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背景下种业发展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广西为例
2023-06-26邓国仙何新华许忠裕黎丽菊容建波汪羽宁林树恒
邓国仙,何新华,许忠裕,黎丽菊,容建波,汪羽宁,林树恒*
(1.广西大学 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种业,其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根本所在,且在我国近年来实现的粮食连年丰收以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提供了关键支撑,其中良种在支撑粮食增产方面的贡献率达到45%,在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的贡献率达到40%[1],“十三五”期末全国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6%[2]。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事关全局和立足长远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部署,并把种业摆在事关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的关键性位置,作为“十四五”时期及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和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2021、2022年连续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育种基础性研究和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一系列具体任务。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7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3]把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此外,国家层面还印发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十四五”全国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出台,是继1962年印发《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专题对种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广西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区和种质资源富集区,也是我国中南西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广西也面临着由农业大省区向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的发展升级,这其中的一大关键就是要保护和利用好本地林果蔬畜糖等丰富的种质资源,推进种业发展,以现代种业驱动特色农业实现产业更新、集群升级,走好以种业发展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因此,本文在探析种业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关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广西种业发展的阶段探索,并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进而提出了广西推进种业发展的对策与选择。
1 种业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联
1.1 国内外关于种业的研究进展
基于种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核心性、引领性地位,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种业发展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对种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种业发展阶段研究方面,有学者将种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阶段、产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赵佳佳[6]在全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种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种业经历了“户户留种”阶段(1949—1957年)、“四自一辅”阶段(1958—1977年)、“四化一供”阶段(1978—1995年)、种业产业化发展阶段(1996—2010年)、种业现代化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在种业科技创新研究方面,对农民采纳新品种的技术选择经济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崔宁波等[7]研究认为要在聚焦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在种业产业化研究方面,有学者在分析印度市场化改革对农户及种子产业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农民是最大受益者的观点;李肃[8]研究提出中国种业产业化的三大战略是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整合、多元化发展;张弩等[9]研究认为种子工程(产业)应该在农村产业兴旺上发挥引导作用;陈会英等[10]围绕育种供种与产业发展关系提出应建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最快速度感知农业生产与客户需求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在种业竞争力研究方面,有学者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赞比亚种子产业进行了研究;朱冰凌[12]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陆龙千[13]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分析了广西种业竞争力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2 种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联
一方面,种业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基础。2021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和大宗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是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其通过生产效益放大作用来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纵观我国农耕文明史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农业的转型升级中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从“吨粮田”探索到“超级稻”研发、从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9年连年丰收到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都托底于民族种业发展释放的生产潜力。当前,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蔬菜、畜牧、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对自主品种的需求十分迫切,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将为“十四五”时期稳住农业“压舱石”、构建“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另一方面,种业发展将长期伴随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进程。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来说,无论是生产产能的提高还是产品品质的优化,种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的基础条件在全国十分突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广西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生态环境约束、农耕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耕地面积受限、生产劳作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等显著矛盾,持续性地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投入品来提高总产量和提升发展效益已经难以实现[14-15]。而且,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农业和农产品的需求进入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下一层级,从吃饱吃好转向了追求吃得安全、吃出品质。因此,在广西由农业大省区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区高质量转型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需要通过培育、生产、加工高质量种子来满足农业高质量和绿色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16],进而持续提升、巩固广西农业在全国的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这些都决定了种业振兴在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个阶段进程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 新时期广西以种业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探索
2.1 “以种稳粮”的创新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聚焦稳定粮食发展的底线目标,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首创了“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大型科技服务活动[17],把国内外农作物最新的精华品种集中起来向农民展示,让农民与农作物新品种、种业专家、经销企业“零距离”接触,并配套展示最新实用技术、连片种植示范基地,让农民摸得到种子、看得到成果、学得到技术,建立起育种机构和企业看禾交流、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看禾推种、农民和销售商看禾选种的良种与产业、政府与市场、专家与农民多方互动机制,有效促进了良种到基地、到户、到田,以良种稳定了粮食产业发展根基。
2.2 “以种增产”的创新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聚焦粮食、糖料蔗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增产增收问题,强化种业支撑,推动产业转型。从2012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水稻“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重点针对水稻生产中秧苗密度偏低、肥水管理不当等突出问题,以增加播种量为重点,把增加用种量与推广实用技能结合起来,在加大良种良法集成应用力度中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助推全区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00万t以上(图1);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重点以品种更新和自主良种推广为突破口,示范建设33.33万hm2高产、高糖的糖料蔗基地,全面推进糖料蔗生产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有效突破了广西糖业发展瓶颈,巩固了广西甘蔗在全国列首位的地位(图2),增强了广西蔗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图1 2012—2021年广西全区粮食年产量情况
图2 2012—2021年广西与全国的甘蔗产量对比情况
2.3 “以种提质”的创新探索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广西聚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5年开始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将品种与品质品牌进行协同联动推进,重点围绕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罗非鱼、肉牛肉羊、生猪十大种养产业和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3大新兴产业,以种业创新从源头上提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而破解农产品品质和农业品牌的问题,引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由数量规模优势向品牌质量竞争力提质升级,有力支撑了2021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在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前10个省区中排在前3位(图3),有力支撑了特色产业成为广西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精准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果举措[18],也为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提供了实践支撑。
图3 2021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在全国主要农业大省的排位
3 广西种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综合运用内外部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常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领域研究的一种分析法[19]。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这4个方面的主要因素进行对应分析和合成分析,并建立由S-O、W-O、S-T、W-T等4种发展战略取向构成的广西种业发展取向战略矩阵[20],为进一步提出广西推进种业发展的对策与选择提供支撑。
3.1 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
从种质资源方面看,广西有着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种业发展优势,物种类型多样,野生稻、野生糯玉米、香猪、野生鱼等多种农业种质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稻种资源数量排在全国首位,甘蔗、糯玉米种质资源分别约占全国保存总量的1/2、1/3,这些都能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的物种资源。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广西有着温、光、热、水资源优越的种业发展优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热区省份,种子、种苗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辖区的博白县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从良种选育方面看,广西近年来进入了出新品种选育成果的周期,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成果竞相涌现,“十三五”期间共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143个,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林业良种167个,其中2018—2020年每年审定的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均保持在全国省级品种审定数量的前2位(图4),选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数量排在全国第4位;自主选育品种在主要产业的主导地位也逐步显现(表1),其中“桂糖”系列甘蔗品种、“岑软”系列油茶品种、“两广二号”家蚕品种等一大批自主选育的良种得到了广泛推广,有力支撑了广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从种业产业化方面看,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率先开通联合体试验渠道、率先出台省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率先启动省级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为全国种业产业化提供了实践支撑;在全区培育发展了870多家种业企业,种业产业化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其中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的销售额跻身中国种业公司前10名;广西八桂林木花卉种苗有限公司年产苗木达2亿株以上;广西桂柳牧业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种鸭养殖集团;广西金陵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西南地方鸡活体基因库;广西杂交水稻种子市值已超20亿元、排在全国第1位、在全国占比达15%。
表1 广西部分自主选育品种在主要产业的推广情况
图4 2018—2020年广西与周边省份农作物审定情况
3.2 广西种业发展的劣势
广西种业发展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率低。地方特色优异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种质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种业发展优势,如全区的41种道地药材及区域特色药材中仅有罗汉果、肉桂、八角、茉莉花、广豆根、鸡骨草、鸡血藤等少数品种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二是育繁推体系不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种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尚未全面推开,新品种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要素、资源相互独立,种业要素与资源尚未有效集聚、集群,缺乏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区。三是种业创新成果向农业产业转化的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缺乏对突破性优良品种育成人进行推广后补助激励机制,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对种业科技成果进行组织和孵化,造成选育的不少品种难以通过成果转化的方式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类专业育种主体育种的积极性。
3.3 广西种业发展的机遇
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机遇。党的二十大部署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向。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产业的源头,种业强是农业强的根基。把农业强国建设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进行部署推进,种业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和种质资源富集区的时代契机将进一步显现。二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高位推动激发的政策机遇。当前种业发展正处在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转折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种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时建立健全一系列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吸引更多要素资源集聚到种业领域,政策利好的叠加和政策效应的释放进一步优化了广西种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三是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带来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消费市场对农业产品供给的品质化需求相应升级、个性化需求相应增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向纵深推进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主题,必然要求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种子产品,带来种业向高质高效发展的机遇。四是中国—东盟深化农业合作的开放机遇。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我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不断拓展,聚焦到种业领域的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已连续举办了3届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在现代种业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上将迎来更大机遇。
3.4 广西种业发展的威胁
一是部分优势特色产业缺乏良种支撑。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自主品种,当前广西的蔬菜、沙糖橘、沃柑、猪、牛、羊、南美白对虾等方面种源主要是对引进的外来品种进行选育,玉米种植方面有40%为国外品种,缺乏自主品种支撑的情况使得广西农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一定掣肘;另一方面表现为亟需品种更新,如桑蚕和速丰林都是广西在全国稳居产业规模第一位的优势特色产业,但当前广西主推的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是30年前通过审定的品种;桉树大面积造林使用的无性系过于单一,面临着品种退化风险;还有一些产业甚至缺乏可替代良种,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面临品种挑战。二是品种同质化威胁着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部分产业虽然审定(认定)品种较多,但原始创新育种不足,存在由模仿育种、修饰改良等低水平育种造成的品种同质化问题,导致最终实现大面积推广的大品种较少,如2020全区通过审定水稻品种超过200多个、但制种量达5万kg的品种不足1/4。三是基层种业管理机构弱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在广西最近一轮机构改革中,部分设区市和县(市、区)未设立专业化的种业管理机构,在种业重要性越发凸显的情况下种业管理工作却由专职变为兼职,导致基层种业队伍弱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新品种主推工作在不少地方面临无专人从业的境地,目前全区共有5个设区市、48个县(市、区)未设立种子管理站。
3.5 构建SWOT分析战略矩阵
根据对广西种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以战略矩阵分析方法进行下一步分析[21],构建SWOT分析战略矩阵(表2)。
表2 广西种业发展SWOT分析战略矩阵
根据SWOT分析战略矩阵,得出S-O、W-O、S-T、W-T等4种发展策略选择,为构建广西种业发展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与进路策略提供战略取向。
S-O策略,即发展型战略取向: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的机遇,立足服务广西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用好多重政策利好,将种质资源、自然条件、品种成果优势和种业产业化良好基础充分激发出来,加快种业自身高质量发展。
W-O策略,即扭转型战略取向:通过政策体系、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以及用好国际国内种业合作的优质创新资源,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畅通种业成果转化渠道,补强全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全产业链短板,增强广西种业发展综合竞争力。
S-T策略,即渐进型战略取向:提升种业科技的精准度,优化种业科研攻关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推行商业化育种模式,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激发和调动种业创新发展活力。
W-T策略,即防御型战略取向: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将种业环节作为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将科技手段深度应用于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制)种子、良种推广、生产配套等各个环节,同时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种业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4 基于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广西种业发展选择与进路
4.1 明确优先发展的种业战略选择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谋划种业发展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部署。要把种业作为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强区的优先序,上升到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压舱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局战略层面进行谋划部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中抢占种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竞争新优势。明确“十四五”时期种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设计科学可行的路径,重点从“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等方面高质量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的能力。
4.2 构建高效创新的种业科技导向
结合广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种业需求,开展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绿色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材料创制、优异组合筛选与品种测试以及优良品种展示示范,创新培育和推广应用一批高产优质、广适高抗、绿色高效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其中重点围绕水稻、玉米、甘蔗、蔬菜、水果(香蕉、芒果)、油料六类主要作物开展种业科技创新,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强有力的种源支撑。深化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全面推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紧密型、嵌入型合作,扶优扶强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商业化育种,加速种业智能化、数字化、产业化转型,推动种业创新紧密结合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在种业科研项目上将预期成果的可转化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以出“大品种”为重点立项资助方向,加强重大品种攻关,鼓励多部门联合研究、多团队协同攻关,探索推行“产业出题、科技答卷”的部省联动、揭榜挂帅等科研攻关机制,集中优质创新力量研发选育出各方面性状皆优、地域适应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产业主推品种,提高育繁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3 培强聚焦产业的种业链条体系
振兴种业,既需要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聚焦整个农业全产业链具体环节,也需要从种业自身环节整合的视角分析整个种业链条的竞争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在前端上,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体系,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特别是陆川猪、罗汉果、容县沙田柚等广西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收集,加强野生稻以及农民自留种等保护,提纯复壮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的优良品种,加强粮食、甘蔗、速丰林等广西重点产业品种管控,构建与强化以长期库为核心、以中期库和种质保存圃(场、区)以及原生境保护点为依托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系统。在中端上,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深度参与的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强化企业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政府资助立项和科研单位集成的公益性研究成果,以科企合作方式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良种研发和商业化育种,支持科研机构联合种业企业组建商业化育种联合体,加速种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后端上,大力破除种业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放活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政科企携手的种业成果转化平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种业成果转化产业示范基地,对突破性成果转化实施后补助政策,加大力度推进优新品种转化为生产面积、种业成果转化为产业质量效益、种业专利转化为产品核心竞争力。
4.4 突出面向东盟的种业开放合作
我国的水稻、桑蚕、水果等种业国际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地区,要立足广西在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中的区位条件和良好基础,积极开展种业对话、投资、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拓展广西与东盟国家在种业领域的科技合作和市场衔接。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建立国际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拓展提升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缅甸等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建设水平,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热带、亚热带种业技术国际培训班,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和东盟种业科技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大力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种业企业参与海外直接投资,建立境外研发中心,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本地化新品种研发与种业产业转移。转变种子贸易模式,在完全控制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东盟市场需求,探索“国内研发—境外制种—境外销售”和“境外研发—境外制种—境外销售”等种子贸易形式。
4.5 强化多维保障的种业发展机制
一是强化人才保障。推进分层次、分阶段的种业人才构建计划,不断优化种业人才结构,建立以领军人才为引领、本土人才为主力、基层人才为补充的种业人才梯队,加快补上广西种业人才短板,特别是要加强扎根基层的种业本土人才培养和良种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要通过优化种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创新力量进入种业领域,在强化种质资源公益性定位的基础上加强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政策支持,推进种业科研人才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以政策导向鼓励种业保护单位开展资源创新和技术服务,支持种子上市公开交易、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三是强化投入保障。加大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对种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把种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优先投入的重点领域,加大力度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稳定支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后续性工作和种业全产业链基础性研究,以大投入来支持种业战略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