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从旧时光中打捞珍贵记忆
2023-06-27
2020年,在英国苏富比的一场拍卖会上,公布了一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建筑物恢宏壮观,景色宛如仙境,充满了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和哗然。经专家鉴定,照片中所记载的,正是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
对于圆明园的修复,国内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据悉,2019年,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项目,对各遗址出土文物进行系统修复。那些旧时光深处的珍贵记忆,有望被还原,而這离不开文物修复师对每一处残缺破损的精雕细琢、全情倾注。
◎文物修复是站在历史的洪流上对抗时间
与其他修复工作不同,文物修复需要漫长的周期,极其考验文物修复师的技术与耐心。一件被还原如初的文物背后呈现的不仅是一门复杂精细的修复技术,更是修复师们对于历史的敬畏感与使命感,是对人类文明默默守护的匠心。这是一项伟大而寂寞的工作,文物修复师们是一群站在历史的洪流上对抗时间的人,他们用耐心和细心让文物得以“重生”。
弯腰盘坐在地上,从瓷器碎片堆中取出一枚,和手中的碎片仔细比对,不太匹配,再选一枚……这就是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员张可欣的日常工作——瓷器碎片预拼。因为长期摸取瓷器碎片,这位“90后”姑娘的手指已经有些粗糙了,有时甚至还会被割破,可一旦找到几枚相邻的瓷器碎片,和那个兴奋劲儿相比,这些小苦头根本不算什么。
近年来,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已出土的文物涵盖瓷器、琉璃、石刻等,这其中,仅瓷器碎片就多达10万片。在如此多的碎片中寻找同属一件器物的零件,就好比大海捞针,但修复师们有办法。
张可欣说,文物修复前的预拼工作就好比病人看病前的分诊环节,先按照青花、黄釉、红釉等不同釉彩进行分类;再按照青花吉字牌、如意、寿字等纹饰进行再分类;接着还要按照碗、盘等不同器形进行分类。在同一类瓷片中,寻找可以拼得上的,尽量还原文物的外貌。好比拼图游戏一样,一片一片地比对,将它们一点点地复原。再经过打磨、调色、绘纹饰、上釉等步骤,最终完成修复。
◎比文物还稀缺的文物修复师
文物修复需要修复人员既了解各个朝代文物的主要特征,又熟知各类修复材料,掌握物理、化学、历史、考古及绘画的相关知识,是一项极考验修复师的科学知识、艺术造诣和人文底蕴的工作,同时,文物修复讲究严谨性,工序繁杂,难度大,对文物修复师的技艺要求极其严苛,这也造成了岗位人才的稀缺。目前,全国约有58个高等院校设置了文化遗产保护类相关专业,如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建筑史、科技史、科技考古、文化遗产管理、文物鉴定与修复等。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4600余人,但对口就业率不超过25%,能够从事文物修复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对等问题。人力不足,使文物修复技艺传承成为一大难题。
其实这与我国文物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就业市场相对较小、用人单位数量不多、单位规模较小、人员招聘乏力等有关。此外,文物修复行业普遍面临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艰苦,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一些市县级文博单位常常陷入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文物修复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就业方向:
在文博单位、考古部门,从事高精尖科技领域的文物研究、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博物馆、美术馆,从事绘画、古籍、器物的研究、修复和保护,以及文化产业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拍卖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或艺术市场,从事艺术品收藏、拍卖、鉴赏等工作;
在画廊及艺术经营机构,除了文物修复实践工作,还可从事相关策展、运营、推广、撰稿等工作;
自主创业,创办修复工作室,从事文物仿制、鉴定,文物修复工具制作、修正、配比,以及物品仿古做旧等工作;
在高等院校、文物保护研究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科研及相关标准制定等工作。
◎文物修复师如何练就“十八般武艺”
2021年10月19日,我国文物行业首个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标准明确了包含壁画彩塑、纺织品、金属、石质、陶瓷、纸张书画、出土(水)竹木漆器、土遗址、木作、泥瓦作、油漆作、石作、彩画作文物修复师在内的13个职业方向、65个职业等级。标准还明确规定了文物修复师分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5个等级。职业等级申请需满足相应从业年限要求,其中直接申请高级技师的,需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5年(含)以上。
区别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文物修复师的构成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是一脉相承宫廷技艺的老师傅,有的曾经是民间手艺人,这些年也有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加入这支队伍。
南京艺术学院就专门开设了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重点培养文物修复人才。虽然专业名称听上去有些“高冷”,招生却非常“火热”,据悉,该专业每年招收40人,但报考人数远超3000人。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有机会跟着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傅学习修文物,还能获得不错的就业机会。
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其实并不像文博纪录片里那样“诗情画意”,他们通常会在街上买来一个普通瓷碗,“啪”一下摔碎,再一点点拼接起来,修复成最初的模样,这便是他们最初开始学修复时的众多“功课”之一。而且,修好之后再扔到地上,再次修复碎片的难度又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需要反复修上好几次,越到后面越难,但其实这只是最基础的陶瓷修复工作,比这复杂的还有很多。听学姐们说,她们还要修复元青花,想想就兴奋。”一位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和瓷碗修复较劲的过程。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的日常注定要和诸多“破碎”挂钩,就连去书摊上买书,他们都是挑着旧的淘。“越破越开心,从学校后街买回来,自己动手修得像新书一般,多有成就感!”不少学生的语气里带着自豪地说。
文物修复师本身要像个“活字典”、真专家,对每本古籍使用的纸张要很精通,知道它们来自什么朝代,纸张脆化、絮化了要怎么去处理。因此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在入学考试的专业加试中,必须通过最基础的文博理论考核。正式入学后,还要学习绘画、书法、艺术理论等诸多课程。
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分为陶瓷修复、古籍修复和书画修复三个方向,每届都有学生被省级博物馆、图书馆录用,也有部分学生到基层文物部门、古籍部门就业。文物修复是一项讲究经验和沉淀的技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在专业选择时会倾向于掌握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
编后语: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博节目的热播,文物修复师成了最受舆论关注的网红职业之一。但文物修复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优雅和光鲜,甚至有些枯燥和乏味。它是一项用时间抵抗时间的工作,需要你怀揣着对职业的尊崇和对专业的信念,投入文化传承保护事业当中。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才能让文物保护事业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