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百万网友来“蹭课”手绘六百张图给儿子讲古建筑,这个爸爸牛!
2023-06-25子衿
子衿
北京四合院高级在哪里?如何区分亭台楼阁轩榭斋?为什么江南园林那么小巧玲珑?中国佛塔的样式是怎么形成的?为了让两个儿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北京70后爸爸手绘建筑图600多张,创作视频260多条,内容涵盖园林、古塔、石窟、民居等,“杨爸图说”被网友称为“儿童版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
为培养儿子对古建筑的兴趣,他不仅带他们去看古建筑,还把复杂的古建筑结构拆解和简化,边画边讲给儿子们听
44岁的杨大炜是湖北黄冈人,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设计专业,是一名设计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杨大炜从小喜欢绘画,爱读唐诗宋词。大学期间,他迷上了与设计不太搭边的古建筑艺术。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开启自己的事业,组建了温馨甜蜜的家,有了两个儿子。
杨大炜酷爱旅行,每到周末都会抽出时间,跟妻子一道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因为喜欢古建筑,他选择的目的地以人文古迹为主,希望孩子们也能喜欢上这些。
起初,每到一处,杨大炜对着文物古迹看得津津有味,两个儿子却在一旁“度时如年”。这样几次之后,妻子开始抱怨:“那些寺庙,你去一个两个得了,怎么还乐此不疲?孩子们喜欢的是游乐场、沙滩和动画片,而不是冷冰冰的建筑。”
妻子的话提醒了杨大炜,古建筑虽然美,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有限,得想个办法让他们看明白、感兴趣才行。
经过思考,杨大炜决定结合自己的专长,把复杂的古建筑结构拆解和简化后,边画边讲给儿子们听。这一招还真管用。在杨大炜的引导下,再去寺庙的时候,孩子看出了一些门道,渐渐对古建筑产生了兴趣。
刚开始,由于孩子尚小,游玩地点主要以北京周边的古建筑为主。几年下来,杨大炜和儿子们几乎踏遍了北京周边的山山水水,去过不下1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地方,更是去过不止一次。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故宫怎么有这么多屋顶?”“宫殿大门上为什么要放钉子?”“北京四合院是怎么盖起来的?”
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杨大炜拿起毛笔在纸上画起来,一边拆解古建筑的结构,一边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建。由于事先做足了功课,杨大炜总能把枯燥的古建筑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两个孩子听得兴趣盎然,也拿起画笔像模像样地画起来。
待孩子们稍大一些,杨大炜和妻子就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带他们去外地游玩。那些人少又有艺术气息的地方,是他们优先选择的对象。杨大炜认为,有一些知识可能要等孩子大了才会理解,但他现在可以把孩子带到好的氛围里,让他们接受古建筑艺术的熏陶。
有一次,他们一家去寻访山西的一座寺院。那座寺院不对外开放,父子仨实在想看,就趴在大门上,透过门缝往里看。正当他们讨论寺里一处建筑时,一个和尚突然朝他们走过来。
杨大炜以为人家要赶他们走,正想求情,没想到两个儿子先开了口,礼貌地解释原因。这人是寺院的方丈,了解他们一家的目的后,热情地带他们里里外外参观了一遍,不仅耐心地給他们讲解,还拿出水果给两个孩子吃。
“这样的寻访,既增长见识,又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对他们成长非常有好处。”杨大炜说。
跟儿子一起制作古建筑视频,虽然浏览量时好时坏,但看到儿子对古建筑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他觉得目的达到了
2020年4月,杨大炜开始让两个儿子做主角,把自己给儿子画图讲古建筑的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短视频。
视频的开头,常由11岁的大儿子提出一些看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由此带入剧情,引发人们的共鸣。而视频的结尾,大多由7岁的小儿子说一句搞笑的话,对老爸的讲解进行评论,童言无忌引人发笑。
他们制作的第一期视频,是解释“天圆地方”的问题。大儿子开头提问:“爸爸,为什么房子是一层圆的一层方的呀?”杨大炜一边画图,一边讲解,只用30多秒,就把相关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
简短新颖的形式,生动有趣的讲解,让两个儿子直呼过瘾。接着,杨大炜趁热打铁,又接连制作了几条短视频,效果都不错。
为了体现中国古建筑的韵味,杨大炜选择用表现力更强的毛笔作画。视频中要保证人不入镜和画不变形,作画的姿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并且每一次的姿势都不尽相同。而要让大家对冷门的古建筑知识听得懂又感兴趣,就必须有创新、接地气,但古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它有“高冷”的一面,杨大炜为此在语言组织、形象表达上下了不少功夫。
他和儿子一道创作出的视频在家长群里分享后,刚开始并没引起多大反响,只是偶尔有人点个赞。他们不气馁,继续录制,继续分享。一段时间后,看的人渐渐多了,大家建议他把这些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让更多的人感受古建筑的美。
于是,杨大炜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杨爸图说”,开始发布视频。
那段时间,两个儿子的积极性很高,杨大炜制作视频也很勤奋,一天发一条,有时两三条。虽然浏览量时好时坏,但看到儿子对古建筑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杨大炜觉得目的达到了。
手绘建筑图600多张,创作视频260多条,内容涵盖园林、古塔、石窟、民居等,“杨爸图说”被网友称为“儿童版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
真正引起网友关注的,是杨大炜“盖”北京四合院的视频。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为啥北京人都住这破房子呀?”杨大炜笑了:“这可不是破房子,这是北京的四合院,高级着呢。”
为了向儿子解释“破房子”的高级,杨大炜用毛笔在纸上“盖”起了一座四合院。视频中,他一边勾勒线条,一边解说。画到耳房,他说它们像正房的两只耳朵,可以做卧室和书房;厢房是孩子们长大后住的地方,一般大的孩子住在东厢房,小的孩子住西厢房。
最有意思的是四合院的大门,杨大炜解释,通常门板外面越宽敞,档次就越高:大门是一个一开间的小房子,把门板安装在最里面的柱子上,寓意“广亮大门”;如果将门板往前挪一格,安装在中间柱子上,就叫“金柱大门”;门板安装在最外面的柱子上,则叫“蛮子门”。
杨大炜进一步解释,大门是给外人看的,一般比较低调,第二道垂花门则极尽华丽,“一般有两个屋顶,一个是屋脊悬山顶,一个是卷棚顶,这叫一殿一卷,而垂花就是把最外侧的两根檐柱截断,柱头做雕花,所以叫垂花。”他还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解释了两道门之间的关联。
四合院是中国典型的建筑,但很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讲究。杨大炜用很短的时间就讲清楚了它的构造和各个房间的关系,让人耳目一新。
很快,这条视频获赞54.2万次,收藏者8.7万,也让杨大炜的账号涨粉1万多。有网友评价:“画得细致,讲得清楚,风俗民情和历史文化都包含了。”有网友称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师讲得好。”也有网友感叹:“看了视频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您的孩子太有福气了,有个好爸爸,希望他们都健康成长。”
除了四合院,另一条题为“中国古建的奥妙”的视频,也受到网友的热捧。在这个视频中,杨大炜用129秒时间,把一棵大树如何变成华表、牌坊、楼阁、城门、钟鼓楼的过程,讲解得妙趣横生。
杨大炜说:“把一棵大树的树干砍削做成柱子,立于地上来观察柱子的影子,就成为表木。表木插上木板立于路口、桥头、城门成为标记,这就是华表。两个华表连起来就是一个牌坊,最简单的牌坊就是两根立柱的连接,而上面加上斗拱和小屋顶,就是牌楼。中国古建筑有一根柱子的华表,也有72根柱子的太和殿。华表可以很单纯,也可以很宏大,表面看差不多,实际上千变万化。”
这条视频播出后,网友纷纷表示:“由点及面,生动形象,易学易记。”“讲解精妙,化繁为简。”
在“杨爸图说”账号里,像这样的作品很多。“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合院式房屋?”“如何区分亭台楼阁轩榭斋?”“为什么江南园林那么小巧玲珑?”“中国佛塔的样式是怎么形成的?”……这些视频别开生面,让人们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轻松获得古建筑的历史文化知识。
如今,杨大炜已经手绘建筑图600多张,创作视频260多条,内容涵盖园林、古塔、石窟、民居等,“杨爸图说”被网友称为“儿童版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
在他的影响下,不仅两个儿子开始对古建筑产生兴趣,而且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开始关注他——他的粉丝增长到100多万,这当中既有家长、青少年學生,也有教师、导游。
杨大炜创作古建设视频的初衷,是让儿子了解古建筑文化,如今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古建筑知识,他打算再讲讲古诗词里的古建筑,还计划讲古代服饰、书法、生活方式等。除此以外,他还准备写一本有关古建筑审美方面的书,吸引更多人发现古建筑的美。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