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3-06-25田玲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升格创设作文

田玲

主持人语

写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高阶思维的体现,情境创设在形成写作语言构建、发展写作思维能力、提升语言审美的过程中作用明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在写作教学中要体现“情境”“活动”等新思路,鼓励教师创设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写作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写作教学中普遍遇到的困惑,我们团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本期以如何聚焦写作指导,创设表达情境入手,从多个维度给广大教师提供策略与路径,以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为教师打开作文教学的另一扇窗。

——栏目主持人  田 玲

针对目前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注重技法忽视体验,描写堆砌华而不实;只说要求,没有指导;批阅粗略,缺少升格”等问题,我们发现教师在创设情境搭建写作教学支架、情境作文的微写作、读写结合视域下作文情境创设、设计课堂活动以丰富情境写作等方面存在薄弱点,因此我们认为完善以上内容对提升作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聚焦写作过程,创设恰当情境,搭建适宜支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情境的概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将情境分为三类:真实的情境、想象的情境和暗含的情境。真实的情境是指人们周围现实存在的他人或群体,想象的情境是指在意识中的他人或群体,暗含的情境则是指他人及其行为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意义。可见,创设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融入想象和联想。因此写作教学的创设情境,并非每次都要模拟一个真实场景。让学生能沉浸其中,有想法、有话说、有文写的方式,也可视为创设情境。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创设情境,如让学生去踏青秋游、去参观博物馆、组织看电影,开展文化艺术节之类的活动等,通常也会根据这些真实情境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还是枯燥无味。诚然,这些事件是学生亲身参与过的,有观察、有体验,可是学生对情境的体验不具体,又缺少教师过程性的指导,写作支架搭建不够,因而算不上创设。下面,笔者从自身实践的角度分享作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

一   让作文题目富有情境性

作文命题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无论是哪一类,都要注意讲究策略,尽可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我们以中考作文为例,谈谈如何让作文命题富有情境性。

1.开放型题目。这类题目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联想到已有经历,在脑海中浮现情境,有话可写,充分显示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2022年中考作文题(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1)运动赛场上,求学生涯中,每一项新纪录的诞生,都是对自己的突破与超越。个人的生命历程里,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创造新纪录,都翻开了发展和进步的新篇章。创造新纪录,一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以“我创造了新纪录”为题写一篇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以“那个星期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两个题目,都具有很强的情境代入感,创设了学生熟悉而又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发挥联想,“可写实,可想象”进一步给了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

2.引导型题目。这类命题作文,题目前面往往有引言,就是设置一种情境,给学生以启迪。读引言,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对命题的意图有所理解。例如,2022年陕西省的中考作文题《______挺管用》,引言是“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这个引言,就是提示的情境,而且列举这么多的情境,能迅速将学生帶入情境中,唤醒学生或读一本书时引发的思想触动,或一次聚会带来的改变……这些情境,精彩纷呈,给予了学生真实多样的写作引导。

因此,我们在命制作文题目的时候,要站在学生视角,先想想这个题目学生有没有相关的人生经历或者情境体验。如果是能撬动学生思维、勾起生活体验的题目,他们会更乐于动笔。

二   让审题立意营造情境性

于漪老师非常重视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的前情诱导,她认为这是观念产生的根本。“作文前诱导情境”并不是为学生提供“米”,而是通过诱导使“外物”与“内情”进行碰撞,闪现火花,使学生思路通畅,有感而发。可见,营造审题立意的情境性是促进写作的途径之一。

例如,2022年江西中考作文题:打开语文课本,阅读一篇篇课文,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民族魂”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女中豪杰花木兰、民间高手卖油翁、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真将军”周亚夫、“诗圣”杜甫……他们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抵达美好的人生境界。请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尊敬的人物作为对象,写一篇文章。或讲人物故事,或写人物对你成长的影响,或就人物的言行品格发表看法。

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立意,先从题目“优秀品格”“向善、务实、求美”“活得精彩”“美好的人生境界”等方面立意,再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课文,列举熟悉的例子,引发学生温故知新,看课文中的哪些人物符合上述立意,选择要写的人物,为学生提供“外物”。接着,是讲这个人物的故事,或写这个人物对你成长的影响,或就这个人物的言行品格发表看法,引发学生的“内情”,为学生在审题立意时营造情境,使其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外物”与“内情”二者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生成观念和思想,在写作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三   让作文指导关注情境性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有困惑:明明创设了作文情境,题目都是他们刚刚经历过的事件,怎么写作效果就是不尽如人意呢?实际上,是教师对于情境性的关注不到位。例如,我们曾带学生去石鼓山踏青,归来让学生写一篇《游石鼓山记》。在教师看来,学生刚刚游玩过,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应该很简单。可是,按什么顺序写,用什么方法写,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情境化的指导。

笔者在两个班做了对比试验。如让甲班学生去踏青,给他们提供踏青路线,并告知回来后要写游记,因此在踏青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景物、人物、事物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在乙班,以《小石潭记》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踏青的过程中可以定点观景,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去看整体,或者进行局部特写;也可以移步换景,回归生活情境,将一路所见铺展开来,选印象最深的详细写;调动感官,看到的色彩之美,听到的声音之韵,嗅到的春天之味,触到的景物之感都可以用华丽的辞藻描绘出来;静态的和动态的景物,可以相映成趣;看到花联想到果,看到风筝联想到放飞的理想。还可以展开想象:出发时的场景和心情,沿途触景生发的情感,归来时的所思所想,皆可入文。在段与段之间的起承转合时,注意方位的变化,如“转过弯,××呈现在眼前……穿过××,来到……”。游记写出来后,乙班的作文水平明显优于甲班,可见作文指导关注情境性,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   让作文升格再现情境性

让作文升格再现情境,是以个例带动全班整体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步骤。通常我们选取两三篇在快速提升方面有着力点的学生习作,经修改后呈现给学生,旨在让其发现习作优点,进而凝练提升的方法。随后,全班同学一起修改一到两篇,利用希沃白板或投影等电子设备实现全员参与。最后学以致用,进行二次修改,升格学生的作文。

以《春天的色彩》为例,首先,在春天里写这样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情境;其次,从审题立意的情境性出发,春天总是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一年之始,需要有新的目标,新的规划,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这个道理,春天斑斓的色彩可以赋予我们正能量。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带学生游览校园,或者提前拍摄各种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融情于景,寄思于景,写法上可以虚实结合,夹叙夹议,撬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最后,选取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二次升格,结合情境体验,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内容、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实现提升。

例如,一个学生写完《春天的色彩》,教师在批阅时发现了一些语言表述、视角和现实不接轨的问题,每段中心句缺少内涵、主旨不够明确,因此教师就利用“集束思维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二次升格。“集束思维”又称“分叉思维”,是一种直观发散的思维方法,也就是围绕一个话题迅速联想与之相关的词语或者事物,并将所想到事物和词汇进行空间或者逻辑关系上的罗列,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组合或者延展。

段落的几个中心句,从“这,是绿色的春天”,升格为“这,是绿色的春天,绽放出生命的色彩”;从“这,是粉色的春天”,升格为“这,是粉色的春天,温馨美好”;从“这,是金灿灿的春天”,升格为“这,是金灿灿的春天,国泰民安”。在色彩和描写景物之间,搭建“集束思维”之桥,展现联想的魅力:由绿色的原野联想到生命的绽放,由粉色的桃花林联想到温馨美好的生活,由金色的油菜花联想到“民以食为天”,国泰民安。将景物中涌动的正能量付诸笔端,教会学生不只是就景写景,还可以联想赋能。结尾,卒章显志,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色彩总括,升格为所思所想加行动——“万紫千红总是春”。漫步在春天里,山青水秀人欢笑,疫情过后尽开颜。“一年之计在于春”,四季之初,有的是希望。

这样一来,作文的形式之美、内容之美和思想之美就于情境升格中达成了高度统一。这种与学生同步批阅、修改,或者以此为例在全班进行公开批阅、修改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写作的情境,再加之在批阅修改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示、启发、唤醒,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升格作文。

五   让写作形式丰富情境性

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微写作、研学活动写作、校内活动写作、家庭社会生活写作、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形式,都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情境体验。

以微写作形式下的情境创设为例,在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例如,升国旗的时候,校长突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点了我们班一个学生的名字,请他到升旗台前去,表扬他是新生中第一个有礼貌地向校长问好的学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情境,于是语文课堂就变成了不限字数的写作课。教师要对学生有明确引导:当时,你听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周围同学的神态、动作有没有注意到?该同学上台的时候,他的神态和动作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周围有没有同学议论什么?得知真相后,你又是如何想的?对于当事者,教师要单独进行指导:听到后,你有什么反应?上台前你是怎么想的?你关注到周围同学的神态和动作了没有?如果有,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同?受到表扬后,你有什么感悟?由于情境刚刚发生,教师又进行了具体的写作指导,学生当堂成文,生动而活泼。

例1:今天举行了升旗仪式。“请七年级七班的刘××同学到升旗台前来。”校长此话一出,我们班瞬间炸开,“哎呦,刘××可摊上事了!”“你别瞎讲,万一是什么好事呢!”“怎么可能?校长叫人肯定没好事!”……各种议论声,纷纷响起。而刘××本人却左看看,右看看,磨磨蹭蹭猶豫了半天,才走向了升旗台。他忐忑地走到升旗台前,不安地四处张望。“好,今天我要表扬刘××同学,他是上一周唯一一个见到我问好的人……”这个猝不及防的反转,让我们班的学生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天呐,我都不知道哪个是校长!”“这一周我都没见过校长,怎么问好呢?”……许多人嫉妒地望着得意的刘××,而我则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向刘××同学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学生。

例2:今天,是高新中学第二次升国旗仪式,也是我最兴奋的时刻。你知道为什么吗?早晨,我的左眼皮不停地跳,我想左眼皮跳好事就要来,应该有什么好事吧!来到操场,我的心情越来越好,但是在校长总结的时候,忽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愣住了,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天啊,我没犯什么事吧?”在同学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中,我不知所措,心提到了嗓子眼,战战兢兢地走向了升旗台。可当校长让我与他上台合影并表扬我,说我是第一个向他问好的学生,他看见了我们健康积极的一面,我的心情一下放松了许多,挺起了腰板,站得端端正正,别提有多开心了。以后,我要继续保持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创设真实写作情境的过程。学生有参与、有体验,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所谓语境写作,也是如此。笔者曾经开展过多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有佳作输出,如开展“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敞开心扉 烦恼随风》之后,学生的作文《成长的烦恼》就不仅仅是罗列烦恼和诉说忧伤了,而是融入了活动收获,变烦恼为成长路上的协奏曲,为之寻到了解决的路径。再如“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花样年华 绽放美丽》开展之后,学生题为《青春无悔》的作文,既有成长的喜悦,也有对青春的认知,更多的是明确了青春与奋斗,奋斗和理想之间的关系,树立了目标,呈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写作是基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灵需要而搭建的一种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情,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也就是创设真实情境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给予思想的启迪引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知分享理论特别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为此做出积极探索和尝试。

作者单位   宝鸡高新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升格创设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