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政场域 落实劳动教育

2023-06-26高潮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高潮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立足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落实好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实现全面而持续的发展,是思政课应有的课程功能。依托高中思想政治课,从知识、活动和课程三个维度,构建立体的思政场域,可以推动劳动教育在高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0-0042-03

新时代,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1],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影响。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场域理论认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根据场域理论,我们可以依托高中思想政治课,从知识、活动和课程三个维度,构建立体的思政场域,推动劳动教育在高中落地生根。

一、构建劳动教育知识场

解读和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与劳动有关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同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材中与劳动有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影响的内容。例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阐述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明确劳动对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深刻理解并弘扬劳动精神,从而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二是阐述劳动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意义的内容。例如,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论述了劳动创造人与人类社会的观点,阐述了劳动是社会历史起点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意识到劳动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的创造价值。三是有关劳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的内容。例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相关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辛勤劳动实现的,劳动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阐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劳动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在全体中华民族人民的劳动中凝练出来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通过对教材中有关劳动内容的梳理、解读,可以让学生理解无论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劳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理解劳动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创造一切美好的根本源泉,从而从内心深处认同劳动教育。

二、构建劳动教育活动场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将课程内容活动化是高中思政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平常的活动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亲身参与、亲自实践,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例如,在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发展”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深刻地理解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劳动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走近理想职业,规划设计职业生涯”的活动,引导学生走近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可以以收入分配为切入点,了解理想职业的总体收入分配方式和收入水平,了解理想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社会价值,知道理想职业对从业者的从业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理智分析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职业的价值必须通过辛勤劳动才能体现出来,当下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做好成功就业的准备。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中,可以开展“班级之星”的评选活动,以“劳动之星”为例,请学生探讨选择的理由。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劳动和奉献的价值,理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的人是幸福的,启发学生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实践,在劳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

三、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场

劳动内涵的认知、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劳动情感的培养离不开生动的社会劳动实践[2]。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我们可以依托思想政治课程,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

南京市第一中学一贯注重建设大思政格局,以“构建有思想温度的思政课堂”为追求,积极开发校本选修课程。2022年,我校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模拟政协”,在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通过“走近政协委员的一天”,学生了解政协委员工作的内容,明白政协委员的职责,理解政协工作的不易;在学习政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热点、痛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调研,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我校学生围绕“防止校園暴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积极研讨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见证国家发展变化,不仅获得政治认知,建立政治情感,形成政治认同,而且在活动参与中提高了劳动的能力,体会了劳动的意义,收获了参与的快乐。

我校还开设独具特色的劳动种植校本课程。一是开辟班级种植“自留地”。为了给城市里的孩子创造劳动的空间,我校江北校区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利用教学楼的楼顶开辟了学生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可以领到一块“自留地”,自主选择种植项目。二是开设种植课程。种植课程由生物教师和生活教师给学生讲授植物的相关知识和植物种植的相关技巧,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种植项目,制定种植计划并实施。三是对种植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以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会组织课程教师和学生代表对每个班级的种植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自己也要对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种植园既是劳动教育的基地,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花果蔬菜慢慢长大,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收获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能够体验到劳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理论指导—实践参与—认识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理解劳动的真善美,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2年,我校获评南京市“思政+劳动”融合育人基地。依托这一基地,政治教研组将会开设更多融合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课程,贯彻大思政理念,落实劳动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立足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落实好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政课应有的课程功能。广大政治教师应当秉持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理念,在正视劳动教育渗透意义的同时,不断运用新思维和新方法来打造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新常态,从而培养学生正向化的劳动观念和思想品质,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家强.劳动教育巧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3):56.

[2]李昱蓉.高中思政课劳动教育教学探新[J].中小学德育,2022(7):43.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