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舞曲》(胡廷江版)的艺术探究与唱法分析

2023-06-27刘璟璐

艺术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节奏

刘璟璐

摘 要:胡廷江改编版《青春舞曲》源自王洛宾整理的同名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无论在维吾尔族民歌的调式色彩上,还是在少數民族歌舞热情奔放的节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再创作,使这首曾经红极一时的歌曲重获新生,活跃在各种音乐会及晚会上。本文通过研究胡廷江版《青春舞曲》中最具特色的改编之处,结合美声唱法的各种演唱技巧,使歌唱更贴合作者的改编动机,使歌曲的表达更加丰富与生动。

关键词:《青春舞曲》;维吾尔族;调式色彩;节奏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5-00-03

王洛宾版《青春舞曲》是1939年在对西部音乐进行整理时,搜集到的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此曲与大多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样都采用了小调的调性,并使用了大量“四个十六分音符”及“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织体,使整个乐曲甚至细化到每个乐汇都充满了维吾尔族同胞的热情、奔放以及新疆舞的活力四射,在当时有着极高的传唱度。

胡廷江作为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创作了多首重量级的花腔女高音作品,如《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等,无论从演唱难度还是从音乐效果来讲都堪称经典。而这首改编版的《青春舞曲》更是将花腔女高音的“乐器性”的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使整个歌曲变成了一首花腔与器乐的“协奏曲”。

一、改编方式探究

胡廷江改编的《青春舞曲》分为五大部分:前奏及引子、原曲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再现主题及升华。作者在前奏及引子部分明确了调式调性加入了和声小调的第VII级音;在原曲主题部分引用了原曲的旋律动机,但对乐曲的律动及逻辑重音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并加入了少部分花腔的华彩乐句;在变奏一中,将原曲主题代入了“探戈”乐曲的律动模板,并进行了转调叙述;变奏二中,进行了“慢板化”的处理并改变了原曲调性;再现主题及升华部分,结合之前的所有改编方式,多角度提升了该乐段的音乐张力。作者通过速度、律动、调式调性的单一手段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乐曲进行了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原汁原味,又增加了原曲的艺术维度,使原曲从一束阳光变成了七色彩虹[1]。

(一)前奏及引子部分

原版《青春舞曲》的调式结构中缺失了小调的第VII级音,导致这首歌曲调式的不确定性,使乐曲的色彩偏于自然小调,没有了和声小调VI、VII的增二度色彩以及VII到I的小二度色彩,使这首歌曲的“新疆味”不是特别明显,有些美中不足。而胡廷江版的《青春舞曲》从乐曲的引子部分就确定了和声小调的第VII级,如谱例1中A部分#f和声小调的“V、VI、VII、I”的“小二度、增二度、小二度”的级进以及B部分模进至#c和声小调的“V、VI、VII、I”,和C部分回归#f和声小调的“I、VII、I”的小二度进行,将和声小调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这首歌的“新疆味”更浓。除此之外,在整首乐曲中胡廷江还对每一个乐句的调式进行了重组,同时运用了平行大小调及同主音大小调的互转,使调式色彩璀璨斑斓。

谱例1

(二)原曲主题部分

在原曲主题部分(引子和再现部分也有涉及),作者沿用了原曲4/4拍以及原曲的基本节奏型,保证了对原曲的传承。但在伴奏的八分音符织体中,几个小的重音记号,犹如滴入清水中的染料爆炸开来,将原作中平淡无奇的4/4拍基本节奏的色彩提升了一个维度,融入了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律动手法,在一个小节四拍八个八分音符和弦伴奏织体中,将第一个、第四个以及第七个八分音符加重,使原有的4/4拍结构形成了8/8拍(8/3+8/3+8/2)的新型律动结构,这种节奏在我国声乐作品中并不常见,但在器乐协奏曲,如李博禅的《晚秋》及《楚颂》应用较多,这种混合复拍子的律动方式使4/4拍缺乏动力的弊端得到了充分的改善,显得新鲜且动力十足[2]。

(三)变奏一部分

在歌曲的第一变奏部分,作者采用典型的“探戈”节奏,在原本4/4拍的节奏律动的前提下,将伴奏部分第四拍的后半拍加上逻辑重音,使得此重音与原本的律动重音连接。在常规的4/4拍律动中,演唱者在歌唱强起句时,对律动重音的处理办法一般为增强音量、改变语气以及增加肢体动作或改变身体朝向等。在弱起句时,除了在律动重音处做上述处理外,还会增加弱拍至强拍的推进,即“预备律动”。这种探戈的律动方式结合了强起拍与弱起拍的律动特点。在第四拍后半拍的预备律动阶段,先突出逻辑重音,并进行“弱起式”的对律动重音进行推进,例如本段歌曲中“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其中“太”为第一小节律动重音,“爬”为第二小节律动重音。加入第四拍的后半拍设计为逻辑重音后,将重音提前,将准备律动的“就”到律动重音的“爬”的由弱到强的推进感,变为从强到强的推进感,将“就”和“爬”共同作为律动重音,此段节奏的动感发挥到了极致。再以段首突慢,每次律动做匀加速运动推进,这更可以使节奏的动力发挥到极致[3]。

(四)变奏二部分

第二个变奏部分,作者进行了慢速的抒情化处理,并改变了调性色彩。快歌慢唱在胡廷江改编的歌曲中屡见不鲜,如《玛依拉变奏曲》的慢板段落就是在快速的花腔跑动后,加入慢板段落既可以让歌唱者休息,又可以展现“玛依拉”活泼快乐、温柔贤惠的性格特点。在《春天的芭蕾》中从c和声小调转至升f和声小调,并减速扩大张力,使歌曲画面更加宏伟,张力增加,使乐曲推向高潮。

在《青春舞曲》的慢板段落中,作者不光进行了慢板改编,还进行了平行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转调。乐段的第一句背离了原作的#f自然小调,采用了与其平行的A自然大调叙述,唱到“青春小鸟飞过来,请你带上我的爱,啊啊啊啊啊啊”,此句用大调色彩演唱可以表达出歌者对青春的无限热爱及美好憧憬。句末的“带上我的爱”突然又转到同主音的a自然小调继续叙述并延续到第二句,对应其歌词“带上我的爱,花儿一去不再来”,这样的歌词结合自然小调的调式色彩,可以表达出歌者对于青春不在的惋惜。而最后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走开”升高第七级转为和声小调,并突然加速至原速,仿佛看到维吾尔族同胞载歌载舞的画面,表达出歌者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再现主题及升华部分

在最后的第五部分,乐曲回到了#f和声小调,把之前进行的改编进行了融合,例如8/3+8/3+8/2的律動变化以及平行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穿插,并且进行了伴奏歌曲与声乐的旋律穿插以及对唱,使全曲的改编得到了升华,使音乐在高潮中结束。

二、浅析训练及演唱

(一)咬字

作为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并且加入了胡廷江更为灵活的改编,整个歌曲除抒情性的慢板段落以外,都有着非常快的速度。另外,大量双八分的节奏,且每个八分音符对应一个歌词,使咬字变得非常困难。例如“太阳下山明早依旧、花儿谢了明年还是”这十六个字中,其中“明、依”为闭口音,剩下其他歌词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在快速的切换开口音和闭口音时,开口音转闭口音容易舌头紧张,易使舌面与硬腭接触,或舌根紧张导致舌根和咽壁接触,从而影响声音位置以及后口腔咽壁处的共振;闭口音快速转开口音时,容易快速张口导致下巴过紧,二腹肌收缩,从而导致压喉使假声带振动产生噪音,或在开口时舌根压迫会厌,喉口收缩以及喉口朝前使声音无法紧贴后咽壁吹响软腭,最终导致声音位置偏低[4]。

快速的咬字还会造成辅音和元音间距缩短,特别是“太、下、爬、谢、还、开”这类辅音会导致大量气息向前,从而影响元音“向后”以及“向上”的走向,也会使声音变“咧”或“发白”。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以及演唱的过程中,对于“p、t、b、x”这类爆破类型的辅音要结合气息的爆发以及唇齿舌对字头的咬字爆发力,练习类似“八百标兵奔北坡”之类的绕口令。并且还应注意,辅音咬字后快速“拉回”元音咬字的“管道状态”,使元音不被辅音的气息走向以及前嘴咬字状态影响,进行有针对训练的“ti、bi、pi”以及“ta、ba、pa”的跳音花腔练习。对于快速的闭口音与开口音的连接需要进行“i、a、i、a”的快速音阶练习,并在练习中针对i到a的转换口型,应在气息和咬字紧贴后咽壁吹向软腭的前提下,放松下巴抬上嘴使口腔张开,舌面在开口过程中要尽可能放平,且保证不往后缩;在a向i的咬字过程中,保持下巴与舌面的放松,在舌根不往上顶的前提下,由上向下关闭口腔,整个练习由慢速逐步向快速增加,直到达到歌曲要求的速度。

(二)演唱时肢体动作表现

在新疆民歌的表演过程中肢体的动作直接决定了音乐的现场效果,由于其节奏的特殊性,如《一杯美酒》的“空拍切分”、《玛依拉》中4/3拍律动下的4/2拍节奏型。面对这些节奏,歌唱时的肢体动作如果恰当则画龙点睛,如不恰当则画蛇添足。而《青春舞曲》中8/3+8/3+8/2的新型律动,以及第四拍后半拍逻辑重音律动提前的探戈风格,也需要仔细编排肢体动作。其中8/3+8/3+8/2的新型律动由于节奏及律动过于密集,以小节为单位的强拍律动可以设计转身、迈步及转头等肢体动作,而小节内部的次强拍律动则可以根据句子内部调性色彩变化,设计蹙眉、瞪眼、噘嘴、微笑等表情动作[5]。

对于探戈风格的肢体动作,大多数探戈的音乐都应用在交谊舞中,每到第四拍的后半拍跳舞的男女都会突然地将头转向后方,并在下一小节第一拍迅速将头扭回,其舞步英姿飒爽干净利落,在电影《一步之遥》《碟中谍》中都有类似的桥段。所以在《青春舞曲》第三部分变奏一中,为突出探戈节奏的音乐风格,也应该在第四拍的后半拍以及下一小节的强拍处进行连贯且有顿感的连续两次肢体动作。由于快速的连续转头会影响发声通道,所以可以用类似踢踏舞的舞步快速地倒脚或做曲举手臂平转扭腰的动作。

(三)细微情绪变化的处理

胡廷江改编版《青春舞曲》在调式调性布局上也非常有艺术性,如在慢板段落,除引子及第一个主题段落保持了原著的和声小调色彩之外,变奏一起始部分以#f和声小调开始,到“啊”的部分转平行自然大调,以及变奏二慢板部分A自然大调转a自然小调最后转到a和声小调结尾,以及最后的高潮尾声“别的那样呦、别的那样呦”在A自然大调和#f和声小调中不断进行转化,虽然乐曲的整体速度偏快,显得很有活力,但活力只是节奏的动力,不是情绪的色彩。在调式发生明显变化之处,语气的变化、表情的变化要夸张且细致,搭配上节奏的活力才能更加精准地表达作曲家精妙的设计思路。

例如,在最后的高潮段落(见谱例2)“别地那样呦”为①部分为#f小调,虽然节奏活跃但调式色彩为小调,表情及音量需要有所收敛,而后半句的②突然转为A自然大调,其色彩瞬间变为明亮,音量、气息及面部表情应瞬间转为积极且热烈;最后部分③转为b和声小调,虽然音区达到全句最高,但由于小调调式色彩加之“我的青春小鸟一样飞过来”,此处表情、音色随之转为暗淡,应表现出惋惜。第二句④和⑤,这两个半句都为A自然大调,和声关系为“属”向“主”的推进,所以这两个半句的情绪应与①的小调有明显的并列对比关系,且④与⑤有递进的推进关系,所以⑤的表情要最为热情。之后⑥音区突然降低且转为#f和声小调,并在属七和弦准备做半终止,结合“我的青春小鸟别走开”的歌词在此处应保持暗淡色彩,表情表达出对青春不在的无限惋惜。合理地运用歌唱技巧、咬字的语气以及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可以使歌曲的形象表达得更为细腻,正如我们常说的:我们不要“唱歌”而要“歌唱”。

谱例2

三、结束语

胡廷江改编的这首《青春舞曲》在多个角度与多个维度进行了精致且有趣的改编,使演唱过程不像是在演唱而是作曲家给钢琴与声乐歌唱者安排的一场游戏,精准地把握乐谱的律动重音与逻辑重音,细致地分析每一句的调式结构与和声色彩,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作曲家的意图,使整个演唱过程更精准更丰富更有趣更动听。

参考文献:

[1]杨若楠.花腔在胡廷江声乐作品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李奎朋.解析当代社会音乐的审美趋势——以歌曲《青春舞曲》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07):143-144.

[3]郭雅丽.胡廷江《青春舞曲》的改编与演唱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20.

[4]黄金.论优秀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民歌《青春舞曲》为例[J].今古文创,2020(09):79-81.

[5]米悦.胡廷江改编声乐作品《青春舞曲》的艺术处理与演唱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06):49.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维吾尔族手艺人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树懒的节奏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YOUNG·节奏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