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荒精神:让北大仓成为共和国的粮仓

2023-06-26忆霖

北京支部生活 2023年6期
关键词:梁军北大荒精神

忆霖

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省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这片5万多平方公里的黑土地,曾是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如今变成了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

从1947年建设第一批农场开始,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用青春、智慧、汗水和热血将莽莽荒原变成锦绣良田,谱写出人类拓荒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走着创业路,不怕万重难”

“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走着创业路,不怕万重难。”这首歌是早期北大荒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代北大荒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1949年10月,在战斗中致残的抗日英雄郝光浓带领100多名伤残戰士,在嫩江流域创办了荣军农场,投身建设北大荒的战斗。郝光浓在日记中写道:“茫茫草原,凛冽秋风,扶犁东野,汗珠挂胸。丰衣足食,幸我老农!”

1957年春播时节,6辆抢运生产物资的大型拖拉机陷进雁窝岛附近的沼泽里。共产党员任增学不顾生命危险,数次潜入满是冰碴的沼泽里,扒开泥浆,将救援用的钢丝绳挂到拖拉机挂钩上。6台拖拉机被拉上来了,生产物资保住了,任增学却冻成了“冰人”。

梁军是北大荒早期建设者。1948年,18岁的梁军报名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70多名学员中,她是唯一一位女学员。拖拉机的大零件有几十斤,驾驶拖拉机、搬动大零件对小伙子来说也是重体力劳动。梁军说:“别看我是女子,再苦再累都不怕,我向党保证,坚决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梁军垦荒的故事通过新闻报道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梁军成为全国青年的楷模,成为北大荒精神的一张名片,很多女青年受到她的鼓舞,奔赴北大荒加入垦荒事业。梁军的事迹后来被写进教科书,被拍成电影,她驾驶拖拉机的英姿被印在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

年仅17岁的杭州知青孙文珍到北大荒当了一名卫生员,数十年如一日地无私忘我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农场、农垦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因多年的超负荷工作,她积劳成疾。弥留之际,孙文珍对母亲说:“我爱北大荒,我爱黑土地,我活着要献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事业,我死后要埋在北大荒,魂归北大荒……”

北大荒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里面有一面25米长的墙,上面镌刻了12429个长眠于这片黑土地的建设者名字。献完青春献终身,北大荒人以不计得失、勇于牺牲彰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北大荒作家平青在散文中写的那样:“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写着闪光的诗句,这部史诗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垦荒战士,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年年月月地刻写着,一代一代地刻写下去。”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 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七星农场考察。当听说建三江通过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稳居中国农业企业“龙头”地位时,总书记感慨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 志。”

一代代北大荒人开发荒原、兴修水利、修筑铁路、植树造林,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蛮之地建成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垦区。北大荒百万垦荒大军中,有一支著名的科学家队伍。

“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寒地水稻事业,与袁隆平并称为中国水稻界的“南袁北徐”。徐一戎研究出一系列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创造了在高寒地区水稻生产面积超千万亩、单产超千斤的奇迹,将先进栽培技术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农户提供致富的“金钥匙”,为黑龙江垦区乃至全省的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说:“我并不富有,更不是富豪,我可以穿一双胶鞋几十年如一日走在田埂上,我可以用一支圆珠笔写满几十本厚厚的笔记。但是,为了垦区水稻事业的发展,我什么都舍得。人这一辈子图什么?图事业、图理想,我图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上北大荒香甜的大 米。”

1982年12月,在中国奶牛协会成立大会上,王震同志提议向北大荒的“奶牛之父”张源培表示深切怀念。生于北京的张源培留学归国后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又投身北大荒建设。1965年,他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建成北大荒第一个奶粉生产厂,生产出第一包奶粉,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奶粉工业。张源培用朴实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展示了北大荒人的开拓精神:“真正的生活,就是开拓。有志者事竟成,有坚强的事业心,人生才显得充实,精神才有所寄托,困难才得以克服,高峰才可能攀登。”

此外,战斗在北大荒的还有小麦和大豆育种专家梁甲农、冯紫琅,植物病理学家刘惕若,气象专家蔡尔诚……

经过70多年的建设,北大荒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今天,北大荒的科技人员组建成新的“十万大军”,为垦区建设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昔日一人一犁、全靠人力和手工生产的年代一路走来,北大荒现在农业机械化率已达99.6%,航空化作业面积达2000多万亩,运用卫星定位、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万亩良田的精准管理,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听取园区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情况汇报,向科研人员了解水稻繁育、土壤情况测试分析、栽培和推广种植情况。习近平

总书记对科研人员说,“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

北大荒,将继续在科技的助力下,在“北大荒振兴发展模式”道路上大步向前。

“共产党员只能自觉适应革命,决不能要求革命适应自己”

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深深根植于北大荒人心中。北大荒人始终胸怀全局,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们“急国之急、想国之想”,不讲条件不讲代价,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三年困难时期,北大荒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涝灾,粮食减产,职工们面临饥饿的威胁,有的甚至得了浮肿病。在这种情况下,北大荒垦区降低了职工和家属的口粮标准,宁愿自己挨饿,如数交足了国家征购粮食1.8亿公斤,还从农场的“三留”(种子、口粮、饲料)粮中挤出资源,支援国家。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垦区连夜将2000多吨精制大米发往北京支援“保供”。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垦区用3天时间紧急加工2000余吨北大荒优质大米,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北大荒运送大米1500吨、玉米6100吨、豆粕4392.4吨驰援湖北……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张文忠老人退伍转业后,来到北大荒,将余生献给了北大荒的建设事业。他说,“共产党员只能自觉适应革命,决不能要求革命适应自己”。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华丽变身,是一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辉煌史诗。作家梁晓声曾经深情地回忆在北大荒做知青时,广阔的麦浪给予自己什么样的震撼:“我们第一次参加麦收,心里不知道这块麦地究竟有多大。我们就认为第一波顶端一定是尽头。突然割了一天半的时候,终于割到坡上去了,往下一看,还有下坡还有这么长,你不知道这个地到底有多大。顺着下坡又割过去,割到第二个波浪的波头的时候,突然觉得还有,就问问老战士,这什么地?头在哪呢?老战士会告诉我们这是波浪地。你不可能不喜悦,那么金黄一片的麦海。”

70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近5000亿公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4000多亿公斤。如今,北大荒已成为中华“大粮仓”,连续11年粮食综合年产200亿公斤以上,年粮食产量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北大荒以占全国2.4%的耕地面积,为国家提供了近14%的商品粮,为中国人民端牢自己的饭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黑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奮斗新时代,迈进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以北大荒精神鼓舞信心、鼓舞斗志,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宋丽群)

猜你喜欢

梁军北大荒精神
梁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北京到北大荒
拿出精神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