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手”巩固提升票决制工作先发优势
2023-06-28徐真民
徐真民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把人大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阶段六环节充分体现人大代表有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广泛性和全过程性。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从探索改革、经验推广,到省级单项入法,再到地方性法规专门立法的“三级跃升”。
作为票决制工作的发源地,近年来,宁海县以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制度重塑为抓手,进一步提升解决项目类型、代表作用发挥、民意基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票决制工作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流程再造。当前,项目征集由政府主导,通过发布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但是由于征集时间短、渠道相对单一,实际效果不理想,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不强。针对这一问题,宁海县从2021年开始,对票决制工作的三阶段六环节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大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是:
在征集环节,将项目征集作为每年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人大机关、乡镇人大、人大街道工委和各代表中心组、小组,大力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群众调研,充分听取意见,把真正体现民意的项目提上来,确保每年形成一批最具群众获得感的民生项目库。在初定环节,对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的候选项目清单,组织代表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协商,进一步夯实候选项目民意基础。2022年,银河小学改造提升、老旧敬老院加装电梯、学校门口停车位建设等项目呼声最高,成功入选票决制候选项目。在审议、票决、监督、评估等环节,也更加注重组织代表全过程参与、全链条发挥作用,实现民主闭环。
推进数字赋能。针对以往票决制工作中代表和群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政府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不够高效等问题,宁海一直努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推动解决。201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已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代表监督系统”。2021年,根据省委数字化改革要求,将原有系统迭代升级为覆盖票决制工作全流程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满足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度参与票决制工作的不同需求。
一是拓展社会参与渠道。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浙政钉、浙里办、微信等平台,便捷表达对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诉求。2021年,通过线上应用场景征集到2022年项目建议100多条,部分项目出现火热场面,获得群众点赞15万次以上,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票决制工作的热情。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明确各参与部门单位协同职责,通过流程标准化设置,建立健全线上意见建议的收集、流转、督办、反馈机制,确保线上监督意见实时研究处理和反馈。2021年,线上反映的500多条意见建议,反馈率达到100%,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在人代会上开展满意度测评、公布第三方评估报告等结果评价的同时,通过票决制应用場景向人大代表提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时评价入口,体现过程评价,从机制上倒逼实施单位进一步重视研究解决代表意见建议,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推进制度重塑。针对以往票决制项目中上级政策性项目过多,一些落选项目甚至比当选项目开工还要早,宁海从五方面着手,推进制度重塑,维护票决制工作严肃性。
一是规范项目类型,明确票决制项目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以群众提议为主,上级政府政策性项目一律不得列入。
二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票决制项目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是取消工程性项目500万元以上、非工程性项目300万元以上的投资额限制,票决制项目投资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四是建立健全常态化项目征集机制,除了政府在规定时间集中征集外,实行政府与人大、代表与群众多渠道的常态化双向互动,让代表和群众全年365天随时可以在票决制线上应用场景中提出项目建议,进入项目库。
五是结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人大的票决制规定的贯彻落实,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提升的意见建议,由县委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县人大常委会配套出台操作细则,将近年来实践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及时固化为创制性成果,为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更多基层经验。
票决制工作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和制度重塑,建立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机制,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深刻诠释人民民主是一种与现实接通、与人民利益相连、具有操作性的民主实践。宁海县将牢牢把握“两个先行”要求,不断巩固提升票决制工作先发优势,多作创新性探索,多出创制性成果,为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