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免疫抑制剂要注意防感染
2023-06-25寇威
寇威
免疫抑制剂,顾名思义就是对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一大类药物,这些藥物通过对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进行抑制,来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自身免疫反应,纠正患者身体内存在的免疫功能紊乱,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可以用于对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很多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把机体正常组织当作攻击对象,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5类:第一类,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如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第二类,细胞毒性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第三类,真菌产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第四类,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如CD3单克隆抗体(OKT3)、利妥昔单抗等;第五类,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伊那西普、托珠单抗等。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植物药,比如雷公藤;以及生物药品,比如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传统免疫抑制剂对作用的靶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作用机制特异性不高,因此在行使免疫抑制功能的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感染
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人体免疫力,抑制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增殖和功能,减低免疫应答。因为免疫力低下,患者极易发生感染。有时感染严重,会导致疗程被迫中止,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患者要积极预防感染,注意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加强口腔卫生,早晚刷牙,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避免和感染性疾病的人群接触,观察患者有无咽痛、咳嗽、流涕、腹痛、腹泻情况,及时发现感染情况,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
(2)骨髓抑制
可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因此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出现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排黑便等,需要立即就诊。
(3)胃肠道反应
可并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出现此类症状时,需要与胃肠道感染区别,必要时及时就医。
(4)肝功能损害
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因此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大部分在停药或酌情减量后,肝功能可好转。
(5)肾功能损害
可能会出现少尿、血尿、氮质血症等,注意观察尿量情况,定期监测肾功能,可适量增加饮水量,促进药物排泄。
虽然这些不良反应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遵医嘱合理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不需要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