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根脉 传承满族民间故事
2023-06-26李鸽
李鸽
满族民间故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满族人民精神的具体表现。满族民间故事是满族民间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满族的社会历史,是人们认识与了解满族的重要资源。辽东地区的满族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现从满族民间故事在辽宁的整体分布情况出发,探析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
满族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况与学术研究
满族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况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辽宁是满族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满族文化。明朝末年,常年居住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满族人祖先——肃慎族迫于周边势力的侵犯,不得不迁移南下,最后在辽宁地区定居。直到今天,全国大部分满族人还分布在辽宁地区,主要聚居在抚顺、宽甸、本溪、新宾等地。满族在辽宁地区发展壮大,使得当地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满族民间故事是体现满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其记录了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满族独特的文化,在满族民众中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在辽东农村地区,“漫长的冬闲时间、爽朗的民众个性、较优越的生存条件等几大要素共同促成了当地人喜欢‘讲古儿‘听古儿的兴趣爱好,置于这个大的自然生态背景及文化背景下的辽宁地区亦是如此”。
2008年,满族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申报主体——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辽宁地区遗存的满族民间故事进行了田野调查、资源普查、资料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力求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遗。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普查结果,运用民间民俗学、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理论,深入研究满族民间故事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满族民间故事的独特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公众的关注。
满族民间故事形成于满族由渔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的过渡时期。当时是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密切接触和融合的历史阶段,因此逐渐形成了满汉杂糅的文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由辽宁地区的满族民众创作并世代传承的记录着他们生活的满族民间故事中。满族民间故事是满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极具民族特色,汇聚了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辽宁地区满族民间故事中神话故事的占比最大,几乎占所有故事的60%,除此之外,还有祖先创业传说等。满族民间故事具体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讲述努尔哈赤创业的英雄故事、与满族宗教信仰相关的神话传说、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辽宁满族民众的生活故事以及自然界动植物的一些活动寓意着喜事降临的传说等。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由满族民众世代传承至今,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内容,也使其他各族人民能够深入了解满族的发展历程,了解满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辽东地区的满族民间故事更多表现当地人挖参、养蚕以及农耕。辽宁是满族崛起和壮大的地区,1438年满族先民女真人定居辽东,与汉族人民杂居。生产力的发展提升了辽东地区满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满族人民开始模仿汉人种田、开矿、养蚕、织布。在日常交往中,满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互学习礼仪,这些变化在民间故事中都有体现。例如《蚕姑娘》《织布格格》《日子起来了》《生死珠》等。
满族民间故事的相关研究
与其他民間文学相比,关于满族民间故事的研究较多。如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夏秋编著的《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共分为上、中、下三册,将满族民间故事分成神话篇、传说篇、故事篇三个类别,详细地记录了故事内容;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会编著的《满族民间故事选》;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张杰贵、景殿龙主编的《本溪满族民间故事 生活故事卷》《本溪满族民间故事 幻想故事卷》《本溪满族故事 神话与传说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傅英仁口述,张爱云整理的《傅英仁满族故事》;新宾满族自治县文化馆编纂的《罕王的传说》。以上几本专著都收录了世代流传下来的满族民间故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为研究满族民间故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除了专著,目前研究东北满族民间故事的相关论文有70篇,其中关于辽宁地区满族民间故事的论文有11篇。其中,研究满族民间故事内容的论文有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高荷红发表在《民间文化论坛》的《“嘴茬子”与“笔头子”:基于满族“民间故事家”傅英仁的建档研究》等;研究满族民间故事社会功能的论文有2017年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的韩林发表在《大连大学学报》的《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2015年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的于富业发表在《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本溪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保护与传承》等;研究满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方式的论文有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蒋云斗、刘伯龙发表在《民族艺林》的《庄河民间故事的满族文化属性》等。
综上所述,关于满族民间故事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选题范围比较狭窄,大多停留在对其故事内容本身的研究与故事意义的延伸上,还有几篇研究其传承情况与发展现状。为了使满族民间故事在新时代更好地发展,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学科交叉的理念对其进行研究。
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
满族民间故事饱含满族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具有极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传承人爱新觉罗·庆凯是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人,其祖父与伯父都是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他们清晰地记得560多个民间故事,还收集了2700多条满族民间谚语。
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体系
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体系有两种,分别是萨满传承和村民耕农传承。萨满教是满族民众长期以来信仰的宗教,由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历史悠久。萨满教认为万物皆是神灵,他们信奉神话传说,经常会组织超度生灵、祭拜鬼神等巫术活动。由于萨满教长期形成的宗教习惯,大多数信众只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传递萨满神话传说以及萨满教的文化历史,几乎不用文字记录,这种宗教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萨满传承是以口述的形式一代一代地传承神话传说和萨满历史。其传承方式是由备受尊敬的萨满或部落首领将这些故事讲给指定的传承人,再由传承人以同样的方式讲给下一代传承人,极具神秘感。村民耕农传承体系大多传承先辈创业故事和满族民众的生活故事。早期的东北地区,生产力落后,发展缓慢,世居在这里的满族民众靠着辛勤的劳作维持生活,过着朴实且充实的日子,民风淳朴,人们性格爽朗。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十分漫长,人们经历了播种和丰收之后,就会储存过冬的粮食,等待冬季的结束。在这期间就形成了“讲古儿”“听古儿”的习俗。每当茶余饭后,人们就围坐在一起听老一辈人讲故事,逢年过节时,还会请来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大家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地讲故事。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流传在民间的满族民间故事就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以村民耕农传承方式流传下来的满族民间故事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
在两种传承体系下,满族民间故事得以稳定的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东北地区的满族民众渐渐脱离了农耕生活,不再有漫长的冬闲时间。同时,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到了互联网,通过网络了解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改变了世居在东北的满族民众封闭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使东北地区广大满族民众的價值观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对“听古儿”“讲古儿”引以为豪,长此以往,满族民间故事的听众就越来越少,其传承也出现了问题。
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是讲与听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即满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者)越来越少,很多善于讲述满族民间故事的老艺术家相继去世。此外,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因素也给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带来了冲击。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需要有固定的讲述场所,过去北方的农村都会有几处公共场所用来开展唱戏、庙会等多种活动,传统北方农村人的住所也都是一家一个大院,几十口人住在一起。茶余饭后,老一辈的人就会把大家召集起来讲故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个地区的人口急剧增长,许多公共场所都被建成了居民区。与此同时,农村大院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人们都想搬进楼房生活,几十口人也不再聚居在一起。人们搬到高楼以后,户门紧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难上加难。
满族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满族民间故事在传承中面临的困难急需解决,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好满族民间故事不仅是传承人的责任,也是广大民众的责任。保持满族民间故事的生命力是保护和传承满族民间故事的基础。为了使满族民间故事这一传统民间文学更好地传承下去,现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文化魅力
满族民间故事是传统民间文学,虽然其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其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新一代的年轻人,甚至是辽宁本地的满族人都很少能讲述几则满族民间故事。相关部门应配合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制订一系列宣传计划,使群众感受到传统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意识到保护满族民间故事是一个光荣的使命。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满族民间故事,使满族民间故事走进群众生活,让广大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满族民间故事的基本内容;建立有关辽宁省满族民间故事的网站,把满族民间故事都收录起来,让浏览网页的人一目了然并被满族民间故事的情节所吸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举办“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宣传满族民间故事,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满族民间故事,并爱上满族民间故事,学会讲述几则满族民间故事,自觉肩负起传承这一传统民间文学的历史使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
保护传承人是传承和发展满族民间故事的核心。“满族民间故事需要的是‘活的保护与传承,既然是‘活的保护与传承,那就离不开人。”目前,随着满族民间故事传承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记忆力开始衰退,再加上辽宁地区生产力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的人,都倾向于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如爱新觉罗·庆凯、彭永发、查树元、于洪润等,年龄大都在70岁以上,60岁以下的比较少,40岁以下的更是凤毛麟角了。”对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对策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为老一辈传承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鼓励他们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进而确保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不会断代。此外,还需为传承人以及对满族民间故事感兴趣的群众普及相关政策,向其展示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区域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增强传承人及广大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政府给予相应扶持
目前,现代化的发展、房地产的兴起等多种原因导致满族民间故事缺乏活动场所。传承人与听众的问题解决了,但如果没有活动场所,这一传统民间文学还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心,把辽宁省的满族民间故事传承人集中起来,合理利用时间、空间,同时在相关网站上发布活动的时间,号召社会各阶层人士来听传承人讲述满族民间故事。同时,有关部门还要积极搜集散落在民间的与满族民间故事有关的各种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并有序地陈列在活动中心,使前去听故事的群众在闲暇时了解满族民间故事的发展历史,激发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满族民间故事的兴趣,使每个人都参与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
纵观辽东地区满族民间故事的历史沿革,其在每一阶段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反映了当地广大民众的精神风貌。它是满族群众的集体记忆,是满族民众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科学研究价值。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