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欧设计理念对我国关怀设计发展的启示研究

2023-06-25吴依亭

艺术科技 2023年9期

摘要:在设计伦理和设计关怀语境下,北欧设计一直被视为典范。北欧设计以其简洁、实用、自然和人性化的独特风格,以及对人文关怀的深入探索而闻名于世。此外,北欧设计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及对人类需求和价值观的尊重。北欧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与中国传统思维有许多共通之处,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和共存,也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价值观。目前,我国的关怀设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尽管在某些设计领域将人文关怀融入设计已受到重视,但大众接触到的相关作品仍然存在不足。文章对北欧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进行剖析,探索其与中国传统思维的共通之处,并总结其成功经验,探讨中国关怀设计未来的发展道路,即构建更加灵活的关怀设计模式及体系,重视设计的实用性和人性化,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尊重人类需求和价值观,以及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价值观。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怀设计,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同时,需要加强设计学科建设及跨学科人才培养,推动关怀设计不断发展,为构建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北欧设计;关怀设计;人文功能主义;可持续发展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9-0-03

0 引言

“关怀设计”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其涵盖了包容、平等、减负等思想理念。关怀设计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交互设计等。该概念最早由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主张设计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广大人民,设计应该考虑到为特殊人群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1]。

北欧地区的关怀设计萌芽于19世纪末北欧民族浪漫主义运动的艺术作品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北欧已形成了典范式的关怀设计理念。人们对设计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我国的关怀设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面向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关怀设计在近20年有所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由于北欧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契合之处,我国的关怀设计可以适度借鉴北欧设计理念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北欧设计为何在早期就产生了人文关怀萌芽,关怀设计在北欧地区如何演化,我国关怀设计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可以从他国经验中获得哪些启示来应对这些挑战。

1 溯源北欧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北欧地區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相较于欧洲大陆中心较为偏远,因此该地区与外部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导致当地的文化和技术发展进程缓慢。然而,这种地理环境也为该地区的自给自足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当地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此外,北欧地区寒冷而阴暗的冬季让人们更加珍视温馨的家庭生活,因此,家居设计成为北欧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欧设计注重家具和日用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非常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和美感以及居住者的感受。这种注重居住者感受的设计理念,在北欧地区形成了独特的Hygge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这一理念也被广泛应用在北欧设计中。

在宗教和文化方面,北欧国家普遍信奉路德宗。这种信仰孕育了北欧人的坚实、勤奋、朴素的国民性格,并使该地区更早关注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此外,北欧人的文化背景中还流淌着平等包容的民族柔性,其中瑞典人经常提到的“Lagom”一词就是很好的例子。Lagom文化贯穿于北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际交往、工作态度等。瑞典家居品牌宜家(IKEA)为了更好地体现Lagom文化,在其官网上设立了“宜家有度生活社区(IKEA Live Lagom Community)”页面,以展示如何将二手产品变得更美观和实用,倡导低碳健康的生活态度。另外,“Fika”也是瑞典文化的一个代表现象,体现了瑞典人对美好时光的珍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是这些温暖的文化基因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北欧设计,使其呈现出包容、友好的姿态。

根据历史背景,19世纪末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的新艺术运动思潮对北欧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时期,瑞典画家卡尔·拉森(Carl Larsson)的画册《家》(Ett hem)是值得一提的代表作。在这幅画中,室内采用简洁的家具和装饰以及素雅的色调,体现了对贵族生活的反对和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这种去繁从简的风格被认为是北欧现代设计的早期来源之一。同时,瑞典著名作家爱伦·凯(Ellen Key)出版了《为所有人的美》(Skönhet för alla)。在这本书中,她将设计与伦理结合起来,提倡设计应该秉持平等原则。这一观点在该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使设计师们一直坚持设计平等的理念[2]180。

综上,可以得出北欧设计的主旨理念是简约、实用、经济,同时在设计中展现着人文关怀,关注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体现出北欧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2 关怀设计在北欧地区的发展与衍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关怀设计在北欧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功能主义、无障碍设计、人机工程学、全适性设计,其间产生了有机设计观、可持续发展设计观等重要设计理念。

2.1 从特殊群体到多元群体

北欧设计一直以包容性为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二战后,大量残障人士需要救助,包括产品、住所和公共空间上的需求,因此北欧地区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北欧地区的设计师们开始注重研究人机工程学,这时他们逐渐发现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人体生理尺寸因素,可以更好地设计适合人们使用的产品。然而,深入探索人机工程学后,设计师们意识到,仅仅面向残障人士的设计是不够的,有“特殊需求”的用户也是值得研究的对象。通过开发面向他们的设计,用户可以延伸至更广泛的人群,因此全适性设计的理念逐渐形成。2004年,欧洲设计与残疾研究所(EIDD)在斯德哥尔摩的年会上通过了全适性设计的宣言,旨在提供一个人人皆可参与并获得高质量生活的愿景。从无障碍设计,到人机工程学,再到全适性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设计思想的演化,即从为特殊人群进行特殊设计,到为最广泛的多元化群体提供服务[2]181。

2.2 从关注人到关注环境

北欧地区气候寒冷、森林茂密,所以除了关注人的需求之外,其设计还尊重自然环境,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设计观的体现。在建筑设计方面,许多建筑物是根据地形和地貌特征修建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例如,由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Snøhetta)设计的Tungestølen木屋,采用全木结构建造,其独特的设计与周围的山野景观和地貌特征相呼应。

北欧设计理念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还体现在对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尊重,而这本身也是对人的尊重[3]。北欧人的日常生活和设计领域普遍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尤其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这种理念促成了北欧设计简洁实用的风格,被广泛赞誉。

北欧设计尊重本土传统文化,还富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感,这些特征使其得以持续发展、经久不衰。这样的设计思想丰富了人文关怀设计的内核。

3 当前我国关怀设计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设计模式欠灵活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土地,社会群体错综复杂,由此导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国内设计产业中,通常会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年龄特征和需求进行设计,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新兴社会群体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居女性等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些群体的生理和情感需求既有共性也有细微差别。然而,一些设计者忽略了这些群体的特殊需求,试图将设计统一为一套扁平化的模式。此外,我国设计行业还需要应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带来的难题,这意味着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不应将设计变为单一的功利化、模式化的产物。

总之,设计者应该深入了解具体需求,灵活调整设计模式,将客户的需求和社会责任融入设计过程中,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应对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和各具特色的地域风土人情。

3.2 设计伦理需系统化

目前,建筑与环境设计、产品与包装设计这两个设计领域对关怀设计理念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他设计领域。这说明,在这两个领域中,设计师更重视人的需求、环保等因素,并努力将这些因素融入设计中,从而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和人性化。

然而,其他设计领域对关怀设计理念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例如,服装设计不仅应该考虑人们的着装需求,还应该关注取材的环保问题。又如,网页及应用程序交互设计除了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用户的使用需求,特别是针对高龄用户的设计。

总之,在所有设计领域中,体现人文关怀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设计师们应该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尊重环境和人文价值观,同时努力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观,以推动设计行业朝着更人性化、环保的方向发展。

4 北欧设计理念对我国关怀设计发展的启示

4.1 立足于传统文化

北欧设计与当地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紧密联系,为其成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北欧设计中,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自然材料和人文主义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现代表达方式,同时也在反思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许多能够为现代设计所用的哲学元素。例如中庸之道、五行学说、阴阳哲学、易经等,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其中的中庸之道、道法自然思想与北欧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4]。在现代设计中,这些元素可以被巧妙地运用,融入设计中,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促进关怀设计和绿色设计的积极发展。

通过借鉴北欧设计的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元素,我国设计可以实现对人文主义的关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4.2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北欧设计的成功,与当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地域特色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北欧人注重自然、环保和健康,强调平等、包容和人文关怀,这些价值观贯穿在他们的设计理念和作品中。此外,北欧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元素也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与北欧地区相比,中国社会的群体复杂性和多样性更为突出,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需求差异极大。因此,在借鉴北欧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中国设计师应该注重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关注人们对设计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异化设计。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和社会新兴、热门的一些特殊群体,实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发掘设计的新灵感和可能性,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4.3 加强设计学科建设

北欧地区对设计教育的关注度向来很高。早在19世纪40年代,丹麦和瑞典就设立了专门的工艺与设计学院。位于瑞典的两所设计学院至今仍存在,分别是瑞典国立艺术与设计大学(Konstfack)和哥德堡大学设计与工艺学院(HDK)[5]。在芬兰赫尔辛基,存在一个极具能量的设计教育金三角——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设计教育金三角是由设计、商业和科技组成的,这种三位一体的革命性设计教育为芬兰培养出许多设计大师[6]。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北欧艺术设计高校的办学经验,加强设计学院建设,在教学中融入设计伦理及思想内容,将设计与科技、商业、社會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相融合,培养出跨学科的综合设计人才。

5 结语

关怀设计的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我国可以借鉴北欧充满人性关怀的设计,同时也需要随时关注社会变革对关怀设计的影响。尽管我国对关怀设计理念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由于我国庞大的设计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关怀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在未来,基于人文关怀视角的设计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新兴阶层的新需求、设计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等,因此,设计师必须立足当下,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2-13.

[2] 李一城.北欧社会的设计伦理与关怀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6):179-182.

[3] 李寅,余敏.浅析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的人文功能主义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62-163.

[4] 顾群业,王拓.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反思[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4):48-49.

[5] 拉塞·布伦斯特伦.瑞典设计:一段历史[M].伦敦: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2019:13-14.

[6] 王绍强.漫步芬兰设计:人人都是设计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0-52.

作者简介:吴依亭(2000—),女,四川自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