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路径研究

2023-06-27任宏伟

艺术大观 2023年13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教学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任宏伟

摘 要:传统文化进课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但如何让课堂上的传统文化落地生根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高中美术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学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美术与文化的融合符合美术学科教学发展要求和高中生美术学习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策略的调整,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转变教师思想、创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探索和引入外部资源来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价值,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美术课程;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3-0-03

近几年高考都是以西方美术素描、色彩、速写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学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效果。《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2)》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1],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文化传承和交流是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文化的内容和属性,积极开展美术学习和指导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美术美育意识和思想,做好美术指导工作。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价值

(一)符合美术学科教学发展要求

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符合美术学科教学的发展要求。从美术学科教学来看,美术学科的内容本身就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介绍而只谈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显然不符合学科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文化与美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文化角度去欣赏美术,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美术知识[2];从美术学科的发展来看,传统文化进课堂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共识,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积极指导,让文化成为学生美术学习体验的一部分。

(二)符合高中生美术学习需求

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符合高中生美术学习的需求。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育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愿意通过美术学科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对艺术与文化的学习有着特殊的学习需求。优秀文化与美术课堂的教学融合让学生学习美术学科有了更多的素材,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路径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挖掘教材内容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材中美术文化的提炼工作,让学生理解美术中的文化内涵并做好文化解析,帮助学生从全面角度看待问题并理解文化与美术的关系,从而深化美术理解。教材中文化内容的挖掘以及如何解读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树立起文化意识。

以高中美术《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进行文化的渲染:首先,分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教材中从山水情怀、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角度对山水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强调传统文化中的山水底蕴和画风影响,但对于高中生来讲很多山水画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接受教材中的山水画作介绍时很难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挖掘,提炼文化资源。其次,提炼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基于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画作,包括《青卞隐居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六君子图》等进行文化提炼。从画作作者到描述的景色以及画风、文化等进行综合提炼,如《六君子图》,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倪瓒的简介,然后介绍创作的背景,最后从构图和技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整个文化背景和艺术鉴赏角度去学习,从而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4]。最后,挖掘教材内容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鉴赏文化。鉴赏文化关键在于让学生从物质层面了解毛笔和水墨,在技法层面了解运笔和用墨,从形式层面了解线条和色彩,从价值层面了解画作的气和韵。在不同层面教师都要挖掘教材内容并渗透文化的讲解和说明,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提升对教材文化的理解。总之,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通过文字描述、美术作品、作品简介展示出来,而教师需要着力挖掘文化、展示文化、说明文化,实现文化与美术融合提升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识。

(二)转变教师思想,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学生文化需求的客观见解都决定了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因此教师思想的转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特性,积极开展文化指导工作,满足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

以高中美术《山水情怀》为例,在讲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时,教师会以教材中的“寒江独钓图”进行说明,在分析过程中注重留白的讲解和技法的教學,而对于其中的意境只是简单地叙述,导致学生对于画作中的文化不是很理解。基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着力于意境的讲解。首先,教师让学生分析画作的题目,让学生讨论看到画作时会想到什么?是否会想到柳宗元的《江雪》?然后让学生集体诵读一遍,从书(诗)画同源的角度快速地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上的认识。其次,教师让学生讨论画作中留白的含义,鼓励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分析画作中的留白,对留白的含义进行细致分析。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从画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上进行画作的讨论,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最后,教师要基于文化的发展角度对学生美术学习进行渗透,鼓励学生思考,在以往学习传统画作时是否遇到过留白?留白的处理方法和整个画面想要表达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意境与文化的连接点在哪里?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实现传统技法文化和传统意境文化的渗透[5]。总之,转变教师教学思想的关键是要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渗透,需要教师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文化教学渗透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化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体现文化教学的优势。

(三)创新教学形式,丰富传统文化

创新教学形式对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形式创新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教学形式的思路有很多,包括信息化教学、小组合作等,具体的方式需要根据美术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选择,拓展美术学习的资源。

以高中美术《缘物寄情》为例,在学习写意花鸟画时教材是以《杂花图卷》为例进行了分析,包括用笔、用墨的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学习“以书法飞白的笔触,纵横涂抹、一气呵成”,单纯从文字上解析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模拟动画,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是如何一气呵成的,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用截取的功能进行具体图片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纵横涂抹的理解,了解如何用笔[6]。其次,教师用白板笔示范的方式展示如何实现“用笔疾缓以及笔触的长短变化,了解水分多寡造成的画作影响”,教师用白板笔的方式示范整个绘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同时感受到用墨中水分多寡对画作的影响。当然,除了用白板笔以外,教师还可以现场绘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用墨变化和水分多寡的影响,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尝试绘画,感受其中的不同。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形成现场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氛围,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而教师则注重激发意境、文化的宣导,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散锋和卧锋,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墨色变化,感受到浓淡的含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探讨学习,感受传统技法中的文化属性,认可传统文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示范、学习小组等方式完成教学,让学生学习时有更多理解传统技法、传统文化的机会,实现了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提升和文化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探索,学习传统文化

鼓励学生探索理解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美术积累进行自主拓展,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是以学生实践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法进行文化与美术融合的研究,通过多种思路探索的形式丰富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知。

以高中美术《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为例,教材中提供了建筑群、单体建筑、建筑装饰色彩、江南私家园林等诸多建筑内容,内容丰富且富有挑战性,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路,教师可以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建筑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任务,包括搜集江南四大名园,分析其中的园林文化和艺术、搜集更多单体建筑,了解建筑采用的形式、建筑群,除了故宫以外还有哪些可以分析?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整理资料。其次,考虑到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不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自由选择教师布置的任务之一进行分析,如有的小组喜欢建筑,因此围绕单体建筑进行了拓展学习。一方面,整理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类型,包括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等,然后借助网络进行了具体建筑的搜集和整理,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慈宁宫是重檐歇山顶的代表作,在搜集资料时学生需要整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同时还要对代表作品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整理了当地的古建筑群中有哪些传统建筑屋顶,这一内容通过网络很难搜集到线索,需要学生到实地进行走访,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并征询古建筑群的维护管理单位意见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判断[7]。最后,教师要鼓励学习小组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文化需求进行探索,围绕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进行学习,如有的学生喜欢园林,有的则喜欢传统单体建筑,甚至有的学生喜欢园林中的门窗设计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寻找更多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总之,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一味地强调课堂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课后积极探索,通过个体探索或小组探索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美术学习目标,实现传统文化自我发展的效果。

(五)引入外部资源,丰富传统文化

高中美术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引入外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美术内容入手引入外部资源,包括外部美术资源和美术人力资源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引入外部资源加深对传统文化认识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引入外部资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积极利用外部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近些年,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积极组织各类文化展览活动,其中就包括美术类的展览,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到这些展览会上进行学习。如每年地方上的博物馆都会开展“文化精品展”的活动,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到展览会上参观、学习,在精品展中都会有文化作品、精美造型作品等,有的甚至会有兵马俑等造型的展出,这些展品让学生美术学习有了更多的拓展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对各个朝代的作品所属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学习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另一种是将外部传统文化引入课内,开展课内教学。外部传统文化引入课内教学主要是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主,如地方上会有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项目,这些都是地方上的美术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渠道积极与地方上的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沟通,邀请传承人到美术课堂上讲演,讲解美术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助力美术与文化融合。总之,引入外部文化资源对提升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思路,需要教师做好相关传统文化资源的引入工作,为学生美术学习和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三、结束语

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為主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创新设计,以创新思维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实现文化的多元化体现,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体现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旭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117-119.

[2]陈为龙.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2(03):82-84.

[3]郑绍林.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91-92.

[4]边保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7):181-182.

[5]王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13-114.

[6]徐霞.浅析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领悟中国传统美术文化[J].新课程导学,2020(33):44-45.

[7]武欢,吴雪娇.探究如何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美育时代(上),2020(06):128-130.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教学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