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琐忆
2023-06-26玉斗村夫
文/玉斗村夫
01
儿时的记忆中,端午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
小时候家乡的村头原来有一条大河,河道与闽江相通,每天依时潮起潮落。那时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水草直视无碍。邻近五个自然村每年的扒龙船(赛龙舟)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从懵懂时就依稀知道,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从那天起雨水就多起来,一直到端午节,这是大人年年反复说的。还说这时期的雨叫“龙船雨”,是专门为“扒龙船”下的。
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很艰难,所以拾钱不易,但除了鳏寡孤独的,一般农户从五角到两元都会出。若家里有人在城市工作的,比如工人,有固定收入,约定俗成会多交一点。有华侨关系、出手大方的会出二三十元。
“少年不识愁滋味”,孩子们知道这是端午节扒龙船的钱,倒是一心一意希望自己的家长早点把钱交了。
02
那时每个自然村都有船厝,那是放龙船的简易棚屋,一般都搭在小河边阴凉的地方。每年端午节赛事毕,五月初六再玩一天,然后大家把龙船清理干净,翻过来放在船厝高高的船架上。我们村有两条龙船。
到了四月初一,村里就热闹起来。这天村头村尾、宅院空埕,大人、小孩会高高兴兴地你喊我呼:“四月初,龙船鼓转头。”这是龙船下水的日子。
早饭毕,村里的壮汉水手齐聚,去船厝把龙船移下来,抬到河边,由村里有经验的老人一起检查龙船会不会漏水。若有漏水的地方就用油灰补上晾干再下水,确保龙船经得起大水大浪的冲击。
此后村里的年轻人便隔三差五提早收工,去村头的河里扒龙船,热身、训练;击鼓与敲锣的要训练节奏配合;新手要学会听锣鼓声的节奏,掌握划桨动作和互相配合的要领。
热身后的晚饭从龙船钱里开支。每条龙船划桨的水手分左右两排各15人,加上前后舵手、击鼓敲锣、擎旗、放鞭炮共36人。两条船加上主事者每餐吃饭大几十号人,真个是人声鼎沸。
步骤4 对剩余的子制造任务进行耦合均衡性判断,如果满足耦合均衡性,则将该子制造任务设置为完成分解,否则返回步骤1,进一步分解该子制造任务,直至完成所有任务的分解工作。
热腾腾的大木桶炊匴饭(匴,方言,蒸笼)抬出来了,香喷喷的红烧肉(或米粉肉)端上桌了,还有蛤、蛏汤、蟟子、炣豆腐、咸带鱼,菜都摆齐了,队员们开始大快朵颐。
他们的饭是管饱的。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让孩子们艳羡不已。大家都恨不能快快长大,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时稍大懂事的孩子们知趣地躲开了。那些穿开裆裤的孩子就围着桌子站在自己的亲人边上,大人吃差不多时,会有意剩下些饭菜给孩子们吃。
这段日子也是村里的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孩子们每天都会勤快地把自己该做的家务,如喂猪、浇菜、扫地、挑水等早早做完,赶去村头的河边看热闹。
这时候多数家长对孩子也都很宽容,不会轻易打骂孩子。期间,家长都会买些樟脑丸,姐姐们都会用厚纸皮、粽子叶把樟脑丸包在当中,用彩线扎成莲角、粽子的样子。手巧的直接用彩线织成带细绳的网袋,内置樟脑丸。这些香袋(香囊),端午节洗完澡后,孩子们要佩戴在身上的。
03
到了五月初一,村里一片繁忙,家家户户开始大清洗、做卫生。我们要把所有的门板、门柱卸下,抬到村口的池塘,用竹刷或一团团捆实的稻草刷洗干净。屋前屋后也都要清理得干干净净。
晒干的门板装上后,父亲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札用两指宽红纸扎实的菖蒲、艾草取出,用铁钉寄在门上(寄,方言。这里是浅钉的意思,不能把整条铁钉钉进门柱,只要菖蒲、艾草能稳稳挂住就行)。家家户户菖蒲、艾草一挂,节日的气氛就浓烈起来。
这些天,村里的女客人也多起来。她们打扮光鲜,都是外婆或代表外婆的依妗(舅母)来了,那是给家里有7岁及以下的外甥、女送肚爿(方言,肚兜)来的。那红红的肚爿上绣着龟蛇、八卦、荷花与鸳鸯等,分别寓意着长命,平安,莲(连)生贵子等祝福。
同时,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母亲的手艺是村里顶呱呱的,她能根据粽叶大小恰如其分地填实米粒,包得严严实实。食用碱也配得恰好,煮熟后的粽子不会破肚,吃起来软硬适度有劲道。乡里多有请母亲帮忙包粽子。
每年家里包粽子,我们年龄小的三个姐弟就欢天喜地围着母亲团团转,因为第一批粽子煮熟了,一定会给我们每人先分一个吃。年份好的时候粽子里还会掺些花生,把粽叶剥开蘸点白糖,那又香又甜的记忆是现在很难回味出的。
04
端午当日就更忙了。我和三哥负责捣蒜泥。父亲说,这一天做的蒜泥一年都吃不坏。每年端午,我们家都要捣三五斤蒜泥。捣蒜泥时,挥发出的蒜泥素刺激得眼流泪水睁不开,这是最难受的。好在我们轮流杵,赶在11点前就能捣好。
这天最忙的要数父亲了。他起大早就把事先采集晾干的一大堆鬼针草、白花蛇舌草、紫苏等十几种草药搬到太阳底下“过晒”,上午10点就要收进屋内,不能晒过头。同时配制好雄黄酒,(把雄黄倒入高粱酒充分搅绊),备好黄烟筒(类似烟花,点然时喷出黄色烟雾),午时(11至13点)一到,父亲口含雄黄酒喷向铺开的草药,号曰“制端午茶”,适时收起藏好,一年不坏。
午时,父亲还要做好多事,在房前屋后门角旮旯喷雄黄酒消毒防虫蚁,还往每一个孩子脸上、头上喷些雄黄酒,用手指沾雄黄酒涂在我们的耳廓里,说是这样蚊虫不会爬进我们的耳朵。
还要在家里的大衣柜门贴上事先准备好用黄纸写的平安贴,然后点燃黄烟在大门上画符辟邪。
05
端午节是过中午的。差不多父亲做完了这些事,母亲也已经煮好菜摆上桌。父母开始烧香、点蜡烛祭祀列祖列宗,他们嘴里念叨最多的就是“依公依嬤依爹依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快来吃”。端午的供品,粽子、荷叶包是必不可少的。荷叶包是街上买的,上面盖有圆形的红章。荷叶包夹米粉肉,在那时也是好吃的奢侈品。
记得每年的端午节都能吃上时令海鲜珠蚶、蛏。蛏抱蛋的美味也是嵌入骨髓的记忆。还有一道“炒糕”,地瓜粉加适量糖、水拌匀热锅炒猪油,那又香又甜的“母亲菜”至今还是我的最爱。
烧过纸钱,添过两巡青红酒,阖家大小按长幼顺序,儿孙辈先男后女跪拜祖先后才能开饭。少不更事的我此时心里急得不行,巴望着这些仪式尽快结束好开怀饕餮。
午饭前母亲就已经取下门柱上的菖蒲和艾草烧好汤(方言,热水),饭后让我们小孩轮流去洗澡,说是当天洗这澡,夏天不会长痱子、疖子。
洗完澡换上新肚爿、新衣服(短袖夏装),挂上香袋可以出门玩了。此时,村里到处是穿着崭新红肚爿、光着屁股跑的孩儿,蔚为一景。
福州气候湿热,孩子们穿多了怕焐坏,都不穿又会着凉。一片肚爿,遮住肚脐和下身,防风保暖又文明,这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
下午3时左右,邻近各村都派出最强的龙船队参加扒龙船比赛。记得我7岁那年,父亲因为此前生了一场病,端午的扒龙船没有下水。我们去时河边已是人山人海,我个子小,什么都看不到,父亲把我举起来,跨坐在他的肩上看比赛。
那船首翘起的高高的龙头、涂着一片片绿色龙鳞的船身、大鼓前站立的手擎小旗的弄潮儿、激烈的鼓点与响远的锣声、整齐划一的船桨插入水中划过时卷起的白色水浪、岸上的人此起彼伏的呼喊声,都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