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人化元素设计在气象科普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2023-06-26毛雨欣

艺术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拟人化应用价值气象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气象灾害频发,气象成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气象知识的广泛传播便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对科普动画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创作者推陈出新,了解受众需求,做到艺术性与科学性并存。而在一部动画中,主角的设定既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非人类。非人类角色的拟人化能够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假定性,深入塑造人物性格,彰显出动画艺术的丰富表现力。在气象科普动画中,将元素进行拟人化设计,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使之跳出人们的固有印象,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更好地接受理解科普知识,展现出科普动画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拟人化;气象;科普动画;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03

一、拟人化手法概述

所谓拟人化,就是将非人类的物(动物、植物等)拟成人类,赋予它们人类的外形、个性、情感。事实上拟人化的概念早就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了,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解释各式各样的自然现象,提出了“自然神”的论说,所谓“自然神”便是将与人类有密切联系的自然现象尊为神祇加以崇拜,并设定他们拥有人的个性与爱好,比如心浮气盛的风神、温柔如水的雨神、疾恶如仇的雷神等。而在文学领域,诗人将莲花比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人,将竹子比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君子等。拟人化的创作手法传递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与读者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而在国外也是如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印度神话、爱尔兰传说等的创作都大量使用了拟人化的设计手法,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工润色,创建人与被拟物之间的联系,受众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节感悟,便于后续对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理解。总的来说,人们很容易对具有人的特征的事物产生好感,将非人类的物拟作人,使它们有人性,口吐人言,情感充沛,这大大缩短了物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事物的艺术感染力,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因此在创作中,拟人化是一种非常有利的艺术手法。

二、国内外动画中的拟人化元素设计

早在动画发展初期,创作者便将拟人化的设计手法运用到了动画创作的方方面面,如角色造型设定、故事情节塑造、视听语言安排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片迎来了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在《大闹天宫》中,作者用拟人化的设计手法赋予了主人公孙悟空以人类的情感,打造了一个桀骜不驯、争强好胜的齐天大圣形象;《黑猫警长》带来了机智勇敢、正气凛然的黑猫警长,忠心耿耿、宁死不屈的白猫班长,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一只耳等性格鲜明的角色;1999年播出的《蓝猫淘气三千问》是一部优秀的科普动画,故事主要讲述了蓝猫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历险过程以及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观众提供了上至宇宙空间,下至万物品类的知识。这部动画片通过一个个简洁明晰的小故事的叙述,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包罗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这部动画中的角色均是拟人化角色,主角们的原型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它们在拟化成人后也保留了一些作为动物的本能天性。片中意志坚定、头脑冷静的蓝猫也有着顽皮、好奇心强的猫的一面;聪明机灵的淘气有着可贵的探险精神,同时也因为它的自负捅了许多篓子;狡猾的狐狸菲菲其实本性善良,能够为自己的朋友挺身而出;富有爱心、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咖喱有时候却比较任性,期盼获得他人的关心。以上的这些动画虽然拟人化的程度很高,具体体现在角色造型设定上,但是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动物世界,没有人类的参与,属于是把人类的意志与情感寄托在动物身上的类型动画[1]。

以叙事为目的的动画所呈现出的事件,必然要包含环境背景这些基本要素,这是角色表演的舞台和背景。故事情节的塑造离不开人物角色与环境背景的相互辅助,人物角色进行了一定的拟人化设计,固然环境背景也应当进行适宜的设计。皮克斯动画《海底总动员》中讲述的是一位小丑鱼父亲玛林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尼莫,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踏上了冒险跨越大西洋的旅程。在影片中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海底世界,而海底的社会生活却与人类世界的社会生活相仿,比如影片中展示了凶狠的鲨鱼邀请小丑鱼父亲玛林去参加宴会,尼莫长大后会被父亲玛林送去海底学校学习等一系列人类才拥有的智慧行为。与此同时,这个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也有人类的参与,如随处可见的沉船、生活垃圾等。这部动画影片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盛宴与对亲情友情的感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导人们反思是否对大自然造成了危害。同样是皮克斯工作室出品的一部名为《玩具总动员2》的动画片,讲述了牛仔警长胡迪为了拯救伙伴玩具企鹅被旧货商带走,它的同伴巴斯光年率领一众伙伴组成小分队前往拯救胡迪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人类社会中的小型的玩具世界。这部动画影片中的所有元素都能够通过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和人类社会建立起联系。例如,玩具商店中做导游的芭比娃娃有着一副热心肠,尽心尽力帮助主角团寻找胡迪,在这一过程中不忘自己的导游本业为主角团介绍玩具的种类。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建立起了人与物之间、物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隔空对话,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2]。

影像艺术包括电视艺术、电影艺术、动画艺术等,影像艺术的生命在于语言。在动画艺术中,视听语言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视听语言包含了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想要创作出一部好的动画片,就要兼顾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运用。镜头是视听语言的视觉组成元素,镜头语言的使用能够使得动画的发展脉络更加完善,调动观众继续观看的情绪,跟随镜头的运动逐步了解故事剧情,有效防止节奏过快或过慢。镜头有主观镜头、客观镜头两种,主观镜头代表着剧中人物看到的视角,而客观镜头则是代表着导演的视角,中立且客观地观察故事的发生。国内外常常会通过主观镜头的运用将非人类的元素做拟人化设计,例如2001年上映的动画《小鸡快跑》中有这样一段:一只名叫洛奇罗德的公鸡试图用飞越养鸡场的方式逃跑,却不小心在主人公金婕所在的养鸡场上空“坠机”,紧接着镜头一转,以洛奇罗德的主观视角拍摄出他坠落被救后苏醒过来看金婕一行人的一幕(见图1)。这类主观镜头的使用,不仅能够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能够促使观众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便于后续对动画片内涵的深入理解。听觉元素的运用有助于角色性格的塑造,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真实,推进剧情的发展,统领叙事节奏。因为有了人类语言的加入,动画片中的拟人化角色的生命力得以增强,内心的情感得到充分流露。例如1995年迪士尼出品的《风中奇缘》中的角色柳树婆婆就曾说过:“有时候,正确的道路并不是最轻松的。”《狮子王》中的狒狒拉飞齐说:“过去或许很痛苦,但在我看来,你可以逃避,也可以从中学习。”这些有哲理的话语都让观众受益匪浅,仿佛就像是身边的长辈一样循循善诱,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很容易就能够让观众引起心理上的共鸣,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3]。

三、气象科普动画中拟人化元素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般来说,在动画制作中能够被赋予拟人化特征的元素都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拟人化让被拟对象人格化、人性化,赋予人类的思想感情,而动画制作中的角色设计是为了赋予角色生命力与感染力,这两者具有相似的特点,于是拟人化在动画制作中具有了独特的意义。我们的生活与气象元素息息相关,气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万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气象科普动画的创作中,相关元素的拟人化表现具有独特的意义[4]。

科普动画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需要保证内容的真实与设定的严谨。科普动画的取材上到浩渺的宇宙,下到微小的原子,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的物质到抽象的物理概念等,这些题材都是实际存在的,创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对它们进行加工,准确地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表现出来,受众能够轻而易举地扩大见闻,加速理解科学现象产生的实质。同时,科普动画创作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润色。当科普动画过于追求真实,比如说天气元素的出现直接使用我們所熟知的气象符号,这难免会让受众觉得刻板无趣,丧失了想象的空间,削弱了角色的情感传递,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因此,在气象科普动画制作中将元素进行拟人化设计继而展开叙事的手法是可行的。

科普动画的创作需要基于真实的润色,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创作。根据元素的具体特性进行拟人化的设计,赋予角色充足的生命力,将人的属性与被拟对象的属性融入动画制作的方方面面,观众能够跟随拟人化处理对象的脚步开启有趣的气象之旅。拟人化的元素设计为气象科普动画的创作扩大了可供想象的空间,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观众能够产生完整观看动画的动力,有利于后续的理解。在气象科普动画中借助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增添科普动画趣味性与幽默性的表现手段,达到寓教于乐,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5]。

科学知识在未经过专业人士的解释之前是晦涩难懂的,为了达到科普的目的,需要创作者们适当简化繁杂的知识,达到通俗易懂、简洁明晰的程度,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符合大众的水准。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恰好能够协助这一目的的实现。例如,雷阵雨产生于雷雨云下,而雷雨云的产生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湿空气能够上升的动力、强烈的对流运动以及强烈的太阳辐射这几个条件。创作者在“翻译”这一天气现象时使用了拟人化的设计手法,拟定天空中的云朵是一个胆小又害羞的音乐家,某日云朵在高空中演奏着优美的音乐,地面水池中的小精灵被吸引着朝着云朵的方向进发,想去一睹演奏者的真容。而天空中的太阳则被拟化成为一个喜欢恶作剧又贪睡的孩子,他被吵醒后就打算去吓唬一下云朵音乐家,胆小的云朵在水汽小精灵的助威下变身成了雷雨云,调皮的太阳因此被吓退,天空中便因此下起了雷阵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赋予了角色生命,增强了角色的知识特性与“人性化”,将被拟对象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行为做出了拟人化的解读,有助于造成剧情的冲突感,推动剧情的发展,观众能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彻底理解这一知识点[6]。

四、结束语

在气象科普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把握好天气元素拟人化设计的原则和目的。拟人化天气元素的设计既需要贴合实际,也需要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拟人化的角色设计不能够太过脱离被拟物体本身的属性,否则会造成知识传播的割裂感。拟人化的角色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使其富有美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气象科普动画的剧情、镜头、配音配乐方面需要创新。例如,云逐渐变大过程可以配上人类吞吃的音效,这种音效能够帮助交代剧情。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动画的创作手法也应该与时俱进[7]。

科普动画具有知识教育性和幽默风趣性等特点。但是由于气象科普题材的限制性和教育目的的明确性,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叙事的展开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科普动画创作的关键问题是要避免强烈的说教意味。气象科普动画的剧情设计应当兼备讲解深度与讲述简明两个方面,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色彩。观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下学习科普知识,这就需要创作者平衡好动画的“虚幻幻想”与科普内容的“严谨科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程梦蝶.拟人化手法在动画叙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4.

[2]谢倩玮.浅谈拟人化手法在皮克斯动画中的应用[J].新美域,2021(03):69-71.

[3]宋雷雨.数字时代动画艺术“真实性”再思考[J].中国电视,2021(09):87-92.

[4]张丽丽.论拟人化手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184-185.

[5]郑晓东.气象科普动画的趣味性探究[J].北方文学,2018(35):122-123.

[6]霍林,杨玲,陈莎.气象科普动画创作解析[J].科技风,2018(24):53.

[7]马霏雨.青铜文物造型在动画创作中的“拟人化”再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气象科普动画中天气元素的拟人化表现研究”(项目编号:SJCX22__0396)。

作者简介:毛雨欣(1999-),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动画研究。

猜你喜欢

拟人化应用价值气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一词拟人化
拟人化研究综述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