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千万人阻挡,也要逆流而上
2023-06-27彭悦
彭悦
那年深秋,太阳仍是火辣辣的。我拖着疲乏却内心坚定的身体走在偌大的大学校园里,痴痴地看着手中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的退学申请表。我意识到是真的要退学复读了,我没有退路了。
辅导员问我退学原因,我说:“复读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复读我肯定会后悔一辈子。”所以为了这“灼人”的遗憾,很快,次日我就搭上了从头再来的末班车。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以复读生的身份回到高中母校,体验可谓百感交集。我前一天还在大学吹着空调上课,过一天就已经被关在这封闭式的学校里了。大学的轻松惬意和高中的紧张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我也不禁坐立难安,难以适应。与此同时,我害怕碰见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心里像压着一块重石,沉重得我喘不过气来。
这时我才惊觉,原来高四比我想象的更难,早上6:20准时起床,6:40就要坐在教室里开始早读。上一上午的课,课间也要抓紧时间复习,中午放学了还要逼着自己再多做一篇英语完形填空,学到食堂快关门了才去吃饭,下午亦是如此。紧凑的课程表,堆积如山的试卷,起起伏伏的成绩,家长的殷切期盼,对背水一战的恐惧与忧虑,全都明明灭灭地衍射在18岁少女的内心,我却还要装作不动声色。只被允许的是,晚上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哭累了就睡;或是熄灯之后,等生活阿姨走远了,轻轻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摸进洗手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独自掉几滴眼泪,和着哗啦啦的水声,分不清是泪,还是水。
有一次,我独自在有些空荡的操场上跑步,举目都是萧瑟的影子。我感觉到我干裂的嘴唇微微开启,发出微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终点,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微弱的声音在高不可测的天空下“转”了几圈,无人回应。我突然意识到:高四的不适与孤独是常态,可只有独自走过黑暗,才可窥见光明。仿佛幡然醒悟般,我开始不再自怨自艾,而是沉浸到学习当中。只要每天自己学有所成就好,我对自己说。
理性思考,各个击破
我高四的时候,班主任常说:“23:30睡觉考‘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00睡觉考一本;2:00睡觉考二本;3:00睡觉,本都不本。”说完,他还要轻轻地抬一下眼镜,语重心长地加一句:“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我现在想想,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真是话糙理不糙。努力虽然很重要,但如果方向和道路都错了,一切都是白忙活。更别说那些学习10分钟、30分钟就偷懒摸鱼的情况了。所以,我痛定思痛,再次总结之前三年的得失,理性思考,把难点各个突破。
我决定从数学开始,毕竟我第一次高考就是因为92分的数学而悲惨败北。反复复盘之后,对自己为何考出这样的数学成绩,我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其实高三的时候,我也注意到心态的重要性,但是我一直关注的是准备高考时的心态调整,却没有关注临场发挥的心态,导致考试中途过度慌张。二是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我仿佛一直都没有找对方法,人云亦云,盲目刷题。明确了问题,接下来就是改善学习方法了。
我发现用班里人手一本的大活页本做错题本很麻烦,所以直接换成了小本;我发现自己思维逻辑混乱,拿到题时容易慌张,于是便分类整理题型,积累看到题时最先想到的关键词,学会翻译与转化(比如看到向量乘向量等于0,直接想到直角);我发现自己审题粗心,于是总结粗心的原因,汇成防止粗心的关键词集锦(比如提醒自己注意审题,看清题目写的究竟是实部还是实数);我发现自己不熟悉知识点,就立即重温一轮资料,再次过一下题。当然,刷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一定是思考以及不断地反思。
对于语文,我从进校复读起就开始练习作文。不同于高三,高四时我更注重风格、结构、文采这三点。我会按照不同的文体风格进行训练,比如观点作文偏重思辨性,正能量颂扬作文注重体现文采;学习满分作文的结构,积累好词好句,例如想表达努力时,我可以把“努力”替换成“奋扬”“踔厉”等高级词汇。
对于文综,我建立第一反应机制,积累转换词语,同时进行审题训练。
对于英语,我则在已有的基础上注重精读,尽量弄懂阅读理解的每一句话,以及在不同的语境当中理解每个词不同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理性训练,到高四下学期时我的成绩已经基本稳定了。
流程在手,心中不慌
不知不觉,我再一次迎来高考。一位武汉大学的学姐在我们学校宣讲时说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她说:“只要熟悉流程就不会慌。”结合我上一次高考失手的教训,我逐步领会到:既然心态那么重要,那為什么不调整心态呢?
于是在最后一个月,我定下了我的心态和应试技巧训练计划。最后一个月我把“四诊”和剩下的模拟校考全部当成高考来对待。换言之,我要模拟高考的全过程。考前想一下考试的场景,缓解紧张感;告诉自己明天就要高考了,增加仪式感;提前确定考试那天穿什么衣服,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每次模拟考试的时候用同样的笔;不断地调整心态,比如想想在紧张的时候说什么可以让自己冷静,遇到简单题或者困难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做题的顺序是什么。我不断地积累、试错、实践,让流程更加完善与成熟。
凭借这样的流程训练,即便高考每一科考试开始时,我都还有一点小小的紧张,也总能够较快平复心情,沉浸在答题中。
利刃出鞘,七月试锋
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的收卷铃声响起,我看见窗外随风飘舞、簌簌摇晃的梧桐树,恍惚之间竟忘了自己身处何地。
坐在返程的校车上,途经的枝丫把夏日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揉碎在地上,就像抖落一整座山头的白梅。
后来,高考结果出来了。尘埃落定,我和四川大学的相逢,终究不是一个遗憾。
17岁退学的时候我在想:“我一定要成为我想成为的人,一定要去我想去的地方,见我想见的人。”
18岁的我,站在川大仿古高墙前说:“我还有时间,我还有希望。所以18岁的你,也一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