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需重視結構性失業 提供真正專業性培訓
2023-06-25
1.目前澳門社會的就業環境未能跟上經濟復甦的步伐,存在結構性失業問題,請具體談談這一問題的現狀及其原因何在。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澳門當前面臨不同挑戰,包括要面對博彩業結構調整、政府推動新四大產業、琴澳兩地融合發展等等,疫後新時代無可避免都需要面對結構性失業問題。
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任志宏會長:澳門現在的失業狀況表現為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相互交織、交叉和交錯之中。隨著疫情後國際產業結構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和變革,以數字經濟為特徵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對大灣區以及香港、澳門等地都帶來較大的衝擊和影響,這同時也對本地勞動力的就業素質素養方面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澳門經濟學會李振國副理事長:現在澳門旅游博彩業結構發生變化,疫情前還存在的部分博彩活動,在新的法律條文下,不能繼續營運,工作崗位消失。那麼從事這些行業的朋友就成爲了結構性失業的一員。
澳門高校研究生聯合會聯席主席承冬書博士:澳門適度多元化轉型和四大產業的提出未能使勞動力市場結構隨之改變。澳門的就業市場面臨著結構性失業問題,這意味著雇主難以找到符合其需求的員工,同時失業者也難以找到符合其技能和經驗的工作機會。
2.針對結構性失業問題,特區政府做了不少工作,您認為哪些做法富有成效?還有哪些工作可以開展?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由於受訓時間有限,受訓者變得兩頭不到岸,這些培訓只能夠增加報讀者的“可聘用性”,但並非朝向專業發展,是否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任志宏會長:加快促進與深合區以及大灣區的深度融合發展方面成績可圈可點,如加快與灣區軟規則銜接,對於本土的導遊、建築師、設計師、律師,醫師等到大灣區執業,開通一試多證制度、推進資格互認等等,都為澳門高素質就業群體打開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澳門經濟學會李振國副理事長:我認爲需要為結構性失業人士提供技能培訓計劃,並且要協助他們尋找新的工作崗位。
澳門高校研究生聯合會聯席主席承冬書博士:澳門特區政府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政府,針對結構性失業問題做了一些具有成效的做法,澳門政府可以進一步加大對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投資引導力度,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新四大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3.對於如何釋放或者創造更多合適的崗位給澳門本地居民就業,您還有何好的建議?其他國家或臨近地區有無好的做法值得澳門借鑒?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特區政府必須要善用土地儲備規劃,大力招商引資吸引海外及內地的優秀企業進駐澳門,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以及撥地鼓勵環保、能源再生等項目,增加市場板塊,方能夠創造更多就業職位。
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任志宏會長:我覺得為了進一步增強澳門的國際競爭力,在總體就業政策上,還可以實施分層、分類、分級的多元化和多層次就業政策。在這一點上,新加坡的經驗值得借鑒。
澳門經濟學會李振國副理事長:我認爲需要依靠六大博彩企業釋放多些非博彩的工作崗位,期待博采企業在非博彩項目的投資,能夠為澳門本地居民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帶動就業市場,對口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
澳門高校研究生聯合會聯席主席承冬書博士:發展新興產業:政府可以通過引進新興產業,如數字經濟、生物科技等,來擴大澳門的經濟基礎和就業市場。澳門地少人密,傳統行業並不適合澳門,唯有目前的數字經濟和高科技可以在澳門有發展機會。
4.您認為社會企業可以助力解決這一問題嗎?如果可以,目前澳門的社會企業可以如何改進,去助力解決這一社會問題?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促進社會服務產業化,能夠創造新的經濟板塊、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加大社會服務的投入,亦能夠增加大量就業崗位,為我們的年青人創造更多職業出路。
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任志宏會長:社會企業對於穩定澳門的就業群體構造和有序的就業環境非常有必要的,我認為澳門發展社會企業的主要作用是能夠成為社區需求的紐帶、利益分享的平台,還可成為人力資源開發的孵化器。在這方面,澳門可以結合自身的城市運行特點。走出具有自身特點的微型城市的社會治理模式。
澳門經濟學會李振國副理事長:澳門有不少大型的社團組織,是否能夠增加聘用本地的失業人士,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失業人士?建議在招聘人員方面更加公開透明,為解決澳門結構性失業問題出一份力。
澳門高校研究生聯合會聯席主席承冬書博士:我認為澳門的社會企業有潛力助力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社會企業可以與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等合作,共同合作與聯盟開展項目,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這樣可以整合資源,發揮各方的優勢,形成合力。
5.如何增強澳門本地居民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參考鄰近地區做法,香港多年前已成立僱員再培訓局,透過政府統籌與教育機構合作,為應屆畢業生和失業人士提供專業培訓及職業階梯,尤其應根據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以及市場需要去釐定課程內容,非常值得澳門參考借鑒。
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任志宏會長:有效對接大灣區的人才政策。發揮澳門本土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在大灣區美食等細分領域形成澳門美食之都行業標準,加大力度與廣東“粵菜師傅”等灣區人才工程的對接力度,進而帶動勞動就業鏈、人才鏈、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深度銜接。
澳門經濟學會李振國副理事長:澳門在職、技術或職業培訓方面與鄰近相比較落後,建議特區政府和内地的有關機構合辦培訓課程,使澳門市民,不止是失業人士,可以在内地接受培訓,拿到相關資歷認可證書,提高勞動技能。
澳門高校研究生聯合會聯席主席承冬書博士:澳門特區政府可以集中在新四大產業方面的初創企業提供創業支援,鼓勵澳門本地居民成為新四大產業領域的自主創業者。
今次的探討,各位嘉賓積極建言獻策,其中不少意見可謂反映了失業者的聲音,大家所給出的解決方案不乏真知灼見。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爲:特區政府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這一重大現實問題上,做了大量、積極和有價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澳門的民生福祉。
特區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必須要針對“結構性失業問題”對症下藥,採取徹底和具針對性的措施。當務之急是特區政府應該加大對失業者的扶持力度,重新整合資源。目前的帶津培訓,由於受訓時間有限,或許只能夠增加報讀者的“可聘用性”,並非能夠朝向專業化發展,對於解決再就業的成效有改進的空間。
澳門作為一個微型城市體,為保證本土居民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不受影響,特區政府一直恪守輸入外地雇員僅為臨時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政策,這樣做是有其道理的。但為了進一步增強澳門的國際競爭力,在總體就業政策上,新加坡的經驗值得借鑒,可以實施分層、分類、分級的多元化和多層次就業政策。此外社會企業對於穩定澳門的就業群體構造和有序的就業環境非常有必要,澳門作為一個高度服務型社會,迫切需要社會各種力量參與其中。社會企業既追求社會價值,也追求經濟價值,對於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的結構性失業問題終將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