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引领,促进安全生产
2023-06-26柯华东
柯华东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坚持安全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盘子。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虽然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但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安全生产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思想引领与行动统一,促进国企安全生产,起到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本文进行了探讨。
深刻理解国企安全生产和党建引领的意义
国企要提升安全生产政治站位,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保证。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6年12月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安全生产的纲领性文件,指出“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党的二十大通过党章修正案,首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做好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有企业要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国有企业不仅要带头落实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部署,而且要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战略基础。因此国有企业要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政治站位,起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保证。
国企党建引领,发挥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历经艰难和风云,在中国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深重、人民大众困苦的危机时刻毅然而然地扛起了拯救民族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和具有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国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凝聚奋战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岗位的党员的力量,并通过他们带动全体员工履职安全责任,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国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促安全
强化党建思想引领,形成“大安全观”文化。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国企党建中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积极弘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教育党员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政治站位和安全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思想引领,以党员为骨干带动全员参与,达成企业安全第一的思想共识。
对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分析显示,69%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这与早期统计70%以上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基本一致。多年观察,国企安全事故较多与员工违规操作、麻痹大意等个人行为相关。逆反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省能心理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原因,宣传教育、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人本原理认为,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国企党建中积极引导,加大安全宣传宣讲力度,通过党组织发声渠道,增强党建活动对安全生产的正能量,强化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安全管理“五同时”,扩大员工的参与度,提升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积极性,凝聚企业全员安全管理力量,形成人人“一岗双责”落实安全责任、人人遵守规章制度、人人排查安全隐患的和安全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各环节的 “大安全观”文化。
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安全管理合力。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安全生产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2021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安全法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在本企业贯彻落实。国企党组织在职责横向范围内包括贯彻执行、监督落实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将安全生产納入议事日程,纵向深度上坚持责权统一,充分履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赋予的权利和基本任务要求,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党委(支部)书记履行安全生产法中要求的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同等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党建考核中融入安全考核指标,使党务工作从务虚走到务实,最终形成企业安全管理合力。
开展党组织活动,实现党建与安全工作融合。党中央将安全生产纳入社会治理部分,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国企党建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适应企业生产活动需求,探索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契合点,通过党组织活动实现党建与安全工作融合。
组织党委(党支部)集体安全学习和研究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在党委(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中学习党中央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和部署,学习与本企业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等。党委(党支部)会上要研究涉及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包括安全投入,安全工作计划,关键岗位安全管理管理人员选拔任命,安全责任制和考核方案、安全月活动方案制定,安全嘉奖和事故处理,企业安全形势分析和安全工作部署,企业综合应急演练布置等。
组织党员大会、支部会议进行安全学习和部署。国企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员大会、支部会议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等的讲解和动员。
组织党员突击队开展安全专项活动。安全专项活动包括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消防隐患排查,各类专项安全检查,涉及危险化学品、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等高危作业的专项整治等。安全专项活动专业性强,任务紧,涉及专业多,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组织企业有专业背景的优秀党员组成突击队,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组织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包括开展党员安全示范岗,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劳动竞赛,组织党员为骨干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等多种形式,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安全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培育选拔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重点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特殊领域紧缺人才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企业安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安全专业技术水平、熟悉安全法规标准、跨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协调管理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因此,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安全技能是一项的紧迫任务。国企党组织要培育选拔安全生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满足任职条件和不断提高的安全生产需要。
探索创新,适应发展要求。勇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国企党组织要开创党建与业务结合的创新,推进安全管理技术的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建立党建与安全生产管理共享的平台。建立各类安全活动开展、安全管理资源共享平台。比如在对作业环境的风险辨识活动中,发挥党员作用,树立党员示范岗,将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类似还可建立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平台。平台资料和数据共享,促进了对风险源管控和隐患整改,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建立宣传教育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党建高效的宣传网络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开展安全管理的党建共建。开展与企业内外相关的党组织共建,交流分享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共享安全管理资源,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开拓和引入安全控制和管理新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降低高危岗位现场作业人员數量。对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三要素的控制采用检测、除静电、惰性化、自动化技术;对精细化工和药物合成工艺开展安全反应评估,掌握反应工艺的安全本质,实现安全控制自动化,设立SIS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对电器设备采用热成像测温系统诊断;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系统等。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将大幅降低安全控制对人的依赖,大幅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掌握安全本质,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安全生产是有科学逻辑遵循的,企业在落实党的关于安全方针政策、制订安全规划、研究重大安全问题、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进行隐患和事故整改等,都需要深入进行相关法规、工艺技术、生产现场等研究调研,必要时还需要开展试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掌握安全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安全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国有企业要起示范作用。国有企业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优势,实现党建与安全工作的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必将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