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经济”,一个新课题
2023-06-27谭保罗
谭保罗
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还挺吃惊的。2022年,波罗的海小国爱沙尼亚的人均GDP已达2.8万美元。
按照一些国际机构的通用标准,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就属于发达国家的范畴。2万美元是刚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3万美元上下是中等发达国家,高度发达国家则都在4万美元以上。爱沙尼亚的水平,已接近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
在全球经济的版图之中,爱沙尼亚是个极度缺乏存在感的国家,但它并不落后。在苏联解体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个国家(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一直都是苏联最富裕的地区。这个富裕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同样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塔吉克斯坦,现在的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和爱沙尼亚是超过20倍的差距。
波罗的海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在文化上,它充满了北欧神话的那种神秘色彩,给人一种寒冷刺骨和充满阴霾的感觉。在经济上,它却一直都是“欧洲之光”,充满亮色。这种反差,十分有意思。
不光相对于欧亚大陆的内亚地带,即便和欧洲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波罗的海国家也都是更加富裕的国家。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是最典型的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十分可观,全部都高于被称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2022年,德国人均GDP不过4.85万美元,但环波罗的海的北欧国家之中,最高的挪威早已达到9万美元的水平,而一直在北欧国家中吊车尾的芬兰,也早已超过了5万美元。
环波罗的海地区的发展,和这些国家都有好邻居有着很大的关系。地缘因素,不但影响着政治,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波罗的海国家的经济为什么发达?答案有很多,比如,历史学家会说,这些国家有着城邦传统,这种传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早在13世纪中叶,即大概岳飞被杀害100年后,环波罗的海地区的统治者和商人便开始组建了一个政商联合组织汉萨同盟,他们用城邦之间签订契约的模式,推动这一地区的市场整合,并捍卫自由的商业传统。所以,进入近代以后,这一地区也能很快地发展起来。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环波罗的海地区的发展,和这些国家都有好邻居有着很大的关系。地缘因素,不但影响着政治,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波罗的海国家的商业“朋友圈”早已超越了波罗的海。英國、荷兰等作为当时最先富起来的“发达国家”,一直都是波罗的海地区最核心的贸易伙伴。在那个时代,全球的主要航路,除了欧洲到美洲那一条,就要数英国、荷兰到波罗的海地区这一条了。基于海上贸易的角度,英荷两国其实也算是波罗的海地区的邻居。
另外,不要忽略,德国的北方工业地带也是濒临波罗的海的,这里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发轫之地。换句话说,波罗的海的邻居们无一例外都很富有,而且在人类历史上最先富起来,富了好几百年。
过去我们经常说地缘政治,其实,地缘何尝不和经济有关。在很多时候,地缘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和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显然,地理上的邻居,并不仅仅在于空间距离的大小,而在于千百年互相交流融合之后,邻居们在文化上的相近。这种邻近特质,最终会在商业活动中降低信任和沟通的成本。
以前,一位上海的韩国企业家对我说,这么多韩国人之所以在上海、苏州和青岛投资,很大程度在于他们相信中国人和韩国人一样会拼命工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亚人都很“卷”,无论工作,还是读书,都一样。所以,工厂的管理成本很低,生产效率却很高。但是,在菲律宾和印度,这些地方的传统和东亚截然不同,商业的成本也会更高。
“地缘经济”,的确是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