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被流量砸中后
2023-06-27
这家外国语幼儿园位于湖北武汉江岸区一条大道上,下午4点半放学前,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家长,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被该校提供的兴趣课程所吸引,才将孩子送来的。问起“五一”期间因为“挖呀挖”走红的奥尔夫音乐课黄老师,多数家长回答不太清楚。
“五一”假期,一首名为《小小花园》的儿歌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引发了一股“洗脑”热潮。在它背后,视频发布者黄老师的青春活力是这首儿歌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夜爆火后的漩涡
4月28日,黄老师以网名“音乐老师花开富贵”,将自己的儿歌教学视频发布在了抖音视频号上,3天涨粉200多万。5月1日,新华网抖音账号以《幼儿园老师用温暖的歌曲,带给花朵们温馨的童年》为题,转发了这则视频,迅速将这首歌推向了流量顶点。到5月2日时,黄老师开设的一场直播吸引了超过1600万人次的累计观看数量。这场直播,给黄老师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却也让她付出了流量的代价,引发争议。
从黄老师的抖音账号可以看到,黄老师热爱分享生活,她的第一条视频发布于2021年,常常与另一名同样年轻的女孩共同拍些好玩的短视频。到了今年3月,她开始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音乐课堂视频,播放量逐渐提高,但粉丝数一直没有超过50万,直到发布这首《小小花园》后,她的粉丝量才一路飞涨。到了5月2日晚上直播时,已经有超过10万人同时在线听她唱歌。
然后就是那场倍受关注的直播。两位粉丝为她比拼刷起了礼物,争夺起了“榜一大哥”位置。这场直播结束后,有网友分析记录黄老师一共收到了超过50个“嘉年华”和若干其他礼物。而根据网上的市场分析,除去平台抽成,每个“嘉年华”大概可以为主播带来约1500元的收益。很快,声称她“直播两天赚了200万”的言论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嘲讽和谩骂开始出现。类似“红了就想赚钱”“团队包装炒作”等批评在黄老师的评论区屡见不鲜。
起初,黄老师还试图澄清,在留言里回复“请问造谣不犯法吗”,但舆论很快超出了她的控制。随着她的粉丝数量突飞猛進,有网友在评论区指出,“挖呀挖”不是黄老师的原创作品,早在她上传视频的4天前,一位昵称为毛葱小姐(桃子老师)的浙江幼师就发布了《花园种花》的手指舞视频,这则视频目前已经获赞超1000万。
这种指责很快演变成对博主的拉踩和人身攻击。流量的漩涡扭曲了事物的原貌,但对普通人来说,即使还原真相也不足以抵抗流量的力量。黄老师和桃子老师曾在一场直播连麦里试图澄清所谓原创争议,但没有让围绕“挖呀挖”的争议停息。
而处于这场流量掀起的漩涡中心的黄老师,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隐于幕后,在公众和媒体面前消失了。直到5月12日,她才再次发布了一条视频,表示自己受爆红的困扰请假休息了数日;并声明,她的背后没有任何专业团队,她不会辞职,已经恢复教学。
但在黄老师刻意远离互联网的那几天里,针对她的猜测和争议并没有停息。请假休息被谣传成离职,人们宁愿相信她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选择了放弃普通的工作,转而签约团队,成为职业网红。幼儿园和机构的辟谣淹没在了互联网的“浪花”里。
抖音“神曲”的流量收益
很难否认,《小小花园》其实是一首典型的抖音神曲。它的走红,除了黄老师的个人形象加成外,也与这些年来流行的抖音神曲的典型特征相符。因此,当这首歌迅速走红后,各种版本的“挖呀挖”也层出不穷。与其说是黄老师俘获了大众,不如说是这首歌短时间内产生的“洗脑”效果,再次得到了大众传播上的印证。
与纯音频音乐完全不同,短视频只有搭配上能够传递“具象”意味的音乐,才能完整地传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与此同时,适合群体演绎的歌词,再搭配上简单易学的手势舞蹈,便会引来无数模仿者,为它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推波助澜。
实际上,近期除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小小花园》外,韩国女歌手金智秀的《Flower》也是当之无愧风靡全网络的神曲。无数人或者把镜头对准自己,或者将自己的宠物作为主角,搭配着这首《Flower》,随着五指转动,表演着“开花”的动作,成为当下最“洗脑”的视频之一。
近些年来不断“出圈”的抖音“神曲”,其流行实际是处于一个流动发展的状态中,为用户提供了所谓情感共振的基础。当人们在“小小花园”里随着黄老师一起“挖呀挖”时,这些口语化的表达,实则也营造了不同群体情感共鸣的传播情境。而当一首歌成为神曲后,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极其可观。按照市场流传的1000次播放收入2元的水平,每首神曲的爆红背后,是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商业利润。因此,歌曲越“洗脑”,流量和收益才会越大。
5月13日,黄老师恢复了直播。这次她关闭了打赏功能,按照弹幕里的点歌信息为粉丝们唱了很多首歌。“挖呀挖”是被点播最多的一首,但她始终没有再唱。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陈婉婉、贺伟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