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的“五多五少”

2023-06-30编著张祖庆赖建平

小读者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写作方法作家

□编著/张祖庆 赖建平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之类的问题,很多家长也这样问过我。

我曾在多个场合回答过这个问题。归纳起来,原因可能有以下这五点:

第一,读得多,读得浅。

虽然你读了很多书,但可能读的大多是没有任何挑战性的书。这些书你读过一本,后面的基本就用不着读了。因为这样的书,在不断地重复自己,阅读这样浅的书,等于浪费生命。这样的书,太多了。市场上大部分很畅销的类型书,都是这样。恕我不举例了。

第二,读得多,读得泛。

书虽然读得多,但是从来没有专注于一个作家深入研究,或没有系统、深入地读一类书。这样的阅读,如蜻蜓点水,如水过地皮,如小猴子下山,所得无多。

第三,读得多,想得少。

很多时候,不少同学读书,只留意故事情节怎么生动曲折,很少停下来研究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阅读,多则多矣,但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看,效率比较低下。

第四,读得多,丢得快。

很多同学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从来没有主动积累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记住了一个大概。书中最精华的语言、精彩的写作方法,啥都没记住。再过一段时间,连故事情节,都还给作者了。

第五,读得多,写得少。

写作,不是放羊。放羊,只要有草,羊吃着吃着就会长大的;但写作,不是读着读着,自然就会的。“操千曲然后晓声”,写作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好多人,书一本又一本地读,但就是不愿意写文章。写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写不好,也就正常了。

针对这“五多五少”,我提五点建议:

一是一定要寻找第一流的好书去读。“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要阅读一些有挑战性的第一流的书,不要只读流行书。那些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就是有挑战性的第一流的书。

二是在某个时间段,深入一个作家的作品,潜心阅读,反复研究,从选材、构思、风格等维度细细琢磨,有选择地模仿写作。

三是在读书时,要站在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研究写作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了这种体验,才能带着作者意识,去阅读一本书,与作者“心心相印”“将心比心”,才能把文章的妙处读出来。

四是加强语言积累。分门别类地去收集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经常翻一翻,偶尔用一用。慢慢地,这些语言材料就成为自己的语言库存;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意到笔随。

五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主动表达,从仿到创,慢慢地,就会越写越好。“在写作之途,想写就好。”(潘新和语)

上述五条做到了,那就变成:读得多,读得深;读得多,读得专;读得多,想得多;读得多,记得多;读得多,写得多。

最后,水到渠成地变成——“读得多,写得好”!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写作方法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