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2科创坐标系
2023-06-29
和田至若羌沙漠铁路环线开通
6月16日10时53分,环塔克拉玛于铁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千沙漠的南缘,东起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西至和田地区和田市。这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和若铁路也被称为地表“最强闭环”!
“中国天眼”FAST发现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药领导的国际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8,并将其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矮星系。這一发现对于更好理解快速射电暴这一宇宙神秘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
2022年11月,云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培育出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品种。多年生水稻只需播种一次,可连续种植4年,每年收获2季,并且平均亩产量略高于一年生水稻。该品系水稻在最低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3.5℃并且持续低于4℃时间不超过5天(南北纬40度之间)的稻作区均可种植。
北京冬奥会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
“科技冬奥”从科技的维度把整个冬奥活动作为需求,把冬奥涉及的环境作为场景,用需求牵引、用场景驱动,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寻找课题开展研究,全国范围内有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形成了200多项成果。
中国研发的栅极长度最小晶体管问世
2022年3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首次制备出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这项新成果将栅极的尺寸极限进一步缩小到“仅一层碳原子的厚度”,为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2022年5月,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历经20年首次找到小麦“癌症”克星——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培育出国内首个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小麦新品种,该成果将有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创造出45.22万斯高稳态强磁场
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世界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产生45 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成功“登顶”同类型磁体,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