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画艺术材料语言的表达

2023-06-26莫倩倩

艺术大观 2023年2期

摘 要:动画作为一种逐帧拍摄后连续放映的艺术形式,其技术特性直接决定了它与材料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动画拍摄的对象其材料是不受限制的,而材料的选择既是动画的物质基础,也会影响动画作品呈现形式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创作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材料的选择日趋多样化,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们是一种浓缩的物质符号,也是社会现象的缩影,更是一种特殊的动画艺术语言。

关键词:动画材料;物理属性;社会属性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03

材料是动画的一种视觉媒介,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摹写、嫁接、解码与重新编码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符号形式。动画艺术家在选择材料的同时,既选择了材料的物质属性,也选择了其内在包含的“社会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艺术家对材料的认知与理解不断深入,材料在定格动画的创作中不仅作为一种外在的呈现形式,也不断向内在蕴含方面拓展。材料的语言本身是由其自身物理属性决定的,而如今材料在动画的创作之中也不断产生了新的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形式。

一、识别与冲击——动画材料的物理属性

(一)材料的“基因”

材料作为动画艺术的物质基础,其本身的质感、色彩、形态是被观众最直观识别的视觉信息。观众根据其接收到的视觉信息而判断材料的“基因”,即材料的物理属性,并由此对动画材料产生初步的理性识别,也对其动画的表演和风格做了一个心理预期。材料的表演首先取决于它的物理属性,不同的材料拥有各异的物理属性,对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如金属是坚硬且冰冷的,那么由金属材料所构建的动画角色其拥有的“性格”对应的就是冷漠果断、不近人情的,角色的动作表演也可能是僵硬的。同样的,如果用棉花来塑造一个角色形象,观众则会根据其柔软与可塑的特性对角色进行初步的联想与判断[1]。

正如画家安东尼·塔皮埃斯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也同样注重利用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去营造特殊的空间氛围,他的作品中大多使用如浮雕一般的厚涂材料方式,创作了大量肌理质感极为丰富的作品。塔皮埃斯对大理石粉、石灰、油画颜料等多种材料物理性质的直接利用(见图1),在突出材料自身特殊属性的同时,也显露出艺术家与其作品材料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在他的作品中,材料脱离了本身的附属品身份,成为主角,这也是塔皮埃斯使材料展现出全新艺术性生机的关键原因。

(二)材料的声音

声音作为构筑三维空间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辅助材料进行动画艺术创作的特殊材质。声音付诸人的听觉,暗示和传达了画面所不能单独表现的情感内容,赋予了材料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材质创造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些声音本身也带有可以令人辨识的特质,如铁块碰撞声是沉重的、玻璃破碎声是清脆的、布料摩擦声是窸窣的。而声音被识别后,也就在观众的心中拥有了质量与重量。声音与材质的呼应给材料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演性,给予动画艺术家更大的创作空间,甚至有时声音也可以超越现实中人眼所看到的材质,进行更加有意味的创作形式。如杨·史云梅耶在超现实主义动画《食物》一片中对声音的运用,当人类成为供餐的“工具”,人的肉体就发出了机械运作的声音,以声音的转变映射着人类已成为“机械工具”的悲哀。

(三)物理属性构建的视觉效果

材料作为动画作品最直接的艺术载体,借用并强化材料的造型,突出其直接性与感染力,不断刺激观众的视觉并给予观众心理暗示。不同的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视觉风格,如木偶动画、黏土动画、水墨动画、沙动画、剪纸动画等,都构建了风格各异的艺术效果。而由材料物理属性构筑的艺术风格,则突出强调了静态与动态两个部分。

静态下的画面首要强调了材料的“质感”,其中包括角色的材质、衣饰的纹路、毛发皮革的肌理,以及结合灯光效果的不同情感氛围等。画面的质感,往往是观众接收到的第一条视觉信息,也奠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著名的黏土动画《超级无敌掌门狗》系列,便利用了黏土的超高可塑性以及其特有的质朴属性,为观众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视觉体验。黏土淳朴自然的质感与影片轻松幽默、老少皆宜的风格浑然天成,使得影片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行[2]。

动态下的视觉运动效果由材料自身的属性所决定,而材料作为“突出表现力的实质存在”也决定了动画的整体艺术风格。如我国的水墨动画,其无轮廓线的晕染、留白等手法浑然天成又充满诗意,笔墨的浓淡、厚重、聚散都有着其无法言说只可意会的视觉运动美感,更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早在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便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水墨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见图2),其中角色的造型取自我国画家齐白石之手,片中柔美的笔调极具诗意,泼墨的手法又显现出景色之壮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水墨动画的魅力。

二、感知与理解——动画材料的社会属性

(一)材料所代表的文化符号

动画中的具体物象,都来自可以造型的材料。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材料被发掘的程度也愈加深入,如今材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成为一个符号,而物质符号的出现也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缩影,甚至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所產生的物质材料符号也不尽相同。中国以水墨动画闻名于世,水墨表现着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独特美感,意境深远。“水墨材料”的选择绝非偶然,中国水墨画历经千年的传承,水墨动画的工艺更是烦琐,中国动画学者却坚持在水墨动画上锲而不舍地探索,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积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与审美观念的选择。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深海》虽还未上映,但从其放出的预告片等资料来看,片中对粒子水墨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画面更为精致、更富有流动感,也体现出了极致的中国特色。浓墨重彩的粒子水墨是传统二维与三维水墨的技术融合,这是极具挑战的美学创新,20世纪中国水墨动画曾惊艳世界,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动画人赋予了水墨新的生命,中国水墨动画将继续开创历史[3]。而在西方国家则更加盛行黏土动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黏土动画就占据了大半的欧洲动画市场,英国著名的阿德曼动画工作室导演尼克·帕克更是称自己为“以黏土动画为素材的电影人”。因此无论是水墨还是黏土抑或是其他材料,都是各个地域、各种文化经过不断积累和发展而成为某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进而被选择作为动画的表现材料,作为艺术语言融合到动画的主题表达中。

(二)材料的延伸

如今,在动画创作中材料早就脱离了“仅作为造型手段”的地位,拥有了更多的独立表现性,材料可以介入动画的表演、叙事、主题中。萨格勒布动画学派的艺术家杜桑·乌柯蒂奇曾说过:“生理意义上的死亡,可能要流血;但要在纸上抹去一个形象,有块橡皮就够了。”这实际上突出说明了材料已经脱离单纯的造型作用,转变为主动参与动画的叙事表意并利用其自身特性介入表演中,令作品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在动画短片《平面的世界》中,主角刮掉胡子的方法是用橡皮擦掉;定格动画《游移的光》中,光由碎纸片表现,最后兜兜转转又被扫进簸箕中,一切都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4]。

在匈牙利动画短片《兔子与鹿》(见图3)中,则更为直接地揭示了二维与三维不同材质、不同维度间材料不同的表演形式与参与叙事的方法。二维“纸质”的兔子可以被裁剪下来随意活动,也会被风轻而易举地吹走,会被雨水打湿,但根据纸的特质兔子也可以被晒干,被橡皮擦去污渍重新绘制。影片的最后三维立体的鹿虽无法回归二维的生活,但也预示着未来二维与三维更加和谐共生的相处方式。而片中根据材料特性所设置的情节也令材料参与了影片的叙事,揭示着这一主题,本片为动画创作者带来了更多方位的思考与灵感。

三、统合与构建——艺术家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材料与主题的转化

在动画创作之初,一般有两种创作形式,即主题先行或材料先行,这两种创作方法也为揭示艺术家与材料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参考。前者指的是艺术家在已有的创作主题之下,根据主题的需求来选择能够介入动画主题、参与表演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后者则是指材料作为概念,转化成了主题。创作者对某种自身感兴趣的或是某种特殊的材料产生创作倾向,再或者是创作者已经对想要的视觉效果有了完整的构想,于是产生了材料先于主题的创作形式。而手工永远具有偶然性,在实践探索的道路上也永远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此时材料本身的属性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创作者设定动画主题的首要因素,完成了材料先行的转换。

(二)艺术家与材料的制约关系

动画中的材料虽取自现实生活,但却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固有物质,而是一种既定空间内的人造现实。随着艺术家对材料的发掘愈加深入发现,一方面材料可以通过动画艺术家的创作,从而脱离其本身物理属性的限制而成为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此时艺术家对材料拥有了绝对的决定权。另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以及想象力本身也必将受到目前已有物质材料的限制,由此来看,材料与动画艺术家之间是互相制约的关系。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研究和发掘材料语言的特性与应用,投身到材料动画的实践中去,以親历其中的体验去感受材料本身[5]。

四、结束语

如何结合材料的特性使其介入动画的作品主题、参与表演、塑造角色中是创作者一直以来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动画艺术家应当坚持不懈地去发掘材料专属的表演体系以及材料的反差性。无论是真实的材料还是数字技术模拟的材料,艺术家都应坚持对材料语言的深入发掘,以实验性的训练培养和提升开拓性思维,提高对材料应用的综合创造能力,对材料的表达产生新的价值,这也是材料动画或者说是材料艺术向生活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孙鹏.“似是而非”——论综合材料绘画的审美边界[J].大众文艺,2018(24):36-37.

[2]蔡思奇.定格动画中实在材料对艺术表达的影响[J].设计艺术研究,2016,6(02):57-61.

[3]薛峰.谈新媒体语境下动画艺术材料语言的表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3):152-155.

[4]孙聪.材料即形式——论动画材料与材料动画的形式风格[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36-40+77.

[5]吕承.材料语言的特性[J].美术大观,2011(05):70.

作者简介:莫倩倩(1998-),女,河南三门峡人,研究生,动画艺术专业,从事动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