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3-06-2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强国。建设出版强国,推动新时代出版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出版人才队伍的培养。历史上,大批传统文人投身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新式书业机构,依托地缘、亲缘、乡缘、学缘等纽带形成编辑群体,承担编写教科书、编纂工具书、出版报刊等文化生产与传播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出版教育、人才准入和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本期专稿即以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王巍子先生由美国学者高哲一的新著出发展开讨论,审视从晚清到共和国时期编辑群体的动态演变过程,论证了这一以编辑为核心的近代中国出版史研究论著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意义;刘军先生讲述20世纪7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开办文学进修班,将工农兵大学生培养成编辑人才的史实,文学进修班历时两年,其创办过程既体现了出版社解放思想的改革精神,也延续了抗战时期延安教学模式的传统,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赵玉山先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階段出版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概括了不同阶段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就,总结了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培养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这组文章涉及不同时段,角度有宏观有个案,或以梳理史实见长,或以阐发新见取胜,当能引发相关思考与讨论。
出版行业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出版人应当坚守社会效益为先的底线,担负起生产优质文化作品的历史重任,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期“史料钩沉”栏目的两篇文章,以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古籍影印事业为对象,依托日记、往来书信等文献,分别对民国时期张元济与苏州潘承厚、潘承弼兄弟合作,影印出版滂喜斋藏书的出版过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张元济校阅《古本戏曲丛刊》、补充珍稀版本等工作,展开研究,钩沉出前辈出版家为古籍影印事业所做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也为新时代的出版人树立了典范。此外,本期继续延续“书评+回应”的模式,围绕华东师范大学陈红娟教授《〈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组织了多篇书评以及作者的回应,结合书中《共产党宣言》阅读史与接受史、文本话语逻辑与语义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学界提供了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最后,我们期待广大出版从业者大有作为,坚定不移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使命,为加快推动出版强国建设、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