦绿色高质量发展,该研究通过开展不同肥料品种及不同施肥模式在定远县主推稻茬麦品种上的对比试验,以期为定远县稻茬麦种植过程中肥料施用提质增效提供较好的技术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小麦品种,宁麦资218;博泓雨牌小麦专用保持性肥料(26-10-9)。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定远县池河镇半面店村永存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肥力均匀,供试土种为黄马肝田[5]。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 cm 左右,质地重壤,地下水位0.8~1.0 m,试验前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为:有机质20.12 g/kg,pH 6.0,全氮1.125 g/kg,有效磷17.8 g/kg,速效钾116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 个肥料处理:①基施保持性肥料600 kg/hm2;②基施保持性肥料750 kg/hm2;③基施保持性肥料900 kg/hm2;④基施保持性肥料60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⑤基施保持性肥料75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⑥基施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拔节期追肥尿素180 kg/hm2;⑦不施任何肥料。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播种面积不少于0.067 hm2,不设重复。小区间隔1 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
1.4 试验实施
于2021 年11 月13 日,统一机条播,播量375 kg/hm2,播种深度4 cm,行距17 cm,开三沟,深度20 cm,宽度25 cm,前茬稻草打捆离田。其他栽培措施参照当地稻茬麦高产栽培管理方式[6]。
1.5 数据记载与处理
(1)分别于越冬期(2021- 12-22)、分蘖期(2022-02-16)、拔节期(2022-03-10)对各处理群体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各处理群体消长情况
(2)于小麦乳熟期取样,进行室内考种,并于5 月26日实收测产,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各处理产量数据
(3)按照博泓雨肥料3 600 元/t,三元复合肥3 000 元/t,尿素3 000 元/t,施肥工价150 元/hm2/次,小麦市场价3.1元/kg 计算,各处理效益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各处理肥料、人工投入及效益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茎蘖数差异
从图1 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下茎蘖数呈现较大差异,在各时期均以处理3 茎蘖数最高,其他处理各时期茎蘖数有一定波动,不施肥处理7 及传统三元复合肥的处理6 茎蘖数在各时期均低于处理3,表明博泓雨肥料较传统三元复合肥对小麦分蘖具有促进作用,且在各处理施肥水平上,以900 kg/hm2时茎蘖数最多。
图1 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蘖数变动趋势
2.2 各处理产量性状情况
处理6 是定远县当地稻茬麦高产栽培施肥模式。从图2可以看出,与处理6 相比较,博泓雨肥料对产量性状的增幅作用,在穗粒数上表现最好,在千粒重上表现次之。
图2 各处理相较处理6 在经济性状上增幅
2.3 各处理经济效益差异
从图3 可以看出,处理3经济效益最好,处理5 次之,处理7 最低,虽然博泓雨肥料价格较高,但相较于传统三元复合肥,博泓雨能明显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处理1、2、4、5比较来看,在基施试验设计中等水平量(750 kg/hm2)的博泓雨肥料情况下,追施尿素(150 kg/hm2)可明显提高产量进而提升效益。
图3 各处理经济效益
3 小结
通过各项参试小麦生物性状及经济效益比较,显示在该试验处理条件下,博泓雨肥料对稻茬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基施900 kg/hm2博泓雨肥料且不追肥的情况下,稻茬麦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当地稻茬麦高产栽培施肥模式,表明一次性基施900 kg/hm2博泓雨肥料是各处理施肥运筹中的最优模式。2022 年小麦苗期降水量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该次试验已体现了参试肥料明显的增产效果,肥料最大效力未充分展示,有待于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