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的多模态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病情分期和分级的价值探究*
2023-06-29张状王倩
张 状 王 倩
1.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北 秦皇岛 066600)
2.河北省秦皇岛泰和医院麻醉科 (河北 秦皇岛 066600)
宫颈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隶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据前列,死亡率排第一位[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2],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2)早婚、早育以及多产等现象的增多。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宫颈癌的初诊可能更多依赖妇科检查,而妇科检查更多则是参考医师的一个主观判断和评价,因此仅依靠妇科检测对宫颈癌进行确定,其准确度以及可信度均较低[3]。随着现代影像学在临床上不断深入的研究以及发展,使得一些疾病的检查手段也更加多样化,现如今,盆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是检查宫颈癌的主要方法,而MRI相比超声以及CT检测则更具有优势,主要因为MRI不仅对软组织具有分辨率高的特点,而且还能对病灶部位进行多方位以及多序列的观察,且无辐射[4-5]。为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同时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因此本研究对宫颈癌多模态的MRI影像表现进行探讨,并对其影像表现规律急性总结,通过分析多模态MRI下宫颈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取得的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被确诊为宫颈癌并行MRI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由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在进行MRI检查前未进行相关治疗;年龄均在22-75岁之间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存在MRI检查禁忌;MRI成像不清晰;存在宫颈息肉、囊肿者。
1.2 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IVIM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其中所用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性磁共振扫描仪,而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为8通道。具体检查方法如下:于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6h,并将消化物排泄完,同时为了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可适当饮水,检查时从头侧先进,取患者仰卧位,其中扫描范围从白髂骨上缘开始至双侧股骨颈水平位置结束,要求患者尽量放松,保持平静的呼吸,必要时可在检查前接受呼吸训练。(1)MRI平扫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矢状面、冠状面以及轴面,其中层间距和层厚分别为0.8mm和4mm,TR与TE比值为3500/85,FOV为(300×300)mm2。(2)IVIM-DWI序列:T1WI翻转角度为2度,TWIST翻转角度为15度,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3.5mm和0.7mm,TR与TE的比值为4.91/1.90,FOV为(260×260)mm2。同时将浓度为0.2mmol/kg扎喷酸葡(Gd-DTPA)置于高压注射器中,以3mL/s的流速进行静脉注射,另外再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对管进行冲洗,其中注入流速与上述一致。该过程总共采取图像70期,分辨率为5s,扫描时间为375s。(3)DCE-MRI序列:选择SS-EPI序列轴位成像,其中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5mm和1mm,TR与TE的比值为4800/60,FOV为(380×380)mm2,其中采集扩散敏感梯度b值为0~50s/mm2时1次,100~400s/mm2时2次,600~1000s/mm2时3次,扫描时间为312s。
图像分析:所有MRI原始图像均由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处理,而后由2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最终成像进行诊断,2名放射科医师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测量值,测量指标包括:(1)IVIM-DWI序列指标: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快扩散系数(D*);(2)DCE-MRI序列指标: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sp)、容积分数(Ve)。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多模态MRI术前分期及诊断结果等计数资料均以例(%)表示,不同临床分期患者IVIM-DWI序列和DCEMRI序列各参数等计量资料以()显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本组50例宫颈癌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本组50例宫颈癌患者中,绝经前有26例,绝经后有24例;治疗方法:全子宫切除5例,筋膜外扩大子宫切除术7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2例,综合治疗16例;根据FIGO病理分期,处于Ⅰ期的有23例,处于Ⅱ期的有18例,处于Ⅲ期的有5例,处于Ⅳ期的有4例;根据组织学类型分类,鳞癌有29例,腺癌有13例,腺鳞癌有8例;根据组织学分级,处于高中分化的有39例,处于低分化的11例。具体见表1。
表1 本组50例宫颈癌患者基本临床特征(例,%)
2.2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IVIM-DWI序列和DCE-MRI序列各参数比较以Ⅱb期为分界,Ktrans、Kep、Ve、D*在<Ⅱb期患者中的数值显著低于≥Ⅱb期患者(P<0.05),而ADC和D在两组患者中的数值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各参数比较
2.3 多模态MRI术前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本组50例宫颈癌中,多模态MRI术前分期结果分别为:20例Ⅰ期(其中5例为Ia期,15例为Ⅰb期),19例Ⅱ期(其中10例为Ⅱa期,9例为Ⅱb期),7例Ⅲ期,4例Ⅳ期。多模态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有42例准确判断分期,分别为:4例Ia期,14例Ⅰb期,10例Ⅱa期,9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其余8例判断错误。本组50例患者中,Ⅰ期所占比例为46.00%(23/50),多模态MRI判断Ⅰ期的敏感性为78.26%(18/23)、特异性为92.59%(25/27)、准确性为86.00%(43/50)、阳性预测值(PPV)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NPV)83.33%(25/30)。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44%(17/18)、90.63%(29/32)、92.00%(46/50)。Ⅲ、Ⅳ期的准确性分别为92.00%(46/50)、96.00%(48/50),具体见表3。
表3 本组50例宫颈癌患者多模态MRI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期结果比较(例,%)
2.4 典型病例与错误分析本组50例宫颈癌中,多模态MRI准确判断分期42例,错误判断8例(低估4例,高估4例),其中Ⅰa期1例、Ⅰb期和Ⅱ期均为3例、Ⅲ期1例。在Ⅰa期中1例误判,主要因为该病例患者病灶太小,MRI检查宫颈粘膜,发现仅表现为增厚且间质有些模糊,而术后经过病理学检测发现间质侵润小于3 mm,为镜下侵润癌,因此该例误诊为假阴性。在Ⅰb期中有3例误判,其中有1例低估成Ⅰa期,2例高估成Ⅱa期。1例主要受宫颈多发naboth囊肿影响,因而被低估为Ⅰa期,而另外2例因患者阴道、宫颈区出现积血因而被高估为Ⅱa期。Ⅱ期误判3例(低估Ⅰb期2例,高估Ⅱb期1例),其中2例低估病例主要因病灶太小且合并盆腔炎和盆腔积液,1例高估病例则主要是由于合并宫体明显侵犯。另外因盆腔出血,误将1例Ⅲ期病例低估为Ⅱb期,具体见表4。
表4 典型病例与错误分析(例)
女,75岁,不规则阴道出血8个月入院,多模态MRI影像学诊断为IIA期,图1A~图1D 可见稍高信号的宫颈软组织肿块,肿块的基质环完整,DWI示高信号;图1E ADC影像结果显示为绿色,表明ADC下降;图1F 手术后病理显示为低分化宫颈鳞癌IIA期,肿瘤超出宫颈,累及阴道上1/3(前后唇)。
3 讨论
目前,关于多模态MRI在临床上的研究相对还较少,该项应用除了可以观察到病变部位MRI成像的结构信息,同时还能反应多种MRI功能信息[6]。由于综合多个方面因素,因此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解剖部位发生病变的信息,相对于单模态MRI检测,具有更多优势[7]。
宫颈癌患者肿瘤临床分期结果决定对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案,针对症状较轻的Ⅰ~Ⅱa期患者应主要选用手术治疗,以保留其卵巢和阴道;针对症状较重的Ⅱb~Ⅳ期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进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故本研究以Ⅱb期为分界,发现Ktrans、Kep、Ve和D*在<Ⅱb期患者中的数值显著低于≥Ⅱb期患者,表明IVIM-DWI和DCE-MRI均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的评估。在前期对单模态MRI成像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MRI对50例宫颈癌患者各自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MRI对I~Ⅳ期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分别为86.00%(43/50)、92.00%(46/50)、92.00%(46/50)、96.00%%(48/50)。其中多模态MRI术前分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早期(Ⅱa期之前)宫颈癌的判断,因为在早期对宫颈癌的准确判断以及诊断,有利于早治疗。不过在早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期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即需要准确判断宫颈间质浸润与否,除了进行病理诊断可判断宫颈间质浸润外,另外采用MRI进行检查不仅可以对宫颈腺体侵犯进行区分,同时还能鉴别具体是属于宫颈息肉还是宫颈内膜增厚[8-9]。若在术前对宫颈间质进行MRI检查显示为发生浸润,则应进一步对病例标本进行活检,以对诊断结果明确,根据早期相关研究[10]结果显示,MRI能准确判断肿瘤对宫颈间质的侵犯,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76%~89%、87%~98%和81%~94%。在本组病例中,多模态MRI 评价I期的敏感性为78.26%,特异性为92.59%,准确性为86.00%,符合文献报道结果。因此,多模态MRI的分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Ⅰ期患者的手术方式。不过在本研究中,判断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共41例,其中6例为Ia期、17例为Ib期、18例为II期,有7例出现误判,具体包括:4例高估、3例低估,在多模态MRI总分期错误中,其所占的比例为87.50%(7/8),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子宫发生萎缩或显示宫颈间质处模糊不清;(2)处在内膜的肿瘤和宫颈肌层区分不明显;(3)患者年龄较长,出现绝经等现象,生殖器官出现萎缩;(4)多发子宫肌瘤压迫等。因此,对宫颈癌患者使用多模态MRI进行诊断时,应考虑上述影响诊断的因素[11]。对于中晚期病例(主要指处于Ⅲ期以上),因为肿瘤不仅突破宫颈,浸润到宫旁位置,而且有些甚至扩展到骨盆壁并向下累及阴道下1/3处,引发患者产生盆腔炎症和盆腔积液等症状,同时处于该时期的患者较早期患者其治疗以及预后效果均要差一些[12]。因此,在癌症患者早期采取多模态MRI进行检查,明确其分期、范围以及淋巴转移等情况,从而能够为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提供依据。本研究按FIGO病理分期标准对Ⅲ、Ⅳ期病例进行分期,发现多模态MRI诊断该期患者的准确率较高。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处于Ⅲ、Ⅳ期患者的样本量较少,并且没有清楚的分出其具体亚型。
对宫颈癌患者采取多模态MRI进行检查,发现采用MRI术前分期后,其分期准确率达到了84%。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模态MRI同时将功能及结构信息成像进行联合,从而能够从全方面获得影像信息,即不仅能够观察宫颈癌的结构,同时还能对分子运动和功能代谢信息进行识别[13-14]。在高龄绝经患者中,宫颈前壁与直径5cm左右的肿瘤分界不清,但行多模态MRI进行扫描后,在IVIM-DWI和DCE-MRI序列上,发现处于宫颈处的肿瘤也能清晰成像,且其与膀胱壁分界清晰,通过MRI分期以及术后病理诊断均确定为Ⅰb期。多模态MRI动态增强序列中,Ⅱ期患者的明显强化的宫颈粘膜腺体、肌层与中等强化的宫颈问质之间有着显著差异[15],因此认为多模态MRI分期能准确诊断病情分期。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所选样本量较少且病例相对集中。因此,后续研究还需进行大样本以及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IVIM-DWI和DCE-MRI均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的评估,依据FIGO病理分期标准,多模态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用于宫颈癌术前分期,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