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歌唱艺术的心理因素探究

2023-06-26江艾佳陈芸

艺术大观 2023年3期
关键词:歌唱艺术心理活动心理因素

江艾佳 陈芸

摘 要:歌唱表演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要求歌唱者深刻理解歌曲内涵,运用良好的声乐技能技巧,以真挚的情感把歌曲中表现的意境传达给听众,从而使听众引发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歌唱的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等,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动态的有机结合,贯穿于歌唱的全过程。

关键词:歌唱艺术;心理活动;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3-00-03

歌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它是歌唱者对作曲家所创作的歌曲的再度创作,歌唱者只有通过深刻理解曲谱上的音乐语言并结合自己的感知经验,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用美妙的歌声得以传达,才能准确地诠释歌曲的内涵,让观众体会到歌唱艺术的美。可见,歌唱表演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歌唱的整个过程,亦即,从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到歌曲的完整性和表情达意,再到舞台的演唱和表演,都离不开心理因素的调控。因此,“歌唱是生理学的,也是物理学的,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1]

一、感知是歌唱心理活动的基础

歌唱是一个思维活跃的、情感丰富的、体验深刻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的。感知是歌唱中的感性认识阶段,是歌唱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要素。感觉指感觉器官(眼、耳、舌、鼻等)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性的把握,是感觉的深入,二者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

歌唱者对生活的感知是获得歌唱能力的重要源泉。歌唱者在生活中逐渐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在感受、观察、思考、体验的同时,搜集生动的歌唱表演的素材,凝练真挚的歌唱情感,为歌唱表演做准备。当歌唱者向听众展现歌喉时,他/她在歌唱中同时表现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赋予音乐新的灵魂。这个过程不是仅靠歌唱技巧就能实现的。

歌唱者对歌唱技能的感知和训练,是获得歌唱能力的必要条件。歌唱者通过登台表演积累经验,提升台风而达到将歌曲完美展现的效果,同时表演时歌唱者巧妙地运用气息的控制、声音的共鸣、声音的位置、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大小、咬字与吐字、情感的抒发等技巧。歌唱者对歌唱技能技巧了解越深刻,掌握也就越容易,歌唱能力也就越强。

歌唱者对歌唱内容的感知和语音训练是歌唱的前提。在歌唱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形:只闻其声,不见其字,更不明白其义,歌唱的内容也就是歌词,则常常被歌唱者“囫囵吞枣”,字不正就谈不上腔圆,腔不圆也就谈不上情之切,歌声就显得暗淡无光。歌唱语音是否清晰、发声是否纯正,直接影响了歌唱内容的表达是否准确,情感的抒发是否贴切。因此,歌唱语音的训练是前提条件。从歌唱内容的语音训练角度来看,朗诵高于说话,歌唱高于朗诵,作为歌唱语言,它是经过艺术加工、千锤百炼而成的。歌唱语言的准确传达主要取决于吐字咬字的准确性,以及连接每个字的声音线条是否流畅柔美,“字正腔圆”是歌唱艺术中吐字咬字的审美标准,歌唱语音的训练过程,即出声、引腹、归韵,其要领是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只有将规范的吐字、咬字纳入具有一定音高的旋律中,才能真正传达歌唱内容,才能准确表达歌唱情感。

总的来说,感知是歌唱心理活动的基础,不论是对歌唱内容的感知还是对歌唱动作的感知,都需要歌唱者以积极共情的心理状态将乐谱上的文字转化为歌唱语音的发声动作,从而将动人的歌声传达给每一位听众,并使听者与之共鸣。当然,有时在相同的环境下,也会因为个体本身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歌唱表达,因为歌唱本身就是一個动态的个性化的才艺展演过程。

二、记忆是歌唱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把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感知储存在大脑中,成为歌唱的重要保障。在歌唱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记忆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它可以是对感知过的发声技巧、歌唱动作、表演体态在视觉、听觉上的形象记忆;也可以是对歌曲的思想内容、歌唱情感表现的情绪记忆;还可以是在感知歌唱技巧和个性特点时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记忆等。这些记忆都是在感知歌唱艺术的过程中,留在头脑中的深刻印象。当歌唱时,这些记忆方式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使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的记忆储备又重新在脑海中浮现。如《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歌曲,为了能把旋律线条唱得流畅、连贯,可运用形象记忆,把声音视为一股清泉在淙淙流淌,当演唱到歌曲的高潮部分时,可充分调动积极情绪,发挥情绪记忆的功能,视歌唱情感的表达如汹涌澎湃的大海,奔流不息。这样,歌唱情感才能达到真挚、饱满、感人。同时,还可发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生活中所感知的记忆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改造,形成新的音乐形象。每个歌唱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演唱时根据自身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可以将同一首歌做出不同的表达。

总之,歌唱者按照记忆印象自觉地进行模仿歌唱,能使感知体验的印象得到巩固,记忆是歌唱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使歌曲旋律、歌词、音乐形象、情感、表演动作等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歌唱整体。

三、思维和想象是歌唱心理活动的内核

普通心理学认为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音乐心理学认为:“除了语言这个思维的工具外,音乐本身也是思维的工具。”[2]人们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而产生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也就是音乐思维过程。歌唱活动既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又是抽象思维的外在反映。在歌唱中,应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注重音乐诗词思维、旋律思维、节奏思维、和声思维、曲式思维以及由此所体现的音乐人物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特征。

加尔西亚在《歌唱艺术大全》中提道:“自然的、本能的、情感活动的模仿,应当是一门专门学习的科目……思考比练习更容易提高艺术。”[3]可见,要善于客观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只有对声乐作品及其歌唱技巧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才能帮助歌唱和理解。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除了上文提及的语音训练外,歌唱情感的表达还取决于歌唱语气的分析与处理。歌词的语气处理可以通过语音训练得到改善,而乐句的语气处理则依托歌唱的思维脉络和情感表现的融合。它一方面启发歌唱者进行音乐思维活动,在感性认知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另一方面培养歌唱者的鉴别能力,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以形成一定的艺术概括,从而深刻理解歌唱艺术的真谛。

另外,想象是一种形象的思维,它是在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的重组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歌唱者感知的材料越多,储存的表象记忆越鲜明、丰富,想象也会随之更具体、活跃,这就需要在歌唱实践中展开美好的想象。声乐作品一般都带有情境描绘,歌唱者往往以境入画,以画寓情。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度重视表演技巧以及音乐技能训练的“异化”操练,倘若过度专注于声乐旋律的精确性,节奏的统一性,速度的一致性,则会使声音显得沉滞、呆板,这种过度注重所谓的声音“精确性”的观念反而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音乐情境中的艺术性体验严重缺失,审美趣味的日益匮乏,“如此一来,严重阻滞了学生感受整体音乐的审美评判、分析与综合能力,以及面对各种音乐情境所必备的应变能力的能动性发展。”[4]因此,以丰富的想象构建生动活泼的歌唱情境,促进整体音乐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注意是歌唱心理活动的关键

在心理活动中,注意是对一定事物的特定指向和集中,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的过程。认识过程的每一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都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认识活动的效率。当人们在做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的时候,在高度注意时,产生极致的专注感而形成“心流”体验,也是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同样,注意因素也始终伴随着歌唱的全过程。在训练发声技巧时,歌唱者要集中精力注意发声方法,如呼吸、吐字、共鸣、位置、音量和音色的变化、力度的强弱对比等。歌唱者要注意音乐的整体性协调,如歌词的意韵、旋律线条的柔美、节奏的快慢、伴奏的音响、风格的体现、情感的表达等。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关注歌唱的位置是否正确、气息是否流畅等,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将技能技巧融汇于情感表达中,更多地关注歌曲所寄寓的情感状态。当歌唱时,歌唱者只有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充分协调心理机能和各种感知器官,通过精湛的歌唱技巧和美妙的声音,把听众引入由他的声音构建的音声环境和情感世界之中,如此,他/她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实现歌唱艺术的再度创作。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没有注意力的全程参与,我们不难想象会出现种种令人尴尬的场景:音准失谐、音量失控、节奏不明、乐句混乱等,歌唱艺术的审美便无从谈起。

因此,在歌唱过程中,“注意”犹如一把金钥匙,要想歌唱进入心灵,就必须用“注意”这把金钥匙打开心灵的门户,缺失注意力,我们就不可能全面认识歌唱,更谈不上以歌声感动听众的心灵。

五、情感是歌唱心理活動的动力

歌唱艺术是情感艺术,情感是歌唱的巨大推动力。在《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5]显然,《乐记》把音乐视为情感艺术,它从心物感应说来阐明音乐是人心所致,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此种观点还见于荀子的《乐论》开篇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比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6],这就充分肯定了音乐是人的本性使然,通过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实现对人的教化功能。在各艺术门类中,唯有音乐才是最直接作用于人类心灵的情感表现艺术,歌唱艺术恰恰以人声歌唱的独特方式来表达丰富、细腻、微妙、多变的情感活动状态,使听者直接从声音中获得灵动的、多样的、难以言表的感性体验,这些丰富的体验正是声乐艺术带给听者的审美享受,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

歌曲的内容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歌曲反映的内容不同,它所体现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有欢跃愉快的,有雄伟庄严的,有悲愤怨恨的,有倾慕爱恋的等。从歌曲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在完成一首作品时,对歌曲进行编写、创作、演绎。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将情感尽量融入其中。演唱声乐作品时,对作品的歌词、旋律、节奏、和声、情感基调的分析和把握是正确处理歌唱技巧、准确表达歌唱情感的必要前提。每首歌曲都包含技术性的难度系数,如节奏快慢、休止符、音准、旋律、吐字、换气、动和静、强和弱、高潮和低潮的处理等。同时,它也包含独特的情感基调,如热情、喜悦、悲伤、忧愁、豪情满怀、含情脉脉等。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正确把握歌唱技巧,又准确自如地控制情感,在技巧中体现情感,在情感中追求技巧,使技巧为情感服务,很好地实现音量的强弱控制、音色的明暗对比、声音力度张弛的变化等,这样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正如古人所言“情者歌之根”。

由此可见,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基石,也是其动力源泉,只有饱含深情的歌唱才能打动人,美的歌声是圆润的、柔美的、流畅的、灵动的、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只有凭借敏锐的感知、新奇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持久的注意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才能充分发挥歌唱艺术表情、传情、动听、动人的功能,让歌声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最终培养了人们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的取向。

六、结束语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对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代音乐教育不仅是投入音乐活动中的体验式的感知教育,更是“人人参与、创造、表演及共享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实践。”[4]歌唱艺术的心理因素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歌唱实践活动。歌唱活动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等心理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歌唱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动态的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歌唱活动的整个过程。研究和发展歌唱艺术的心理因素,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从而在歌唱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调控作用,使歌唱者掌握科学系统的声乐学习方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陈芸.论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愿景[J].美育学刊,2018,9(01):31-35.

[5]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6]吴钊,伊鸿书,赵宽仁,等.中国古代乐论选辑[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

猜你喜欢

歌唱艺术心理活动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浅析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歌唱呼吸的艺术运用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试论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