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2023-06-25汪兵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识图能力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汪兵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历史史实的体验和探索,使其明晰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相关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识图能力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历史图片是历史学科的第二门语言,通过图片可以大致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以及过程、结果。纵观近些年的中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中考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教材中的图片,从图片入手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识图能力、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识图能力的培养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识图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旧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启发学生,以图片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按部就班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产生抗拒的心理。而将识图能力的培养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便于借助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满足学习的需求

当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识图理解、思维模式、史实论证等素养的培育有着积极意义。基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及时的转变,有利于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掌握了历史识图能力,有助于开展跨学科学习,比如和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串联和互动。

二、识图能力的锻炼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体现

(一)观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观图,加强学生对历史地图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地图的类型、特点等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地图,采用不同的观图形式。比如在教学部编人教版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时,我会在课堂中出示辽、西夏、北宋并立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民族政权地理位置、都城名称以及疆域大小等,再适时设问:请问这幅地图所示的是哪个民族政权?这个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是谁?他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跟这个政权同时期的政权还有哪几个?他们又是属于哪个民族?建立者是谁?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過引导学生观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重难点,达到较好的课堂实时效果。

(二)析图

析图的过程就是对历史地图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某一地图之后,在脑海中积极调动相关的历史知识。历史地图可以反映出与历史相关的前后知识的联系,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初三复习中讲到近现代的对外开放时,教师出示图片《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与《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引起近现代对外开放的相关事件、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影响,使学生明白近现代史上这两次开放的不同:前者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后者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政府主动融入世界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两幅地图反映的主要变化有:近代对外开放主要是在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呈点状分布;现代对外开放是整个沿海地区的开放,其中又形成了三大重点开放区域。两幅地图所联系的相关事件是:前者涉及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者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沿海对外开放经历由点(经济特区)到线(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再到面(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发展过程。两幅地图所展示的不同事件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是:前者使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中国主权不断沦丧,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后者则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由此进一步阐释对外开放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在国家主权独立的情况下,对外开放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主权丧失后,对外开放主要是服务于他国的利益需求,侵犯本国利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联系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绘图

在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地图绘制,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对提高历史读图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想要绘制历史地图,学生需要在脑海中建构起地图的结构,这本身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虽然对历史绘图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不用学生精确地绘制出复杂的地图原貌,但掌握其大概的轮廓、形状及特征,对于历史学习,尤其是对于分析和解答历史地图题,还是十分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丝绸之路时,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描绘出丝绸之路路线图,并和前面所学“张骞通西域”进行对比,快速分辨这两幅地图,加强对这两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变化情况,可以让学生以北宋和南宋这两个历史时期为基准,简要画出同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块状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较深刻掌握相关知识: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先有西夏和辽,后有西夏和金;和南宋并立的政权先有西夏和金,蒙古族逐渐强大,先后吞并西夏和金,后与南宋对峙,最后完成了大一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完成中国古代历史中第三次大分裂后的大统一。

(四)“默图”

“默图”并不是将图背下来并画出来,而是要对与图片相关的历史知识了然于胸。“默图”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如果可以达到“默图”的要求,就能较熟练地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默图”不等于绘图,相比绘图而言,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默图”要求学生不仅能较熟练地掌握图形轮廓、位置信息等基本要素,更要能在此基础上,识记图中的重要地点、特征等信息,通过局部“放大”图中所呈现的历史信息,进行判断类比,进而分析得出相关的历史事件。因此,“默图”能力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在考试时考查较多、学生必备的素养。比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时,大运河示意图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并掌握大运河中的“三点四段五河”:三点即北至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是洛阳;四段从北至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这五大水系。了解了这些基本要素后,学生不仅能认识和判断这一历史事件,而且还能深入了解大运河的特点和意义:天然河道和人工河道衔接,贯通南北,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彰显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中,我们要记住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大东沟这几个重要地点,掌握战争形势发展过程:先在朝鲜半岛进行,后战火烧至我国东北和山东(环渤海地区),并逐渐逼近清政府统治中心;海上和陆上都进行了战斗。掌握以上信息,我们才能对地图所示进行正确判断,并和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进行类比:后者路线箭头指向是从中国东北延伸至朝鲜半岛,地图中重要的地点及地理标志有鸭绿江、上甘岭、汉城(今首尔)和北纬38度线。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识图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网络设备,展现多样图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设备,根据教学内容展现多样化的图片,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比如在教学“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设备展示清朝的疆域地图,加深学生对清朝的君主专制强化与清朝版图辽阔之间联系的理解。康熙时期在台湾建制,在西北边疆平定蒙古族叛乱,在东北击败沙俄的入侵;雍正勤于对帝国进行内部整顿,他完善了政治制度并着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及经济改革,迅速弥补了康熙时期因为战争而带来的经济亏空,并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进一步完善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这一地图就是对这一部分知识最好的诠释。借助网络设备,展现多样化图片,可以延展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识图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重视教材图片,提升教学高度

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立足点。因此,基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重视教材中的图片,从而提升教学的高度。

例如,在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一目时,先给学生展示课本中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的铸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作为青铜礼器,反映了商朝时期青铜工艺技法的高超。在初中历史题中,这些图片都可以展现出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时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反映了中国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和雄厚的国力。总的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教材,从教材中的图片入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讲述图片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得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基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找一张相关的图片,讲述图片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出示有关“焚书坑儒”的图片,讲述相关的秦代的故事。通过图片故事,学生认识到秦始皇统治后期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给后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能较深刻理解秦朝历经二世即亡的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愈发紧要且意义重大。基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手段,又要注意方法,从图片入手促进历史教学的高效开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华盛.初中历史读图能力培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21(07):154155.

[2]高丽华.初中历史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学时代,2020(20):86.

[3]汪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10):152153.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识图能力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认识实习的课程改革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