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郎溪:“山这边,山那边”28年巨变

2023-06-29胡磊陈成诵

决策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三角示范区

胡磊 陈成诵

28年前的1995年9月,一篇《山这边,山那边》的新闻通讯,报道了伍员山东西两边的发展差距,并探讨了背后的深层因素,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作为这场讨论的话题中心,郎溪乘势迈出融入沪苏浙先发地区的先行脚步。

28年来,“距离沪苏浙很近,但又很远”的郎溪,一直在融入长三角中奋力发展。

近,是指空间距离。郎溪地处皖苏浙三省交界,境内还有一块上海的飞地,长三角一市三省的元素都占齐了。

远,是指发展落差。从经济指标来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维度,郎溪在长三角县域中都处在后排就坐的位置。

但放在安徽东部2000公里的毗邻苏浙省界上,在22个县市区中,郎溪向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探索,更有特殊意义。

如今,郎溪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舞台上,吹响了“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奋进号角。

东向,是情怀的延续,更是梦想的追寻。今天,决策杂志融媒体记者再次走进伍员山下,探究郎溪如何当好安徽东向发展的“排头兵”。

91%的“含长量”

郎溪是座小城,但小城也有大雄心。

近20年来,郎溪东向发展的脚步矢志不移、从未停歇,不断推动产业项目向东承接,要素资源向东整合,体制机制向东对标,营商环境向东对齐,思想观念向东对接,成为宣城市乃至安徽省承接沪苏浙先发地区经济辐射的战略前沿。

截至2022年,郎溪来自沪苏浙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02户,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91%,产业“含长量”不断提升。

与沪苏浙产业融合度的加深,带动郎溪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上扬。2022年,郎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29.8%,位列宣城市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13.6%,全市第一;税收增长10.9%,同样位居全市第一。

数据背后,是产业的崛起。郎溪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裂变式”增长,朝着百亿级规模稳步迈进。以华菱精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挂牌上市;科大重工、托新精密等一批“小巨人”企业迅速壮大;同创顶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远景能源、中联信达等一批“大好高”项目签约落户。

郎溪速度,令人瞩目!

殊为难得的是,郎溪以生态文明观念为指导,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森林覆盖率达35.36%,空气优良天数占比80%以上,是长三角地区的“最美后花园”。全国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十大休闲小城、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在长三角一众县域中,郎溪的生态价值正不断彰显。

新和旅游度假区千亩樱花 摄影/ 李晓红

更多的改变,于无声处!苏皖合作示范区、“一地六县”战略构想在郎溪叠加推进。处于历史黄金发展期的郎溪,在营商环境、发展理念上与沪苏浙先发地区全面接轨,真正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等高对接。2022年,郎溪荣膺全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

是什么力量,让曾经基础差、底子薄的郎溪一路赶超跨越?

一条路的“痛”与“通”

区域一体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是前提。然而,郎溪的交通却曾经迟迟未能与沪苏浙接轨。

2013年,溧宁高速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北接江苏溧阳,南至福建宁德,是郎溪连接苏南地区的交通要道。2016年9月,溧宁高速安徽段就已通车。然而,由于江苏段未建成,郎溪收费站至皖苏界段2.1公里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涉及不同的行政主体,跨省交通建设,向来就有不小的难度。

破解跨省合作的障碍,建立一体化合作机制是关键。2016年,郎溪迈出先行脚步,与溧阳、广德三方签署协议,正式成立“苏皖合作示范区”。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質量”,跨域协同加速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也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支持,各项建设任务有序实施。

同样是在2018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安徽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一地六县”的战略构想,即围绕皖苏浙省际毗邻地区,包括上海白茅岭农场、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在内,共建合作示范区。

“一地六县”旨在打破三省一市地区行政壁垒,优化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更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而且,这是首个覆盖长三角全部三省一市的合作示范区,对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就连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到这里调研时,也不禁感叹,这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一块难得的“宝地”!

在一系列区域战略的加持下,郎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2022年,溧宁高速全线贯通,彻底结束了“断头路”的历史,郎溪前往南京、常州等苏南城市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样提速的还有水上交通,2019年,郎溪定埠港开港试运营,2021年10月开通集装箱航线,成为安徽省首座县域集装箱港口。

宁杭高速二通道、合杭高速二通道郎溪段,定埠港二期扩建,郎溪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都已紧锣密鼓展开。随着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逐步形成,郎溪“有区位、无交通”之痛将彻底成为历史,交通的提速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将推动郎溪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

定埠港集装箱航线开通。人民网记者苗子健摄。

交通从“痛”到“通”,意味着通往更高发展层级的大门,已为郎溪敞开。有了便利的交通加持,郎溪成为“三省通衢”之地,进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经济辐射范围,构建起联通皖苏浙毗邻地区、接轨大上海的发展格局。

三圈融合,左右逢源。郎溪进入红利汇聚、潜力凸显的发展新阶段。然而,要让红利变成发展的势能,潜力成为发展的动力,必须依靠产业的支撑力,推动郎溪不断“强身健体”。

产业发展的“方法论”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郎溪要与强者共舞,就必须让自己也成为强者。

透过郎溪的经济数据看,工业是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作为郎溪两大主导产业之一,2022年,郎溪汽车零部件企业达10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4家,实现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9.27%;税收2.67亿元,增长12.56%;国家级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企业18家,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一批在细分领域有独特专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高的隐形冠军企业正加速崛起。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异军突起,是郎溪产业崛起的一个侧影。历史上,郎溪曾是一个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作为后发地区,郎溪如何奋起直追,赶超跨越?

郎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在于矢志不移坚持“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不动摇。郎溪坚持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通过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与此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壮大新材料和大健康两大特色产业,形成了“2+2”格局的产业集群。2023年新春伊始,郎溪就召开了“工业发展突破年”暨“双招双引”行动誓师动员大会,将全县经济工作的重心进一步凝聚到工业上来。

从产业发力,决战工业,已成为郎溪的时代最强音。

要打赢工业这场硬仗,招商引资是一步关键棋。郎溪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跳出一域谋产业,将项目招引的主战场放在上海、苏州、无锡等产业外迁的主要地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组建 5 个招商引资“尖刀班”、10 个驻外招商分队,全力打造高水平招商铁军。

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与毗邻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郎溪梅渚镇和溧阳社渚镇共建产业合作区,以合作区为先导,深度嵌入区域产业链,精准开展补链招商、强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既有产业的“点”加快串成“链”、连成“片”,努力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要想脱颖而出,还需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充分扬已所长。郎溪牢牢把握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战略机遇,将产业、资金、人才、政策等落到区域战略大平台上,形成集聚效应。充分挖掘建设用地空间和水电气等要素成本比較优势,围绕华东最大的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安徽省县域唯一的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唯一的集装箱码头定埠港等平台载体,推动郎溪成为要素流入洼地和新兴产业福地,进而建成县域经济的高地。

“溪”至入微的服务

硬件上的差距,要通过软实力的打造来弥补,郎溪倾力打造“溪”至入微的服务品牌,形成营商环境强大的“溪”引力。

在郎溪经开区,同样来自上海的科大重工和华茂机械比邻而建,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在上海就是相互熟识的老朋友。2018年,科大重工在郎溪县投资兴建了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原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的生产线全部转移至郎溪。

营商环境的口碑一旦形成,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葡萄串效应”。

先行一步的科大重工找到了适宜生长的土壤,原计划五年完成的投资,四年就提前完成。看到科大重工的成功先例,华茂机械也紧随脚步,将企业生产基地搬迁至郎溪。

郎溪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后,第一时间组建服务专班,“一企一策”做好服务保障。对标“沪苏浙标准”,安排专人对接企业手续办理、人员招聘、政策兑现等事宜,提供全程帮办服务,企业建设投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营商环境的口碑一旦形成,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葡萄串效应”,两家相约而至的企业,成为郎溪营商环境口碑的最好印证。

招商引资不仅有企业来得了,更要发展好。为保障对企服务不断档,郎溪创新设立企业服务网格员制度,产业园区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企业,设立“星期六为企服务日”,服务跟着企业需求走。即使在周末和节假日,只要企业有诉求,干部就会及时赶到,对企业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解决。

这些工作,就是让企业在郎溪与在沪苏浙的城市感觉不到营商环境的差别,甚至有更好的体验。

郎溪深知,对标长三角,产业差距的背后,更多还是思维理念和工作作风上的差距,要实现加速赶超,全面进位,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

郎溪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战场,作为锻炼干部的一线阵地,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力量,赴沪苏浙城市交流学习,让广大干部更快更充分地融入到沪苏浙的节奏中。

与此同时,注重在工作一线识别考察干部。围绕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纵深推进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为企服务、存量盘活、功能提升“五大攻坚行动”,出台《关于在全力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中提供组织保障的五条措施》,打破身份壁垒、畅通晋升渠道,提拔重用政治过硬、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和工作敬业、勤恳扎实的“老黄牛”型干部,真正做到尽锐出战。

今天的郎溪干部,正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起的危机感,汇聚起奋起直追的强劲动能。

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

区域一体化,不止是追求经济的增长,更旨在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全域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这也是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无论是苏皖合作示范区,还是“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题。生态共治,也成为郎溪加强与毗邻地区互动协同的重要纽带。

梅溧河流经郎溪和溧阳两地,横跨皖苏两省,是两地重要的灌溉水源。过去,因为缺乏沟通和监督机制,一度陷入两边都在管,却一直理不清谁来管的怪圈。2021年,郎溪和溧阳两地就梅溧河生态共治达成协议,双方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设立“联合河长”,常态化进行联合巡查、保洁、治理、执法行动。经过治理,目前梅溧河水质稳定在三类水平,流域两边的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

类似生态环保这样的“利益交汇点”还有很多,互信的桥梁建立起来,就会给区域一体化带来更多“流量”。郎溪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关切的重点领域,与周边省份城市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2022年,郎溪与广德、溧阳签订《苏皖合作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联盟协议》,搭建三地人力资源合作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做好劳务输入、人才引进等衔接工作。

依托苏皖“胥河情”教育联盟平台,郎溪与溧阳广泛开展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等交流活动,通过友好学校结对等方式,推动双方相互借鉴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成功做法。值得一提的是,郎溪中学通过吸纳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在宣城市保持领先,成为郎溪县外塑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态环境的改善、民生服务的优化,全面提升了郎溪的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刷新了地方形象,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的强力支撑。

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纽带,郎溪加强了与各地间的交流,激活了“一家亲”的意识,巩固了民意基础,这将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更深远的力量。

“作为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郎溪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又具备地理区位、综合交通、历史人文、制造业基础、生态环境、土地资源要素等优势,必须进一步增强崛起的雄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郎溪县委释放了振奋精神、抖擞干劲、奋勇争先,坚定不移向东发展的强烈信号。

站在发展新台阶之上的郎溪,还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未来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长三角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添3成员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