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识“遗”
2023-06-26罗晓瑶
罗晓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及国家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承载着该民族千百年来所遗留下来的民族记忆,其在当今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文化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作用优势,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开发及利用,以此确保我国优秀的非遗文化得以继续延续。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以图书、期刊为基础,集信息收集和传递功能为一体的信息交流中心。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来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此,需要思考如何让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就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公共教学机构,通过整合各种文献资料,建立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库来满足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文化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求,对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主要载体,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体在校师生,旨在为其提供专业性、学术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普通院校有所不同的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及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其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并为其搭建起一个知识传播平台,从而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能够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价值。首先,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其次,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网络化普及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成为社会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资源收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馆藏文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中的地方文献或古籍文献,能够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非遗保护工作者不仅要对其进行实地寻访、记录,还要厘清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发展、艺术特征等,这些工作都加大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理工作中,利用现代化声像设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保存下来,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字描述、数据源统计等,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特色的文献,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图书馆的资源,还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真实全面的资料。
三是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存。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其不会因为社会机构的变迁或更换导致文献资源的丢失。高校图书馆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保护文献资源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多元化的文献资源保存、维护技术能够避免文献资料老化、无法修复等情况的发生。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满足师生与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检索需求。
四是有助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能够多角度地展现当地的社会环境、民俗文化等。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存,可以为当地政府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相应的支持,有助于其制定出适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教育资源,利用自身场所优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面临的难点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非遗保护工作者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人类文明和精神传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高校图书馆原有馆藏资源及其信息网络受到了冲击。因此,非遗保护工作者需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一要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二要做好对馆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评估。三要积极探索新型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使其更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并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要求,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薄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璀璨、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很多人认为只要纸上存档就可以保存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一些学校还没有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三是一些学校的图书馆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重视,并未开展相关学习与交流活动。所以,很多高校学术都将其视为一项无关紧要、毫无价值但又必须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和理论体系的理解能力不足,且部分高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且缺乏主动性,再加上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封建迷信等不良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方面不足
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理解不到位,高校图书馆对其的利用方式也较为单调。例如,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无味教育和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要想使我国高等院校与非遗文化传承更好地结合起来,就必须改变当前被动吸收知识的状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学习。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挖掘与研究严重不足,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整理与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实践路径
提高高校图书馆非遗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
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是“育人”。高校图书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必须重视其文化传承。当今社会,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把目光放在如何满足学生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需求,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环境。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应该做好对图书馆以及非遗中心等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具体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加强高校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高校还可以开展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内容为宗旨的“读书笔记”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纸质图书和电子档案等非遗资料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民风民俗等,从而实现提高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力的目标。另外,也能帮助广大学生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检索与利用。
营造非遗文化的校园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氛围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工作来营造。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校园中营造浓厚、和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图书馆可以根据高校所在地的区域特点以及本校的办学特色,设立非物质文化书籍专区,有意识地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阅读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另外,可以在每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邀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校园开办讲座,对戏曲、雕版印刷、造纸、手工艺品等进行现场表演并传授技巧,让学生在切实体验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多样、教育性强的活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营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校园氛围。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块,该模块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详细介绍、传承现状等内容,从而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要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非遗文化宣传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设立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之精髓”为主题的网站或栏目进行大力宣传,增强师生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其次,可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员制度,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地了解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与知识。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另外,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开发工作。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学科形态。
强化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和高校,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府以及高校应加强对非遗文化概念、内涵及范围等基础知识的普及,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传承”这一理念,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性引发了许多问题。高校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高校可以开设专题档案、专业文献资料库等,为师生提供检索服务。或者展示一些非遗优秀作品,以供学生学习及借鉴,还可将其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供师生获取等,以此来满足师生对获取非遗资源信息的需求。二要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机制。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三要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工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非遗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与参考价值。
加强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资源,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一要建立起跨部门联动机制。各学科应从不同专业或领域出发,对本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挖掘,并开展合作。二要通过联合共建或者引进优秀人才,助力共同研发项目的开展。三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鼓励与支持,如成立专门科研小组、设立专项基金等,为跨部门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人才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大量专业化、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应加强对文化工作者在非遗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开设针对性学科课程,多层次多类型地提升高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引进高水平优秀人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文化研究人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另外,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培养一批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广阔视野。吸引非遗传承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举办跨部门人才交流会等,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高校图书馆非遗项目的建设中来。
指导学生创业,引领学生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指导学生创业。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与社会表现形式,让学生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全面的了解,在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学生创业,激活其创业思路。另外,高校图书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思路,使得大学生在深造或择业方面的方向更加清晰,就业之路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内涵,更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进行文化创新和传承优秀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并做好檢索工作,加强师生互动,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文化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师生的生活中,达到有效传承我国非遗文化的目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青年项目“基于评论的视频社区图书馆用户体验研究”(课题编号:NC22C294)。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