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2023-06-30赵克红

时代报告 2023年5期
关键词:石场石头村民

赵克红

时光在年复一年中轮回,季节在花谢花开中往复。春日里的一个周末,我们一行慕名走进伏牛山深处的嵩县石场村。

我们是最早到来的一批游客,小村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醒来,好多家的大门紧闭,村里显得格外静谧,我们的脚步连同说话的声音放得很轻,就像一个早起的人,唯恐惊扰了别人的梦境。

走在村里蜿蜒起伏的石路上,细细地品味着它的悠长与斑驳。石头部落距洛阳城70公里,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这里地处伏牛山与外方山系交汇处,属浅山丘陵区,地容地貌独特,满眼尽是石元素。

村里房舍多是古旧的石墙石房,有的刚刚翻新,有的看去显得沧桑,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这个古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柴氏兄弟二人为躲避战乱,举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经不断繁衍生息,人口增多,渐成村落,因此地出产青石,故名石场村。择此而居,其实,就是一种躲避和逃离,是为寻得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生存,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里,背井离乡也是一种绝处逢生的选择。明朝以来,几多风雨沧桑,天灾和战乱难以统计,这里的人们因为地处深山,却安然无恙,没有受到太多侵扰。

石场村四面环山,村子依山而建,街道两边的房舍错落有致,墙基及墙体多为石头。村里的房屋、围墙、台阶、道路,所见皆为石元素,房屋依地势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院落虽然不太规整,建造却很讲究。

这里不但家家户户是石头房,还有石群、石林、石片、石坡、石山,有石磨、石碾、石凳、石桌、石椅,有石洞、石窑、石井、石槽、石沟,有石庙、石桥、石屋、石坝、石寨,当然也有石步道、石香炉、石头堡、石悬崖、石下水道……

这里的石头奇,奇在自然;石头秀,秀在独特;石头美,美在多样;石头绝,绝在石头千奇百怪、造型各异,有历史内涵、有文化氛围。

石头部落由石屏画廊、高山草原、部落人家3个景点组成,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居住86户,298口人,石头部落以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展现中国传统石材古建筑、天然石林、奇态怪石、精美石雕、石灶、石碾、石磨、石槽、石柱等一系列生产、生活用具,蕴含浓厚的原始石头文化。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这个昔日里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山村,被“点石成金”,不但出了名,而且实现了华丽蝶变,阔步走上了致富路。

“石头村”有了甜水井

石头山,石头坡,整个村子就搁在一座横亘数十里的连山石上。石头是这个村子最多的资源,村子依石而建,触目所及之处皆是石头。住在石头部落里的村民们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利用水坑、水窖接雨水是村民千百年来的生活大事。不安全的饮水引发这里群众各种疾病,因病致贫是该村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

卢迪是中国节能派驻嵩县石场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2015年驻村以来,首先了解到群众吃水难,也敏锐地看到,解决好“水”的问题,才是打开这个村贫困“锈锁”的钥匙。寻找水源,争取资金,经过日夜奋战,2016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50多万元,为李庄村民组打出第一眼300多米的深井。该村600口人喝上了清冽的甜水,结束了走山路、担雨水吃的历史。当甘甜的井水喷涌而出,村民们激动得泪流满面,纷纷捧起井水一边喝一边哭。

2017年8月17日,董事长刘大山来到石场村石板沟组。在得知该村村民吃水困难的情况后,刘大山当场指示集团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投资100多万元的石板沟620米深水井成功打成出水,每小时出水量达到40吨。这口深井不仅能解决石板沟组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可解决石场村其他村民组和附近马沟村的部分群众饮水。

石场村民组是村部所在地,也是旅游游客的主要目的地。2019年,为了解决群众和游客吃水问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又投资近200万元,打出一口490米的深井,能够满足1万余人的基本用水需求,彻底解决了石场村千百年來吃水难的问题。

三口甜水井,不仅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而且彻底告别了不安全水源,同时为发展旅游、养殖业和种植业奠定了基础,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产业链规划,引导群众建设家庭宾馆、养猪场、养鸡场、养蝎场和绿色蔬菜、水果基地。

深井甜水把党的雨露洒向贫困山村,点燃了广大干群脱贫攻坚的热情之火。时任中国节能集团派驻嵩县扶贫的副县长郝成涛深有感触地说:“一口甜水井,解决的是水源,滋润的是山区民众的心。”

文旅融合“点石成金”

路通了,水有了,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怎样发展才能让村民致富、让村集体有收入?这是一个时期以来当地政府不断思考和反复琢磨的问题,也是压在中国环保节能集团领导和驻村队员和县乡村领导心头的石头。经过调查论证,他们提出了文化兴村,利用石场村的优势和中国节能公司的优势打造文化名片,通过文旅融合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计划。

石场村历史悠久,明朝末年,柴起龙、柴起凤兄弟二人,带领全家由伊川县葛寨迁徙到石场自然村。经不断繁衍,逐渐成为村落,繁衍至今已20余代,400多年历史。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利用石头村的历史和特色建筑,积极申报传统古村落,2013年8月,国家住建部授予石场村为全国第二批传统保护村落,使石场村拥有第一张文化名片,并获得一笔建设资金。

村里利用这笔资金修通了通往村里的旅游道路,修复了古民居柴家大院。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帮助下完成了旅游产业规划,引导群众建设家庭宾馆、养猪场、养鸡场,建设乡愁博物馆。随后,又在村庄外建成国画山、青龙湖、老龙寨遗址、万亩高山草原、祈福池、刘秀灶、鳄鱼石、石头民居、保安楼遗址、练兵场遗址、石屏画廊、十里千尺崖、玉皇阁等景点,建成饮食服务中心、石头主题公园、石头文化特色山门、具有蒙古风情的大型养殖狩猎场,开发景区8平方公里。目前,保存完好的石头部落村落内石房石屋比邻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槽石磙、石桌石凳随处可见;各种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奇石漫山遍野,多达百万种。旅游业的兴起,让村民在家里就能增收,村民靠卖山草做成的笤帚、烤红薯等年增收达到1万多元。2016年,石场村成功脱贫。2017年,石头部落成为国家3A级景区,拥有第二张文化名片。

石场村以北方典型岩溶地质地貌、单面山构造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为主。在距今约5.1亿年前后的寒武纪时期,整个石场村地区还是一片辽阔的陆表海,经过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到距今2.95亿年的地壳抬升暴露地表,经过风化剥蚀,形成现在看到的低山丘陵。鳄鱼石、蟾蜍望月石、石屏画廊等典型中国北方岩溶地貌景观,虫迹灰岩古生物痕迹化石、“核形石”灰岩、叠层石、竹叶状灰岩等地质遗迹丰富。艰苦的自然环境练就了村里男人高超的石匠手艺,他们祖祖辈辈就靠自己的双手,将伸手可及的石头修成梯田、雕成石器、盖成房屋,直至建成这个庞大的石头部落。驻村工作队员发现了这一珍贵的地质资源,立即着手申报地质文化村,2021年,石场村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并办起地质博物馆,石场村获得第三张文化名片。

文旅融合,点石成金。天然形成的石井,古人做的石窖,古人建的防战乱石寨,让游人流连忘返。石头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奇形怪状,形态各异。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独石,像各种动物的石头都能找到,是奇石爱好者的乐园。

思路一变天地宽。打造成旅游景区后,这里游客络绎不绝。住石头房,吃农家饭,赏奇石文化,成了城里人的最爱。

昔日的偏远贫困山村,通过文旅融合而“点石成金”,蝶变成了如今的传统古村落、地质文化村、3A级景区和节能小镇,三张文化名片让石场村的发展思路更广阔,更加根深叶茂。

“节能小镇”赋能乡村

一个地方的脱贫振兴,关键在于精神和理念的创新。

石场村山高风大、阳光充足。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变成村民生活、生产和致富的便利条件?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驻村队员们又筹划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节能小镇。

为了让村民们接受新的发展理念,中节能集团派驻干部利用晚上时间,走村串户走访聊天。终于,绿色,生态,环保,节能……这些时尚的关键词,一时间成了村民们热议的话题。

为了带动石场村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中国节能拨付专款采购皂角树苗,分发给种植能力较弱、种植面积较少的贫困户,2018年又出资10余万元为村民购买连翘苗,带动村民种植连翘800余亩,有力推动了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绿色发展既让村民增加了收入,也美化了环境,形成了景观。每年春天,连翘花开的时候,山坡上金黄一片,成了石头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石场村村民有散养鸡、羊、牛的习惯,这些肉蛋产品纯天然,质量好,但由于以前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中节能集团的第一任驻村队员卢迪想出了一个“笨蛋计划”。他把石头部落的笨鸡蛋命名为“部落笨蛋”,通过朋友圈把这些原汁原味的绿色产品推介到北京等地,并且每一箱产品中放一张产品说明和保质卡。吃了都说好。一时间,石头部落的土鸡蛋、牛羊肉和红薯粉条等享誉各地,供不应求。

节能,是这个石头村走出的一条独特路径。我们看到,太阳能路灯让村民结束了摸黑走夜路的历史,太阳能温室大棚让农业生产高效高产,太阳能车棚既让游客的爱车避免太阳暴晒又能让村集体增加收入,风力发电让村庄夜间亮起来美起来,污水处理让珍贵的水资源循环利用……

從景区门口的光伏车棚,到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再到村口的风力发电,到村里的公共卫生间无水循环利用,到智慧水果采摘园,甚至到农户的节能取暖炉,节能在石场村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习惯。

走进村庄,废旧的民居改造成博物馆,废旧的池塘变成景点,过去垃圾遍地的村庄角落变成了花池绿地和广场休闲区,节能的理念让这些废旧东西一下子变废为宝。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的理念正在改变着石场村的面貌,改变着石场村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构筑着村里振兴发展的村魂。

写满乡愁的“石头记”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石场村,以其独特的风姿和神韵,成为一个稀释喧闹、安妥灵魂、承载乡愁的“世外桃源”。在这个昔日被久久遗忘的角落,一个即将被历史烟云淹没的古村落,如今却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昔日被遗弃的村大队部,摇身一变成了咖啡厅,古色古香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一座简陋的石头院子,成了电影《新地雷战》的拍摄外景地;走在石头小巷里,随时都能碰见手持单反相机拍照的游客和写生采风的学生……这里,已经成了摄影写生基地和抖音网红打卡地。

不知不觉间,天空落下丝丝细雨,细雨湿衣看不见,吹面不寒杨柳风。身边有人撑起了雨伞,我手里拿着折叠伞,却一直没有打开,我喜爱在春雨里行走,喜欢细雨打在脸上凉飕飕的那种感觉。在高低错落的院子里久久驻足思索,细细体味,时而认真观察,低头沉思……一切明明都已远去,飘散在了不可知的时空里,一切却又分明宛在眼前,密密匝匝地铺陈开来,让人恍若隔世却又情不自禁地沉湎其中。偏居一隅的石场村,由此积淀出的那份厚重,衍生出了更多的神秘。一条条破损坎坷的街巷,被重新铺上石板,走在上面就发出旧日时光的足音;一座座坍塌的旧院落,正在复原重修,更为可喜的是,随着人气日益旺盛,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又重新返回村里,或开农家乐,或搞特色营销,给一度萧瑟的古老家园注入了蓬勃的力量。

在这里,恰巧遇到洛阳的一位知名画家,他带着十几个学生正在一棵大树下进行油画写生,画面上的古村落,色彩斑斓,熠熠生辉,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墨香。问他如何会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他说:“这是一处蕴藏着古老时光和丰富内涵的地方,也是一处能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的地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气场存在。”他的话,一语道破石场村的密码所在。

石屏画廊,位于石场村北部的山坡上,山坡上的绿色依稀可见,而最令人惊艳的还是路边的几棵柳树,长长的柳丝在风中轻轻摆动,枝条光滑柔软地垂落下来,随风轻轻飘荡,别有一番景致。看着这样的景致,我想到几句描写柳树的古诗:“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初春的柳树如着了颜色一般,春风轻拂,柳芽慢慢舒展,浅绿的枝条上点缀的是嫩绿的新叶,几只斜飞的燕子,在垂柳间嬉戏,画卷般为我们展开一幅春天的景象。不远处,几朵白云漂浮在空中,仿佛伸手就能摘到。一场春雨把空气过滤得更加干净了,我大口呼吸几口,这凉爽的空气真是润肺养心。一种隐秘的兴奋,在心里涌动着,荡漾着。一种走进光阴深处的感觉也日益氤氲、弥漫。

文化赋能,点石成金;节能挖潜,变废为宝。

上天的确是公平的,他亏欠你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做补偿。

石头不言,岁月如歌。石场村就像一个收藏时光和历史密语的容器,也像一部洋溢着时代气息又写满了乡愁的新版《石头记》,当我走进石场村,它一层层地向我展示着它的深厚和绵长。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精美的石头在唱歌……

猜你喜欢

石场石头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深惠交界采石场乱象调查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广西岑溪市富祥石场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傻”到极处是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