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玉冰生平史实考辨三题

2023-07-01庞振宇方丽娜

苏区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南昌团员江西

庞振宇 方丽娜

提要:袁玉冰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重要创始人和江西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与赵醒侬、方志敏并称为“江西三杰”,但关于袁玉冰的籍贯和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地点、留苏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学界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利用共产国际档案、袁玉冰日记和早期手稿等新史料,经过考证分析可以断定:袁玉冰的籍贯是江西省泰和县;1899年农历正月十八(阳历2月27日)出生;1924年1月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赴苏留学,次年8月初因国内五卅运动后革命斗争的需要提前结束留学生活。

袁玉冰,又名冰冰、孟冰,曾任上海团地委书记,共青团江浙区委组织部主任、区委书记,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主任兼青委书记,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中共九江市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委员,中共赣西特委书记等职。1928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称袁玉冰是“共产党江西之总指挥,江西三杰之一”。(1)《南昌拿获共党之经过——要犯王环心等四名已枪决》,上海《民国日报》1928年1月5日,第2张第1版。不过,遗憾的是,对于袁玉冰的籍贯和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和地点、留苏学习生活等基本信息,目前的研究或观点不一,或过分依赖回忆资料,严重影响对袁玉冰的深入研究。(2)丁可赞:《江西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袁玉冰》,《江西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文耀奎、俞张民:《袁玉冰》,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本文利用共产国际档案,结合袁玉冰日记和早期手稿等新史料对袁玉冰研究中的三个关键信息进行考辨,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一、袁玉冰的籍贯和出生年月

在中国历史上同名同姓者不乏其人,因此籍贯和出生年月是区别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志,也是介绍历史人物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工具书、学术著作中存在着历史人物的籍贯和出生年月混乱的现象,袁玉冰研究就是如此。

(一)袁玉冰的籍贯应是江西省泰和县

袁玉冰出生在一个叫马齿坑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隶属于江西省泰和县。但1919年2月袁玉冰在文章《寒假南旋记》中说:“余兴国人也。”(3)袁玉冰:《寒假南旋记(手稿)》(1919年2月),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藏。因此,学界对袁玉冰的籍贯存在着三种观点:一是袁玉冰是江西兴国人(4)《不屈的共产党人(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7页;中共兴国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兴国英烈》第1辑,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第122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1919—2019》,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72页。;二是袁玉冰是江西泰和人(5)《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1页;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第28页。;三是袁玉冰的出生地马齿坑原属兴国县,现划归泰和县。(6)江西省民政厅编:《不朽的革命战士》,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33页;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1页;曾志巩:《赵醒侬传》,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5页。那么,判断哪一个观点更符合历史史实,则需要考辨四个问题。

一是马齿坑当年是否隶属于兴国县?马齿坑“在老营盘北偏东8.5公里低山腰部坑口”,因“村西北有石山形似马头,村舍如马齿并列”而得名。(7)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江西省泰和县地名志》,内部印行,1987年版,第283页。有学者认为,在袁玉冰幼年时代,他家中拥有山棚五处,“分别在七星塅、马齿坑、铁钻脑、坑子带、新田坑。其中,除七星塅当时属泰和县外,其余四个山棚,均属兴国县的崇贤乡”。(8)黄健明、周尊焕:《袁玉冰烈士籍贯考》,《江西党史通讯》1985年第11期。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瑞金县万田袁氏族谱》中记载了居住在马齿坑这支袁氏的情况:袁名传是袁氏迁居马齿坑的开墓祖,“歿于乾隆乙未八月初七,葬泰和马齿坑屋背犬形”。此后,经袁永泮、袁裕谟、袁观株、袁上淮、袁国瑞(袁玉冰的父亲)、袁光锟(袁玉冰大哥),至光绪壬辰年(1892年)已有袁氏七代生活在马齿坑,而且墓地也都在马齿坑。袁玉冰的父亲袁国瑞的墓地,就位于马齿坑山下七星塅对面山坡上。(9)中共泰和县委党史办:《关于袁玉冰籍贯的考证》,《江西党史通讯》1987年第3期。《瑞金县万田袁氏族谱》明确记载马齿坑属于泰和县。该族谱是光绪壬辰刊本,表明马齿坑至迟在1892年就属于泰和县。

二是袁玉冰是否在马齿坑居住过?有学者认为,袁玉冰“直至他牺牲时,也未搬迁过泰和居住”。(10)黄健明、周尊焕:《袁玉冰烈士籍贯考》,《江西党史通讯》1985年第11期。查阅袁玉冰日记,其中记载袁玉冰在高小毕业前后就居住在马齿坑。马齿坑分为大马齿坑和小马齿坑。袁玉冰居住在小马齿坑,袁玉冰的父亲居住在山下七星塅。1919年8月25日,袁玉冰在日记中写道:“至七星塅,父兄及佣人等尚在进晨膳,俟膳后告父亲于廿七日起程赴省及各琐事。”(11)《袁玉冰日记》(1919年8月25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1921年2月1日,袁玉冰在日记中写道:“晚食过后,我们的父母兄弟等正室内谈话的时候,只听得外面一声火烧屋的声浪。于是大家都起来,开门外出,但见火光四散,光照满坑。再出去看,才晓得是上屋起了火。他们都去救去了。我就到大马齿坑,硬上去叫人来救,我回来的时候,就打灭了。”(12)《袁玉冰日记》(1921年2月1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这里的上屋,即小马齿坑的房子。

三是袁玉冰所说的“余兴国人也”是否可靠?1918年9月,袁玉冰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1919年1月16日,袁玉冰回家度寒假。1月20日到家。袁玉冰在《寒假南旋记》中称:“余兴国人也,距南昌水陆五百余里,可乘小轮船达吉安,计程四百余里。惟入冬水落,必改乘民航船,往往数日不得达,学子苦之。幸今冬水盛,犹可行轮。余于1月16日由南昌附轮,17日抵吉安,20日抵家,计途中5日夜。”(13)袁玉冰:《寒假南旋记(手稿)》(1919年2月),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藏。袁玉冰在这篇文章中称自己是兴国人。但1924年9月袁玉冰在共产国际档案《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的籍贯一栏中填写的是“江西泰和”。(14)《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1924年9月),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这两个说法都出自袁玉冰自己。我们认为,袁玉冰填写的《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是为了组织存档之用,更为可靠。另外,还有一份来自国民党的历史文献可作为佐证。1927年12月13日,袁玉冰被捕。12月27日,在南昌顺德门外下沙窝壮烈牺牲。1928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的一份“惩治共匪委员会布告”中说:“袁孟冰,泰和县人。”(15)《南昌拿获共党之经过——要犯王环心等四名已枪决》,上海《民国日报》1928年1月5日,第2张第1版。这应来自袁玉冰的口供,并得到国民党确认。

四是袁玉冰为什么要写“余兴国人也”?马齿坑地处泰和县东南端与兴国县北面交界的深山中。袁家世代以山林为业,兼种农作物。袁玉冰的父亲袁国瑞勤劳节俭,苦心经营,使家境逐步转为殷实。袁玉冰的母亲彭应娥是江西省兴国县高兴圩人。袁玉冰跟随外祖母在兴国县高兴圩成德小学读书。1918年,袁玉冰写道:“余在成德小学时,曾组织自治会、阅书社,同人品学蒸蒸日上,颇为一般父老所欢迎,堪为自慰耳。”(16)袁玉冰:《二十初度感怀》第五首的自注(手稿)(1918年),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藏。正是由于袁玉冰在成德小学表现出优秀的组织才能并且成绩优异,他常被同学妒嫉。20世纪50年代,袁玉冰的二哥袁玉梨在访谈中谈到了这个情况。袁玉梨说,袁玉冰会读书,考试总是第一名。争夺不到第一名的同学说他不是高兴圩人,应回到泰和去上学。袁玉冰反驳说:“我外祖母是高兴圩人,我是跟外祖母生活,为什么不能在高兴圩读书呢?”(17)魏晋:《袁孟冰烈士的遗著及其家庭调查记》,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编:《文史选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特辑》,内部发行,1984年版,第136—137页。袁玉梨谈到的情况是可信的,并且在袁玉冰日记中也能找到佐证。1919年1月4日,袁玉冰在日记中说:“四弟由泰和县立高小寄来明信片。”(18)《袁玉冰日记》(1919年1月4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四弟,即袁玉岩。马齿坑距离泰和县城(60多公里)要比距离兴国县城(40多公里)远得多,但袁玉冰的四弟当时却在泰和县立高小读书。

综合多方面史料,特别是《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的发现,袁玉冰的籍贯为江西省泰和县可以成为定论。

(二)袁玉冰应出生于1899年农历正月十八

关于袁玉冰的出生年月,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袁玉冰出生于“1899年农历正月十八”。(19)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1页。二是袁玉冰出生于“1897年2月19日”。(20)《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1页。

袁玉冰日记和早期手稿要比后人编纂的家谱更为可信。综合分析,我们认同第一种观点,即袁玉冰出生于1899年农历正月十八。

(三)袁玉冰自己在两份表格中填写的年龄正误考辨

我们还看到袁玉冰在两份表格中填写的年龄:(1)1923年12月,袁玉冰在《共青团上海地方团员调查表》的“年岁”一栏中填写23岁。(26)《团上海地方团员调查表》(1923年12月),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2.7—1927.1)》,内部发行,1986年版,第33页。(2)1924年9月,袁玉冰在《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的“年龄”一栏中填写的也是23岁。(27)《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1924年9月),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袁玉冰在1923年和1924年的两份表格中填写的年龄都是23岁,不符合常理,且与他日记中的记述不相合,不足为判断袁玉冰出生年份的依据。

我们认为,袁玉冰在这两个表格中年龄一栏中都填写为23岁,应与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的青年化问题”有关。1922年4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规定“凡30岁以下15岁以上的青年(不分国别、性别),对于马克思主义有兴趣”,经两名以上团员介绍可以成为团员,年过30岁为特别团员,“有出席发言权,而无议决权”。(28)《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先驱》第5号(1922年4月1日),第2张第6、7版中缝。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团员为“15岁以上28岁以下之青年”,年逾28岁为特别团员。(29)《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先驱》第8号(1922年5月15日),第2版。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一条没有修改。1923年12月,中共中央致信青年团中央提出“现在构成S.Y.(团—引者注)之大部分团员均非真正之青年,殊与S.Y.组织之原理及工作进行不合,故今后对于此点宜特别注意改正,使S.Y.渐次变成纯青年之组织”。(30)《中共中央给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信——使S.Y.逐渐成为纯青年的组织》(1923年12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25页。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S.Y.的工作和党的工作未能分开,S.Y.下届全国大会应修定年龄,“至多不得过25岁”。(31)《S.Y.工作与C.P.关系议决案》(1924年5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76页。1924年6月,中共中央、青年团中央联合发出通告指出,“S.Y.有许多成年团员在内,以致一切工作两家不分,这是从历史传留下来的最大错误”,“命令各地C.P.、S.Y.两地方共组审查委员会,将S.Y.凡超过法定年龄之团员,尽于三个月以内(自信到之日起),尽量加入C.P.(共产党—引者注)”。(32)《中共中央、青年团中央通告——关于团的青年化问题》(1924年6月14日),《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4卷,第199页。因此,主要从事青年团工作的袁玉冰,把年龄填小一、二岁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少填写年龄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如与袁玉冰一起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的朱克靖,在1924年填写的年龄是26岁。(33)徐霞翔:《中共早期留苏学员的“谈话”训练——以朱克靖相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11期,第75页。根据朱克靖手订族谱记载,他出生于光绪乙未年八月二十三日,即1895年10月11日。(34)赵勤轩、康青星:《朱克靖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在1924年,朱克靖实际上已经29岁。

二、袁玉冰的入党时间地点

五四时期的江西出现了一批以阐释新思想、提倡新教育、促进人的思想启蒙和改造社会为宗旨的社团和刊物。其中,最富有影响的是袁玉冰创办的“改造社”及其社刊《新江西》。袁玉冰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也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重要创始人。因此,入党时间地点是袁玉冰研究中必须弄清楚的重要问题。

(一)袁玉冰应是1924年1月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6月,袁玉冰从南昌二中毕业。在李大钊的推荐下,他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生(当时本科生招考已过,且旁听生学费也低得多)。(35)章廷谦:《帮助袁玉冰入北大》,《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205页。袁玉冰在北京大学积极参加“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1922年11月,袁玉冰在北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36)《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1924年9月),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目前的研究认为,1923年1月袁玉冰在北京“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37)《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卷,第112页;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北大英烈》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1卷,第33—34页。,其史料依据是:(1)吴振鹏在《悼念我们的死者——袁孟冰》(团中央机关刊物《无产青年》1928年第4期)一文中说:袁玉冰“于192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8)振鹏:《悼我们的死者——袁孟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28年)》,内部印行,1957年版,第29页。(2)方铭竹在回忆文章《袁孟冰和北京大学改造社》中说:在北京大学,“支援唐山开滦工人罢工的斗争,是由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出面组织的,……我和孟冰都参加了,孟冰比我参加的活动更多一些。孟冰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十分积极,能干,深得李大钊老师的赞许。事后知道,在这一斗争中,表现最积极、勇敢的,都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那么,孟冰当时也已经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了”。1923年元旦前后,“苏芬就向我们散布说袁玉冰是苏俄大使馆的座上客。我曾因此问过孟冰是怎么回事,孟冰说他正在学俄文,准备将来去苏俄留学。可见,这时孟冰已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1923年2月,袁玉冰化名王亚岑,在寒假期间“负有特殊的使命”回赣。(39)方铭竹:《袁孟冰和北京大学改造社》,《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210—212页。

实际上,根据这两个史料,并不能断定袁玉冰于1923年1月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12月,袁玉冰在上海地方团员调查表“曾为团体做何工作”一栏内仅填写“民校运动”(即国民党运动),没有填写已加入中国共产党。(40)《团上海地方团员调查表》(1923年12月),《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2.7—1927.1)》,第33页。1924年9月,袁玉冰在《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中填写的入党时间地点是:“1924年1月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候补。”(41)《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1924年9月),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所谓“候补”,即预备党员。

(二)1924年1月袁玉冰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实考述

1923年2月,袁玉冰先回泰和老家过春节。3月初(元宵节后),袁玉冰来到南昌。他和赵醒侬、方志敏等大力发展团组织,团员很快发展到21人(42)《南昌地方团关于组织状况的报告》(1924年),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内部发行,1986年版,第6页。;在南昌二中成立了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袁玉冰被选为交际股主任;在心远中学成立了南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赵醒侬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赞袁玉冰在南昌读书四年,“学问”和“品行”能得到多数青年的信仰,“只活动了一星期,就把‘民权运动同盟’和‘马氏学说研究会’两个会都成立了”,推动了江西革命运动的发展。当时,北洋军阀蔡成勋祸赣,江西掀起倒蔡运动。在南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有很多很激烈的演说,尤其是冰冰”。3月下旬,袁玉冰准备离赣返京,在南昌牛行火车站被反动军警逮捕,关押在军法处监狱中。(43)《致光亮信》(1923年6月),《江西党史资料·赵醒侬专集》,第34—35页。袁玉冰被捕后,多方出面营救。11月8日,关押8个月的袁玉冰被保释出狱。(44)《南昌分校委员长醒侬致中局诸同学的信(第5号)》(1923年11月9日),共青团南昌市委编:《南昌青年运动三十年》,内部发行,1984年版,第84页。11月10日,南昌团地委“召集一部分青年和校友(即团员—引者注)开欢迎会——欢迎出狱校友(袁玉冰—引者注)兼公开讲演”。(45)《团南昌地委报告(第4号)》(1923年11月1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33页。随后,袁玉冰离开南昌去上海。12月1日,旅沪赣人在上海西门路68号集会,欢迎袁玉冰出狱。《新江西》半月刊在“欢迎民权运动者专号”里报道了欢迎会的盛况,并指出欢迎袁玉冰的意义是欢迎他的“牺牲精神”“坚强精神”和“科学精神”。(46)《旅沪赣人欢迎冰冰记》(1923年12月15日),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84页。

那么,随后袁玉冰是否从上海来到了南京呢?1924年1月4日,崔豪从南昌写给袁玉冰一封信。崔豪在信中说:“南京的天气冷不?秣陵台城的怆凉,莫愁湖的脂粉余迹,不足以稍安你奔劳汗喘的精神吗?朝瑾来自宁,他对我说:‘文昌宫的荒凉可怕极了!焉得先兆却住得津津有味!’谁一个人单独住在那幽寂的荒凉里?你的北门桥呢?”(47)崔豪:《几封遗书(二)》,《红灯》第11期(1927年4月24日),第10页。这封信表明1924年1月袁玉冰的确在南京。

袁玉冰为什么从上海来到南京?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在南京有他熟悉的朋友(改造社社员),能够较容易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在前述崔豪给袁玉冰的信中说:“元旦前一夜,母校又开了一个同乡会,较之前年有过之无不及,同时亦出了一《市声》新年特号,我在这里寄一张给你,你可转给先兆及在璇君看。”(48)崔豪:《几封遗书(二)》,《红灯》第11期(1927年4月24日),第10页。信中提到的徐先兆和黄在璇,都是袁玉冰在南昌二中的同班同学并共同发起成立了改造社。徐先兆(1903—2003),江西铅山人,从南昌二中毕业后住在东南大学附近成贤街旁边的文昌宫,准备东南大学入学考试。1924年考入东南大学心理学系。黄在璇(1902—1981),江西贵溪人,从南昌二中毕业后先是在上海复习功课,住在上海英界大沽路永庆坊J.505号。(49)《改造社底消息》,《新江西》第1卷第3号(1923年1月15日),第99页。1923年,黄在璇也来到南京。1924年,考入东南大学生物系。后来,黄在璇、徐先兆回忆:“孟冰从上海到南京,同我们居住在一起。”(50)黄野萝、徐先兆:《袁孟冰和改造社》,《南昌青年运动回忆录》,第29页。另外,在南京还有杨超等改造社成员。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3年10月在东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1)《团员调查表》(1923年12月5日),《南京党史资料》第21辑,第120—121页。在1923年12月15日出版的《新江西半月刊》第6号(欢迎民权运动者专号),杨超以“天真”的笔名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大路——革命》一文,提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千钧一发、存亡危急的时候了。国势的阽危,国事之败坏,已无我们从容考虑、从长计议之余地。现在唯一的急图,不是静坐空谈,而是要立起脚来,伸开拳头,大踏步的向前干去。”(52)天真:《改造中国的一条大路——革命》(1923年12月15日),《五四时期的社团》(三),第287页。这种学缘、地缘因素为袁玉冰在南京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是受团中央的委派指导南京团组织的工作。有材料证明,袁玉冰从南昌来到上海后与团中央有密切的联系。1923年11月,赵醒侬在给团中央的信中说:“B.B(即冰冰——原注)同学,昨日才出来,大约一星期后可来申,第四号报告将由B君亲自带来。中夏同学寄来十份南校校款五元收到,收条也由B亲带上。”(53)《团南昌地委致团中央信(第5号)》(1923年11月),《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30页。1923年12月11日,团九江支部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团九江支部向中央报告:“冰冰来信提议,九江须组织‘南浔路工会’,议决先由交际入手,然后趁机运动。”(54)《团九江支部关于第三次会议各项议决案给团中央的报告》(1924年1月),《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50页。袁玉冰的来信应是代表团中央的意见。后来,九江团地委还致信袁玉冰汇报南浔铁路工人调查情况(55)《易虚关于南浔路工人情况调查致冰冰信》(1924年5月16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74页。,并在给邓中夏、恽代英的信中说:“铁路工人运动,已在进行中,大概情形,请参看冰冰的信。”(56)《易虚致中夏、代英信》(1924年5月2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88页。由此可推定,1923年12月,袁玉冰从上海来到南京也应带着团中央的使命任务。

实际上,袁玉冰在南京也积极地指导了南京团地委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成绩是组织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学校、南京一中等学校的学生成立了“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1924年1月13日,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在东南大学梅庵召开成立大会。会议讨论了研究对象并决定采用读书报告、互相辩论、轮流演讲、公开演讲等办法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每次讨论之经过及结果,由书记记录下,交编辑委员审察,并保留以备发表”。该会第一次组织演讲的题目有《马克思学说是什么》《共产主义与中国》《中俄交涉》等大家关心的问题。(57)《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团体消息)》,《中国青年》第29期(1924年5月3日),第15页。袁玉冰还为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编写一个马克思学说的书目,列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书籍23种,并对每种书的内容加以简单介绍。(58)《一个马克思学说的书目——为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编》,《中国青年》第24期(1924年3月29日),第3—11页。1924年9月,袁玉冰在《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中填写自己的社会活动经历,包括“组织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59)《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1924年9月),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

虽然我们没有找到1924年1月批准袁玉冰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会议记录,但从时间和空间来看,1924年9月袁玉冰在《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中填写的入党时间地点是可信的。

三、袁玉冰的留苏学习生活

袁玉冰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是他生平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但目前对袁玉冰留学苏联的研究,仅仅根据胡越一的回忆文章《与袁孟冰同赴苏俄留学》(60)胡越一:《与袁孟冰同赴苏俄留学》,《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201—203页。进行简单叙述。随着共产国际档案的开放,袁玉冰留苏学习生活情况逐渐清晰。

(一)留苏前的准备与选派

留苏学习是1921年袁玉冰在南昌二中读书时就有的想法。1921年4月19日至5月17日,袁玉冰认真研读了《新俄国之研究》(日记中有时写成《新俄罗斯之研究》或《俄国之研究》)。该书由邵飘萍著,日本大阪东瀛编译社1920年8月出版,中国各省各大书局分售。该书内容分二十四章,附录四篇,对于渴望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真相的袁玉冰,无疑有着重要影响。1921年5月16日,袁玉冰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改造社会,非从下层社会做起,实行俄国式的‘陂尔塞维克’不可。”(61)《袁玉冰日记》(1921年5月16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

此后,袁玉冰在1921年10月21日至12月15日的日记中多次写到要去俄国留学。10月21日,他写道:“到俄国去研究一种学问,不知可以达得目的到么?”(62)《袁玉冰日记》(1921年10月21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11月25日,袁玉冰写道:“看《新青年》以后,我觉得共产主义要比别种社会主义好,且俄国已经实行,尤足以做我们的榜样。”(63)《袁玉冰日记》(1921年11月25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11月29日,他写道:“我近来的思想很倾向俄国的Bolshevism。我觉得要改造今日的中国,舍此末由。……我就想到上海去学俄文。”(64)《袁玉冰日记》(1921年11月29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12月1日,他写道:“我本想把到俄国的情形向张田民先生问个详细,以便到上海去学俄语。哪知道走到《大江报》馆又没有会到他。”(65)《袁玉冰日记》(1921年12月1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张田民(1891—1937),江西乐安人,是与改造社有密切关系的国民党系人士,在南昌创办一平印刷所,编印《大江报》。12月3日,袁玉冰写道:“夜晚到《大江报》馆访张田民先生,问他俄国情形如何。”(66)《袁玉冰日记》(1921年12月3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12月15日,他又写道:“我觉得要改造中国的社会,除照俄国办法实行社会革命以外,没有别的较善的方法。”(67)《袁玉冰日记》(1921年12月15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

袁玉冰还与改造社社员交流过如何到俄国留学。1921年11月11日,袁玉冰收到苏芬回信。苏芬,江西贵溪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改造社成员。苏芬在信中说:“去俄国很艰难,但是易能从这艰难中逃出去,那就有无限的幸福。”(68)《袁玉冰日记》(1921年11月11日),CADAL平台未刊影印手稿。1922年,袁玉冰中学毕业到北京大学读书。10月13日,黄在璇在给袁玉冰的信中说:“你去俄的热度很高,我是很知道的。”(69)《社员通信——主义问题》,《新江西》第1卷第3号(1923年1月15日),第89页。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1921年2月10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一所东方劳动者大学,培养训练苏俄东部各少数民族和东方各殖民地国家革命干部。后该校正式命名为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莫斯科东方大学)。1921年4月起,上海外国语学社选派的第一批留苏学生分批出发,于7月底到达莫斯科。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正式开学,第一批中国学生按时入学。1921年有中国学生36人,1922年有中国学生42人。(70)杨琥:《李大钊年谱》下,云南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第537页。从1923年初至1924年9月,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迎来第二批中国学生,包括由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转来的留学生和国内中共选派人员。袁玉冰就是由国内选派的第二批学生。

1924年1月,刘拜农被选举为出席国民党“一大”的江西代表。会议结束后,刘拜农留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秘书。这样,袁玉冰从南京回到上海,从2月起接替刘拜农编辑《新江西半月刊》。3月19日,上海团地委成立,袁玉冰任秘书。(71)《团上海地委报告第一号——关于上海地委成立及分工情况》(1924年3月20日),《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2.7—1927.1)》,第44页。5月3日,上海团地委重新分工,袁玉冰任宣传。随后,“冰冰因赴R(苏联——原注)去职,由刘一清递补”。(72)《团上海地委报告第四号——关于五、六两个月的活动情况》(1924年6月28日),《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2.7—1927.1)》,第62页。目前我们没有找到决定选派袁玉冰留苏的文件。丁健亚(又名丁潜)和胡越一,是与袁玉冰一同从上海出发的江西籍留苏学生,他们二人由南昌团地委选派,从中可以看出选派留苏学生的流程。1923年11月12日,南昌团地委致信团中央,“再催中校速介绍丁潜同学出洋留学”。(73)《团南昌地委报告(第4号)》(1923年11月1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34页。1924年1月中旬,南昌团地委在周常会上议决:“介绍丁潜同志赴俄,由秘书写信中央,丁潜自交。”(74)《团南昌地委报告》(1924年1月2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58页。1924年2月10日,南昌团地委给团中央写信:“丁潜、胡越一同志赴苏留学,议决一并写信中局介绍。”(75)《南昌地方团关于最近两周工作情况给团中央的报告》(1923年2月10日,应为1924年),《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第11页。从这些文献可看出,留苏学生首先由团地委议决,由秘书写信给团中央,再由团中央介绍到党中央统一选送。

留苏学生的选派工作是秘密的。1925年5月,袁玉冰、丁健亚、胡越一,与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少共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卜世畸一起从上海动身。卜世畸(1902—1964),湖南益阳人,是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第一批留苏学生。1922年回国后,任上海大学俄文讲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等职。据上海团地委报告,卜世畸在与袁玉冰等人一起出发前泄露了留俄消息,“由地委会议议决,将卜同志留团察看,并要求中央撤销他中委资格”。上海团地委在报告中附了上海大学学生陈学平(非同志)给瞿秋白的信,“以当证据,希中央裁复”。在信中,陈学平与卜世畸通过问答的形式谈留苏之前需要办理的手续,包括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介绍信(必须有),以做生意的借口到中国交涉公署办理一张护照(没有也可以,不过路上会麻烦一点),到苏俄代表那里办理俄国的护照(每人要二寸的半身相片2张),还要筹好至少300块洋钱作为路费和购买衣服的费用。(76)《团上海地委报告第五号》(1924年6月29日),《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2.7—1927.1)》,第67—68页。袁玉冰的选派和筹备工作也是如此。(77)胡越一:《与袁孟冰同赴苏俄留学》,《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201—202页。

(二)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习生活

袁玉冰等从上海到北京后,朱克靖加入。他们一行5人从北京乘火车,途径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在满洲里,他们改乘马车越过国境到苏联赤塔,再改乘火车到莫斯科,6月14日抵达莫斯科,6月21日进入东方大学学习。(78)《东方大学中国学生进出记录》(1924年),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袁玉冰、丁健亚、胡越一、朱克靖等4人分配在第四班。袁玉冰的俄文名字叫兴都斯坦,学号为1782。(79)《社会科学分班(二年级第四班)》(1924年),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学校按德文、法文、英文、日文、世界语分类,统计学生掌握外语情况,袁玉冰列入“懂外国语同志名单(英文)”,程度为“丙”。(80)《懂外语同志的名单》(1924年),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袁玉冰自己填写外国语言程度是“英文勉强可看书,俄文初学”。(81)《旅莫中国共产党党员暨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调查表(袁冰冰)》(1924年9月),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来莫斯科留学的中国学生与袁玉冰的俄文水平都差不多,因而东方大学中国班一成立,共产国际就决定由中国学生成立中共旅莫支部(团支部归党支部领导)进行自我管理。支委会对学生训练、党团员工作分配以及何时归国等问题拥有决定权。袁玉冰担任党部技术书记职务。(82)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2月21日至3月28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

据袁玉冰的同学聂荣臻回忆,东方大学中国班开设的课程有《联共(布)党史》《工人运动史》《十月革命史》《政治经济学》《世界革命史》等(83)《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用俄语和英语授课。用俄语授课时须由俄语好的同学现场翻译,课堂效果较差。因此,中共旅莫支部将全体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新旧同学、籍贯、关系生疏全都打乱,每周开1到2次会,集中学习。袁玉冰担任第4小组组长。(84)《各小组的分配》(1924年),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1-393。1925年3月21日,袁玉冰谈到“组长应尽可能参加别组会议:(1)可以知道别组情形;(2)可以得些经验;(3)可以促进别组的工作。并可以派本组中坚分子参加别组会议,同时也可以请别组组长或中坚分子参加本组会议”。(85)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3月21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中共旅莫支部还建立了党团员每周向支部汇报的制度。每周报告表分为谈话、读书、服务、通信、备考五项。我们找到了袁玉冰在1925年2月21日至3月28日的六份报告表。从中可以大略了解袁玉冰的学习生活。

在读书方面,袁玉冰阅读的图书和报刊有《马克思经济学说》《唯物史观解说》《俄国共产党党纲》《独秀讲演录》《向导》《中国青年》《民国日报》以及团体刊物等。袁玉冰学习很刻苦,向支部提出“图书馆应多加桌凳”。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在谈话中对王警东说:“每日对学校教的俄文不懂的地方可问我。”(86)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2月28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谈话训练由各小组长负责指导小组成员进行。1925年2月21日,袁玉冰与朱克靖(也是小组长)谈“关于谈话问题,组长应注意:(1)指定谈话不先通知组内同志,以免去机械式;(2)如果组内同志需要某种谈话,而他自己不知道找何人谈,即可指定他去与某人谈”。(87)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2月21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从袁玉冰的六份每周报告书中可以看出,谈话内容很丰富:一是通过谈话增加相互了解。如1925年2月28日,袁玉冰与刘昌炎、李季达谈“昌炎在国内工作的经历”。(88)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2月28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二是交流学习内容。如1925年1月,熊雄选调到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军事。2月28日,袁玉冰与熊雄谈“军事运动问题,结果:(1)注意下级军官及兵士的宣传;(2)注意军事教育的宣传;(3)以‘国民革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为宣传口号,不应拿出共产的口号来”。(89)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2月28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1925年3月14日,袁玉冰与杨介臣、李季达谈“关于秘密工作的前一课”。(90)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3月14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三是交流学习和工作经验。如1925年3月21日,袁玉冰与王奇岳谈“党与团过去的历史及工作的技术事件”。(91)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3月21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四是进行批判和自我批评。如1925年1月11日,朱克靖与袁玉冰谈“这期同志所犯的毛病很多,但归结起来都是一个幼稚病”。(92)朱克靖:《每周报告表》(1925年1月11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1925年2月28日,袁玉冰与武止戈谈来俄后的思想变化,结果武止戈“承认过去的错误,今后应努力去改”。(93)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2月28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谈话训练是中共旅莫支部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能够提高党团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了中国留苏学生的“发表力”,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宣传动员能力。(94)孙会修:《“发表力”的养成: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的谈话训练》,《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3期,第59页。

(三)回国在上海参与领导革命斗争

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的留学期限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断有人从国内或欧洲各国来,也不断有人根据革命需要回国。(95)胡越一:《与袁孟冰同赴苏俄留学》,《江西党史资料·袁玉冰专集》,第203页。留苏学生非常关心国内的革命形势。在1925年3月份的谈话中,袁玉冰与同学多次谈到回国的事。3月6日,袁玉冰与丁健亚、傅烈谈“健亚回国事”,结论是“准备一切将来作工的材料,如对于不明瞭的事须找同志去谈话”。同日,袁玉冰与黄镜谈“回国的准备事”。(96)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3月6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3月21日,袁玉冰与王一飞、陈乔年、刘伯坚谈“派同志回国作工问题”。(97)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3月21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3月28日,陈钧问袁玉冰:“国内革命潮流到底怎样?为什么我们要预备回国作工?”袁玉冰向他“解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并说明我们的党及国民党部有很好发展的机会。革命潮流一天一天向前发展。我们的党应该跟着这种潮流,去领导这种革命势力。所以,我们的党时时都在等候着我们回去作工”。(98)袁玉冰:《每周报告表》(1925年3月28日),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藏,档案号:532-2-121。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随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大规模的全面反帝运动。这样,五卅运动后,国内急需领导干部。8月初,袁玉冰、丁健亚等留苏学生服从党的需要,提前结束在苏联的学习生活,经海参崴回到上海。袁玉冰被安排在上海团地委,先负责组织部工作,后担任上海团地委书记。在9月份的工作中,袁玉冰重点清理投机分子,“整顿支部”,“督促各支部严格执行发展组织的计划”。(99)《团上海地委组织部九月份工作报告》(1925年10月25日),《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2.7—1927.1)》,第143—149页。10月7日,中共上海区委主任会议决定由袁玉冰与李士林共同组织反帝大同盟,并由袁玉冰派一人赴上海总工会第五办事处(曹家渡)工作。(100)《上海区委主任会议记录》(1925年10月7日),《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上海区委会议记录(1923.7—1926.3)》,内部印行,1989年版,第189—190页。

结语

综合利用共产国际档案、袁玉冰日记和早期手稿等,我们的结论是,袁玉冰于1899年农历正月十八(阳历2月27日)出生,籍贯江西省泰和县。1922年11月,袁玉冰在北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1月,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袁玉冰受党组织选派留苏学习,6月14日到达莫斯科,6月21日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并担任中共旅莫支部小组组长。1925年8月国内大革命急需干部,袁玉冰提前结业回国领导革命斗争。袁玉冰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重要创始人,大革命时期民众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大革命失败后又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忠实践行者。1927年12月13日,时任中共赣西特委书记的袁玉冰,化装进入南昌向江西省委汇报工作,被叛徒蓝仲和发现告密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施行残酷的刑罚,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2月27日,袁玉冰在南昌顺德门外下沙窝壮烈牺牲。袁玉冰曾在《新江西》的创刊宣言中提出:“我们最终目的,在使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101)《本刊宣言》,《新江西》第1卷第1号(1921年5月1日),第2页。今天,他所憧憬的“光明的新江西”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南昌团员江西
江西银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我爱江西奶奶
南昌护桥记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江西是个好地方
“八一”起义为什么在南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