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漳浦水产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7-03许智海姚志贤

中国水产 2023年6期
关键词:漳浦县石斑鱼对虾

◎ 文/许智海 姚志贤

本文从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特色做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福建省漳浦县水产种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地水产种业发展中仍存在病害困扰、特色养殖品种受政策制约、品牌意识薄弱、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漳浦县水产种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百业种为先。漳浦县作为福建省海洋渔业大县,海岸线长167km,拥有苗种繁育所必需的水温、盐度、流速等得天独厚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漳浦县高度重视水产种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水产“种业芯”,石斑鱼、河鲀、对虾育苗量位居福建省首位,年水产苗种产值突破25亿元,水产种业在漳浦县大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漳浦县水产种业基本情况

漳浦县现有各类水产苗种育苗室(场)400余家,育苗面积约100万m2,主要分布在前亭、佛昙、赤湖、深土、六鳌等沿海乡镇,主要育苗品种有石斑鱼、对虾、鲍鱼等20多种。其中,对虾年育苗量290亿尾,在漳浦县水产种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福建省南美白对虾育苗量400亿尾,其中漳浦县240亿尾;非洲斑节对虾育苗量60亿尾,其中漳浦县50亿尾),石斑鱼年育苗量3000万尾,河鲀鱼年育苗量1亿尾,三倍体牡蛎年育苗量6亿粒,鲍鱼苗年育苗量24.28亿粒,菲律宾蛤仔年育苗量100亿粒。截至目前,漳浦县共建成2个省级良种场、5个市级良种场,水产苗种品种和数量均位居福建省前列,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县级水产苗种生产集散地之一。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漳浦县水产种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产业发展向良种化集中。涌现出金虎斑、云龙斑、杉虎斑等新兴杂交石斑鱼品种,长速快、抗病能力强、耐寒能力高,鱼种价格稳定在1元/cm;鲍鱼选育以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团队为依托,选育出绿盘鲍、西氏鲍等长速快、耐高温品种,实现了鲍鱼不同规格分级对应市场需求,安全度夏减少养殖经济损失,促进渔业提质增效。二是市场价格主导苗种产业发展。2022年初,珍珠龙胆石斑鱼成品价格涨至84元/kg、云龙斑成品涨至96元/kg、杉虎斑成品价格涨至160元/kg,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育苗户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杂交选育新品种,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金虎斑、蓝瓜子斑表现强劲,市场价格保持高位,优势明显。相比之下,原先养殖前景好的斜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比例不断下降,已基本淘汰。斑节对虾新品系“金刚虾”(学名为非洲斑节对虾,又称黑虎虾),其抗病力强、抗逆性高、长速快,便于鲜活运输,成为对虾养殖的“新宠”。加之漳浦对虾“白+黑”养殖新模式(高位池中夏季放养抗逆性强的金刚虾,其他时节放养南美白对虾)下养殖成活率高,效益极好,受到全国对虾养殖地区效仿学习,拉动金刚虾育苗量呈井喷式增长,传统土苗已基本淘汰。

二、水产种业发展特色做法

(一)营造浓厚自主创新氛围

漳浦县石斑鱼育苗户创新研发新品种的创业氛围活跃浓厚,自发组建实验室,配套显微镜、精子冷冻、电加热等设备,提取不同石斑鱼品种精子进行杂交选育、养成试验。近两年杂交选育出的“金虎斑”(蓝身大斑石斑鱼♂×棕点石斑鱼♀杂交F1代),长速迅猛、抗逆性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些品种的成功选育,进一步激发了当地育苗户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育苗户还克服海水基温低等困难,配套加温设备,提高工厂化养殖室内水温,引入高档石斑品种东星斑苗种标粗并开展成品养殖。

(二)推进山海融合、海淡水品种齐头并进

漳浦县为海水苗种主产区,但对淡水苗种繁育也紧抓不懈。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海水苗种繁育的同时,不断挖掘淡水优新品种,不断探索研发苗种繁育新技术模式。以省级示范合作社漳浦县合昌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引进了中华鳖、日本鳖、黄沙鳖等品种,开展杂交驯养,年产鳖卵250万粒,孵化鳖苗200万只,苗种繁育期可从6月中旬持续至12月中旬,比北方地区增加一个月,苗种主要销往广东地区,受到一致好评。

(三)依托协会实现行业管理

市级河鲀协会、佛昙镇水产养殖协会在引导行业规范自律的基础上,开展苗种繁育技术培训、加强行业合作交流、协调苗种产业内部关系,不断夯实本地、大宗、特色苗种繁育基础,有力提升漳浦县水产苗种生产能力和水产苗种产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漳浦县依托两大协会,搭建起渔业主管部门与育苗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名优品种推广、病害防治、减量用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存在问题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种业芯”,在水产种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行业管理存在一些短板

一些品种的病害防控仍然存在难点,如石斑鱼苗种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虹彩病毒,对虾苗种期的肝肠微孢子虫等病害问题,至今仍未寻得较好的防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地苗种的培育与销售。漳浦县特色养殖品种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品种,还未纳入有条件放开名录,政策因素严重制约了河鲀产业发展。此外由于受土地规划、防护林用地等因素制约,漳浦县苗种繁育许可证办证率仅为12%,与实际育苗场数量不匹配,不利于行政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在苗种检疫、渔药残留等方面存在一些监管漏洞,造成一些潜在风险和不可控因素。

(二)个别品种亲本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国内尚未建立自主的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库,种源长期依赖进口,国外进口亲虾处于垄断地位,亲虾种质资源库掌握在他国手中。国外亲虾供应商一旦停止或限量供应亲虾,导致处于上游产业的苗种量减少,直接会对对虾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国对虾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出现“卡脖子”风险。

(三)自然环境有恶化趋势

一方面,漳浦当地多年来未遇台风,近海水质交换条件逐年变差,开始出现对虾蜕壳差、鲍鱼苗附板率低等产业瓶颈。另一方面,鲍鱼饵料龙须菜适宜生长的海水温度为10℃~26℃,近年来受水温过高影响导致低产,价格持续高位达到6元/kg以上,鲍鱼养殖成本暴涨,影响了鲍鱼苗需求量和产品价格。

(四)从业人员品牌意识较为薄弱

一些育苗户多注重眼前经济利益,未能以长远眼光考虑产业发展,在商标注册、争创品牌等方面积极性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由于与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沟通不及时,导致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推荐新品种参与申报认定,一些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被外省机构抢先注册。如“云龙斑”为本地育苗户经长时间试验摸索杂交而得,却非本地注册商标。从业人员学历多为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有待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品牌意识,促进自身及产业发展。

(五)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

虽然漳浦县内两个行业协会具有一定会员规模,但目前开展的服务工作还不够全面,行业协会服务、自律、协调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协会对国内外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调查分析较少,导致市场开拓过程中,不能发挥好政府和企业间稳固的桥梁作用,不能充分保障会员利益与行业利益。

五、水产种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建议

(一)规划建设种苗繁育区

建议属地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佛昙、前亭等乡镇苗种繁育集中区得天独厚的海湾水质条件和现有规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范围,规划建设苗种繁育区并加以引导规范,给予繁育区育苗户农业生产用电电价优惠等政策扶持措施,增加水产良种的覆盖率,推进水产种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科技攻关

建议科研部门加强科技攻关,如在绿盘鲍等耐高温新品种及杂交种的基础上培育生长快的新品种,在云龙斑等耐低温新品种基础上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推动省、市级水产良种场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建成名优品种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和育苗场三级种业体系,加强苗种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力度,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积极向上申报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种质资源库(培育保留亲本良种)、水产种苗繁育基地、配套养殖生产尾水处理设施等水产种业振兴项目,更好地保护本地特色种质资源,壮大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基础,助力水产种业振兴。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议指导当地水产养殖协会发挥协会服务、自律、协调等作用,培育苗种行业龙头企业。借鉴日本、韩国等国渔业协会充当渔业主管部门“传话筒”的角色定位经验,在产品定价、饲料渔药等投入品采购中增加话语权。组织申报“漳浦对虾苗”“漳浦石斑鱼”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突出漳浦地区苗种产品纯度好、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等特点,提升当地苗种产业品牌影响力,集聚品牌效应。

(五)多方位开展技术培训

进一步组织行业专家学者,结合不同生产模式,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全覆盖的技能培训。每年定期定量选送育苗大户、能手参加在职农民大专学员培训,提高从业者苗种繁育专业技能。

猜你喜欢

漳浦县石斑鱼对虾
石斑鱼年产量已破20万吨!2023年,你对这条鱼的信心有多大?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漳浦县赵木兰养殖有限公司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