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唐代龟背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2023-06-28曾令一刘元风

包装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敦煌纹样形状

曾令一,刘元风

敦煌唐代龟背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曾令一,刘元风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为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以敦煌唐代龟背纹样为对象,文创产品为载体,构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丰富图案种类与表现形式,满足市场对敦煌元素文创产品的商业需求。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挖掘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通过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初始形状,进行初步演化与二次设计重组,遵循形式美法则对图案再创作。融合感性工学的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大众喜好的创新图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创新设计方法赋予了敦煌龟背纹样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跨学科思维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创新设计,使图案筛选更加精准,提高了创新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为敦煌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敦煌龟背纹样;创新设计;文创产品;形状文法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扶持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以文化内涵为设计理念的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语境中进行现代转化,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种基于理性规则演化的设计方法——形状文法受到业界学者关注,相比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它开拓了设计师感性思维的局限,以严谨、规律的特性为纹样的排列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文创产品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适应现代文化形态与生活方式,又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导。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更加精准地定位大众对创新图案的喜好与情感需求,并将创新图案应用于文创产品中,使敦煌文化意蕴得到大众化的阐释。龟背纹样是敦煌传统装饰纹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从跨学科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纹样文化内涵和造型特征,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证来探索敦煌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的可能性。

1 敦煌唐代龟背纹样概述

1.1 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

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极大地丰富了敦煌传统纹样的造型样式,并彰显出洞窟艺术高超精湛的技艺水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龟极为崇拜,将龟视为吉祥的灵物,在《礼记·礼运》中称麒麟、凤、龟、龙为四灵。龟因其寿命之长远近闻名,龟壳也曾作为流通的货币被使用,因此龟有长寿、财富的象征寓意[1]。古人在龟崇拜的基础上增添了天授神权观念,使其从思想神威转化为政治权威。龟文化的历代延续展示了文化符号的传承,人们将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纹样,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风俗与审美观念。龟背纹是由六边形构成的骨架纹样,因其外观形状与龟壳纹理极为相似,又被称为“龟甲纹”[2]。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龟背纹样常出现在古代纺织品、壁画、建筑中,而其早在先秦时期就被应用在器物上。

唐代是敦煌洞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因其“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促使龟背纹样形成种类丰富、独具特色的造型样式。敦煌唐代龟背纹样通常作为边饰纹样和服饰纹样,绘制于洞窟壁画、建筑、彩塑中[3]。作为建筑边饰纹样时,其位于石窟龛沿、窟顶等位置,以突出壁画主体并充实画面;而作为服饰纹样时,其出现于世俗帝王、菩萨的围裳和佛教中天王、风神的铠甲中,从而达到丰富人物服饰细节的效果。唐代时期,联珠纹样开始与龟背纹样相互组合使用,其权力象征寓意与龟文化含义相似。联珠纹样作为外部框架,其外形简洁且极具华丽感与装饰性,为龟背纹样注入了活力。此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开始向世俗化转移,植物纹样和龟背纹样的组合形式成为了当时重要的装饰纹样题材[4]。

直至今日,传统纹样已成为特定时期历史文化承袭的重要载体,也是记录生活经验与表达审美情感的特殊语言[5]。龟背纹样作为敦煌洞窟艺术中颇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兼具唐代中原文化与西域多种文化的特征,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者。

1.2 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造型特征

敦煌龟背纹样为六边形的骨架纹样,由外部框架和内部填充纹样组合构成,其内部通常填充花卉纹样和几何纹样。纹样的排列方式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其中二方连续纹样为满足洞窟壁画与建筑边缘的装饰需求,在四方连续纹样的基础上切割成带状,并以一整二破的形式重复排列(即一个完整纹样与两个半个纹样的组合形式)。

对《敦煌石窟全集·图案卷》[6]、《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7]、《敦煌装饰图案考》[8]等书籍进行检索,以莫高窟作为地理研究范围,整理出约30个样本,除去破损严重、样式重复的纹样,参考专家意见最终选定12个图像作为研究样本。整理、归纳图像的年代、窟号、题材、装饰位置与特征,并使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绘制图像结构图,见表1。

依据表1中内容,将龟背纹样的骨架形式分为3种:直线型骨架(序号2、3、5、7、9、10、12)、联珠型骨架(序号4、6、8)、直线型间隔骨架(序号1、11)。结合文献资料与画册进行分析,发现直线型骨架出现的频率最高,共7次,其不仅拥有明确的骨架结构,内部填充纹样也较其他骨架更加简洁,通常为花卉纹样或几何纹样(菱形和圆形)。直线型骨架纹样呈条状应用于洞窟壁画、建筑的边饰中,有时也在佛像服饰中作为底纹出现。而在风神服饰中,纹样用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来表示铠甲的编缀结构。联珠型骨架共出现3次,作为帝王、菩萨服装上的装饰纹样,呈现四方连续的样式。相比于直线型,其不仅在外部框架的造型上较为复杂,内部填充纹样的绘制也更加繁复,为5瓣或6瓣花卉纹样,以华丽的装饰性强调穿着者权力的威严与身份的高贵。而直线型间隔骨架较为特殊,呈现六边形单元间隔排布样式,如表1中序号1。而序号11的造型与众不同,其没有固定的外部框架,取而代之的是宝相花的适合纹样,但是序号11是否属于龟背纹样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龟背纹样的色彩与敦煌壁画中的用色基本相同,但更倾向于使用石绿、石青、石黄,并搭配黑、白、灰中性色来强调纹样的轮廓线。色彩没有完全还原自然界中真实动物与植物的颜色,而是以整体画面的和谐统一作为主要目的。大部分纹样存在褪色、氧化等现象,所以画面整体明度、纯度较低。纹样的绘制采用叠晕技法,尤其是对花卉纹样描摹时,花瓣的精细程度可以达到4~5个层次,而明度的差异也增强了纹样造型上的立体感。二方连续纹样在填色时,将整花与半花的背景色彩明度大幅区分,强调整花而弱化半花。联珠型纹样的色彩分布则采用横向或斜向间隔的填色方式,增强相邻两行的对比关系,从而突出主体花卉纹样。

表1 样本纹样梳理

Tab.1 Sample pattern carding

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龟背纹样固守本源、汲取营养,不断进行中国化的演变与创新,其造型的多样化发展既是对原有纹样特征的延续,又是对新时期文化吸收与融合的产物。通过多角度分析,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将其转化、归纳,为日后的文创设计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2 研究理论及设计

2.1 研究理论

围绕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创新设计,以形状文法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文献收集法、专家访谈法、李克特量表法等展开探索。感性工学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挖掘目标人群的情感需求来提升产品的使用效果[9]。秉持跨学科思维,将历史学、图像学、设计学、感性工学等学科与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力图得到更加理想化的创新设计成果。

形状文法(Shape Grammar)是一种以特定图形规则进行推演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George Stiny和James Gips提出,根据理论定义得到公式=(,,,),其中代表在特定推演规则下得到的形状集合,为初始的形状集合,为标记的有限集合,为推演规则的集合,而则为初始形状[10]。由于形状文法规范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因此常被应用于传统纹样创新与现代图案的创作中。依据形状文法推演得到的图案在保留原有视觉特征的同时,对其外观形态进行了改变,从而获得丰富的造型样式。

形状文法有固定的演化规则,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定义新的规则。设置演化规则1~10,分别为:1水平移动、2水平缩放、3复制、4定点旋转60°、5中心点旋转90°、6中心点缩放、7透视、8变形、9描边、10去边填充,演化规则见表2。其中,1、2、3、6为生成性规则,4和5为衍化性规则,而7~10为结合图形自身特征以及现代流行元素自定义的演化规则。如,7透视将初始形状按照透视原则调整,使其符合另一平面的透视特征;8变形借助Photoshop软件将初始形状的四角进行拽拉,任意改变图形原有形态。由于7和8会改变纹样的原始形态,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变化的程度,以免丧失纹样的辨识度。另外,在推演过程中规则的使用往往不止一次,而是通过两次或多次迭代的方式产生创新图案。

2.2 研究设计

首先,收集大量有关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献、图片资料,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对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进行梳理归纳。结合专家访谈法,选择4个具有美观特征及创新价值的纹样。其次,设置形状文法下特定的推演规则,提取纹样单元的矢量图作为初始形状,经过初步演化和二次设计重组产生若干图案样式,参考形式美法则得到12个衍生纹样。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衍生纹样进行评价与筛选,以3个初始纹样相同的衍化纹样为一组,共4组,每组矩阵平均分数最高的纹样将会被应用于后续的文创设计中。最后,选择适合创新图案的产品作为载体,通过对图案造型、色彩、布局三方面的调整完成设计应用,从跨学科角度拓展敦煌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的新思路[11]。研究设计图见图1。

表2 形状文法演化规则

Tab.2 Evolution rules of shape grammar

图1 研究设计图

3 形状文法的图案创新设计

3.1 初始形状的提取

依据表1中对敦煌唐代龟背纹样造型特征的整理,采用专家访谈法对纹样进一步筛选。邀请5位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专家,在详细讲解研究内容与方法后,需要专家以美观与创新价值为标准,选择该时期不同骨架类型所对应的龟背纹样,以保证创新图案形态的多样性与丰富度。

最终,将表1中序号1、3、4、12作为形状文法图案创新的实验对象,并对纹样进行多角度分析(见表3),为后续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与依据。使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提取4个纹样的单元结构(见图2),将其作为初始形状,并按顺序更名为1、2、3、4。

3.2 图案的初步演化

初步演化是初始形状依据形状文法特定规则进行的第一次推演过程,而得到的图案称为基本单元[12]。因为敦煌龟背纹样多层结构的造型特征,所以将初步演化分为整体演化法和分层演化法。整体演化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六边形单元按照演化规则进行排列重组;而分层演化法则是将龟背纹样内部结构打散重构,拆解为外部框架和内部填充纹样,通过不同部位形态的改变来增加基本单元的生成数量,以丰富图案造型的多样性。

经过前期的图案实验,发现使用整体演化法得到的基本单元会丧失龟背纹样经典的骨架结构,导致难以辨别纹样的原始属性,故将这一方法排除。而分层演化法共有3种方式,为确保原始纹样的基本特征与创新图案的丰富程度,采用外部框架与内部填充图案共同变化的方法。

表3 纹样特征整理

Tab.3 Pattern feature sorting

图2 纹样结构图

在初步演化时,需要根据初始形状的自身特征选定规则,遵循形态美法则与现代审美标准进行设计组合。由于2和3的内部填充纹样相对复杂,因此选择变化幅度较小的规则来演化。在不影响纹样基因属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其外部框架进行变化。通常演化规律都不止使用一次,而是经历两次或多次迭代才能得到基本单元,初步演化过程见图3。

3.3 图案的二次设计重组

二次设计重组是初步演化得到的基本单元通过重组与迭代方式形成衍化纹样的过程[12]。基本单元使用复制、透视、变形等推演规则,与其原始框架或演化框架进行组合,最终形成了12个衍化纹样,见图4。

由于龟背纹样的骨架结构对于图案身份识别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衍化纹样几乎完全保留了经典的骨架,部分纹样进行了复制与变形处理。此外,色彩是敦煌装饰纹样重要的属性与视觉符号,将衍生纹样统一设定为单色,有助于对形状文法所产生的创新图案造型进行直观的判断与选择,以减少颜色的干扰。

3.4 创新图案的筛选

传统纹样创新已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大众对于创新图案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关键在于图案是否能够与人们的情感需求产生共鸣。因此,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个衍化纹样进行评价,将3个来自相同初始形状的衍化纹样作为一组(共4组),每组平均分最高的纹样将会应用于后续的文创产品设计中。

由于传统纹样的创新需要既保留纹样的原始基因,又要符合当代审美特征,因此调查问卷中的评价选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图案原始特征的评价;二是对图案现代审美与实际使用价值的评价。通过搜索文献、书籍、网络资料,提取120个与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特征相关的形容词,词汇涵盖了纹样多维度的特征,如造型、色彩、内涵等。二次筛选排除了语义重复与描述不恰当的词语,共留取30个形容词。经过专家讨论与评估,最终得到4个最符合敦煌唐代龟背纹样典型特征的形容词:“传统的”“规律的”“几何的”和“敦煌的”。由于每个衍化纹样都具备“几何的”特点,故排除该选项。此外,创新图案作为一种具有装饰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时尚性与实用性都是检验创新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将“时尚的”“美观的”与“是否适用于文创产品”作为评价选项(见图5)。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Likert Scale)作为问卷的打分标准,分数越高越符合选项内容,反之越不符合。

图3 图案初步演化过程

图4 图案二次设计重组过程

图5 问卷选项内容

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人们会受到图案造型、尺寸、色彩等因素的影响,为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问卷中的图案被设置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统一形式,以减少变量对问卷结果的影响。在2019年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消费人群的调查中发现,消费主力军为年轻都市女性,其中30岁以下的人群占半数以上。因此,选择年龄处于18~35岁的女性作为问卷调查的主要群体。

除去填写时长不足100秒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90份,女性占比67.3%,男性占比32.7%,其中60%的受访者具有艺术专业背景。受访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8~30岁,53.4%处于18~23岁。经过计算,衍生纹样3、4、9、11在每组矩阵中平均分数最高,而衍生纹样11得分最高。

由此可见,具有规律、饱满、含蓄特征的创新图案在选择中占主导,而过于繁复与现代的风格样式并不能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可。设计师在追求现代审美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时尚感”的尺度,考虑传统纹样自身造型的适应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抽象的情感具象为真实的数据,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受访者对创新图案的喜好与需求,进而提高图案选择的准确度,确保创新设计过程的有效性。

4 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实践

4.1 产品类型的选择

文创设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13]。而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将敦煌艺术的精神内涵进行更为大众化的诠释,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消费已经成为文创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巨大的营业额不仅表明以传统文化为理念核心的产品已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预示着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线上店铺产品种类繁多,销量领先的商品大都兼具美观与实用的特性。由于创新图案为四方连续纹样,需要一定的展示空间,因此选择帆布包和手机壳作为创新设计的载体。产品为实用性强的日用品类,使用范围广泛,不仅能够激发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还能引导消费行为的发生。产品在功能上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所需,又能激发与自身生活经验或行为体验相关的联想,并在文创产品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感受敦煌洞窟艺术深层的文化记忆。

4.2 创新设计的实践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促使其向方便化、快捷化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标准,趋向于饱和度低的色彩风格,饱和度的降低营造出平静、温和的生活氛围。文创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文化与产品相结合,通过解构、重组、融合等装饰手法的创新应用,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性改造。

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艺术风格,并且契合市场需求。敦煌壁画深受西域与中原地区画风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线条勾勒与色彩晕染,与现代扁平化设计手法如出一辙[15]。敦煌龟背纹样的创新设计采用显性应用的形式,使用提炼、变化、整合、解构等手段对图案进行设计,使两者在外观上存在显著关联。造型、色彩、布局是构成图案的三大要素,创新设计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为便于产品的创新设计,将衍生纹样依次更名为创新图案1~4。

创新图案的造型结合多种感性研究方法筛选而来,遵循“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现代设计理念,造型整体简洁、大方,且符合大众对传统纹样审美的心理诉求。色彩是敦煌装饰纹样重要的视觉元素,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想象与联想。而敦煌龟背纹样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流传,实际色彩整体暗沉并存在局部破损,不适合直接应用于产品中,需要调整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为创新图案增添青春活力。创新图案的色彩沿用了龟背纹样在敦煌壁画中的颜色,以绿色为主,提高了石青与石绿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并强调对比色的使用,进而改变了图案整体的视觉风格。创新图案设计见图6。

在创新图案的布局方面,充分展现了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特征,使得每个元素都充满强烈的秩序感。通过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重组纹样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重图案位置的恰当性与视觉的舒适性。以帆布包为例,a1采用重组纹样的形式,依据产品特点进行解构与排列,图案的对角分布与面积差异使得设计富有节奏感;a2为单独纹样的形式;a3和a4同为适合纹样的形式,但其应用部位不同,a3为包身,适合满印,而a4则为包的装饰织带。参考帆布包的设计思路,对手机壳b1~b4进行了设计,见图7。其他产品的创新设计见图8。

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满足不同语境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与情感需求。敦煌龟背纹样运用形状文法进行演化设计,得到的创新图案形态丰富,和谐统一。纹样规则的六边形骨架与连续的单元结构彰显出均衡有序之美,但稳定的六边形结构同样带来古老、沉闷的视觉感受。在图案造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色彩进行改善,为产品设计注入热情与活力。最终,验证了该方法适用于龟背纹样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但在演变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纹样的原始基因不受影响。文创产品作为创新图案的载体,提升了产品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与装饰审美,力图以符合当代语境的表达方式深化与诠释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其传承与创新发展。

图6 创新图案设计

图7 帆布包与手机壳的创新设计

图8 其他产品的创新设计

5 结语

基于多元化、跨学科的视角,以敦煌龟背纹样为研究对象,在挖掘其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理性规则与感性审美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形状文法使传统纹样以新的艺术形式焕发生机,特定规则下的程式化设计手法不仅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还拓展了传统纹样创新的实践路径。而感性工学研究方法的介入,促使设计更加关注大众的情感化需求,提高了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该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传统纹样的创新实践。

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既要追根溯源、挖掘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又要注重“科学、艺术、时尚”三者的融合,延续敦煌的历史文化脉络,契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结合前沿的科学技术,满足消费者追求传统文化内涵的需求,以新旧之合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模式。

[1] 刘兆元. 论中国龟文化及其扭曲[J]. 寻根, 1997(6): 4-11. LIU Zhao-yuan. On Chinese Turtle Culture and Its Distortion[J]. Root Exploration, 1997(6): 4-11.

[2] 严云受. 中华艺术文化辞典[Z].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5.YAN Yun-shou. Dictionary of Chinese Art and Culture[Z]. Hefei: Anhui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95.

[3] 张庆. 敦煌图像中服用龟背纹探微[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6. ZHANG Qing. A Probe into the Back Lines of Turtles in Dunhuang Images[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Clothing Technology, 2016.

[4] 张婉莉, 陈钰丹, 张佳蔚, 等. 古代龟背纹造型演变及其文化映射关系[J]. 丝绸, 2021, 58(5): 101-106. ZHANG Wan-li, CHEN Yu-dan, ZHANG Jia-wei, et al. On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Turtle back Pattern and Its Mapping Relationship with Turtle Culture[J]. Silk, 2021, 58(5): 101-106.

[5] 买发元. 解析龟背纹所蕴含的符号学意义[J]. 戏剧之家, 2014(16): 283. MAI Fa-yun. Analyze the Semiotic Meaning of the Turtle Back Pattern[J]. Home Drama, 2014(16): 283.

[6] 关友惠. 敦煌石窟全集·图案卷(下)[M].商务印书馆, 2003. GUAN You-hui. Complete works of Dunhuang Grottoes·Pattern Volume (2) [M]. Hong Kong: Commercial Press, 2003.

[7] 常沙娜.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CHANG Sha-na. Decorative Design from China Dunhuang Murals[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9.

[8] 贾玺增. 敦煌装饰图案考[M]. 武汉: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20. JIA Xi-zeng. Research on Dunhuang Decorative Patterns[M]. Wuhan: Hubei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20.

[9] 罗丽弦, 洪玲. 感性工学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LUO Li-xian, HONG Ling. Kansei Engineering Design[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5.

[10] STINY G. Introduction to Shape and Shape Grammar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80, 7(3): 343-351.

[11] 虞杰, 吕健, 潘伟杰. 基于分层形状文法的蜡染花朵纹创新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0): 255-261. YU Jie, LYU Jian, PAN Wei-jie. Innovative Design of Batik Flower Patterns Based on Layered Shape Grammar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0): 255-261.

[12] 卜俊, 孙培贤, 唐刚, 等. 敦煌藻井纹样在现代女式手提包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1, 31(3): 71-76. BU Jun, SUN Pei-xian, TANG Gang, et al. The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unhuang Caisson Patterns in Modern Female Handbag[J]. 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31(3): 71-76.

[13] 王丽娜. 莫高窟第61窟《回鹘女供养人》文创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1, 42(2): 271-278. WANG Li-na.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of “Uighur Patron Women” in Cave 61 of Mogao Grottoe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 271-278.

[14] 王韦尧, 张毅, 王显颖. 古书画装裱绫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再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2, 43(18): 302- 310. WANG Wei-yao, ZHANG Yi, WANG Xian-ying. Redesig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ounting Damask Pattern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18): 302- 310.

[15] 李翔宇, 李轶南, 鲁红雷. 基于当下流行风格的敦煌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1, 42(18): 356- 367.LI Xiang-yu, LI Yi-nan, LU Hong-lei.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Dunhua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the Current Popular Culture Styl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8): 356-367.

Innovative Design of Dunhuang Tortoiseshell Pattern of the Tang Dynasty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ZENG Ling-yi, LIU Yuan-fe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wide dissemin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society, the work aims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combining rationality and sensibility with Dunhuang tortoiseshell pattern of the T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s the carrier to enrich the pattern types and form and meet the commercial demand of the market for Dunhuang element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were adopted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nhuang tortoiseshell pattern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ypical patterns were extracted by shape grammar as the initial shapes, the initial evolution and the secondary design reorgan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patterns were rec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formal beauty. By integrat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kansei engineering, the innovative patterns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preferences were applied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endows Dunhuang tortoiseshell pattern with vitality and a sense of the tim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approach.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enables user-driven innovative design, makes the pattern selection more accurate,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ccess rate of the innovative scheme, and develops a new idea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Dunhuang traditional patterns.

Dunhuang tortoiseshell pattern; innovative desig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shape grammar

J511

A

1001-3563(2023)12-0381-10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2.044

2023–01–07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历代服饰文化研究》(19BG102)

曾令一(1997—),女,硕士生,主攻服装设计与创新。

刘元风(1956—),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艺术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敦煌纹样形状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你的形状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