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遗址公园教学案例研究

2023-06-25王维周蕾周秀慧

艺术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民族复兴荆州

王维 周蕾 周秀慧

摘要:新时期国家的国际地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历史底蕴等非物质文化同样能彰显大国气派。荆州是我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璀璨的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禹划九州,始有荆州”,历史文化的时代更替形成了如今的一座座遗址,其平凡的外观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因此,遗址资源具有时间跨度上的丰富性与经典文化的代表性,如何挖掘遗址内在的文化记忆,对彰显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以弘扬我国璀璨历史文化为目标,以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爱国情怀为切入点,以荆州为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案例,探讨遗址公园建设,重现历史文化的绚烂魅力。研究发现当今遗址公园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导致保护不力、城市对遗址的定位不准确、遗址公园与旅游资源的联动性不强、遗址公园设计缺乏个性等问题,导致现代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薄弱,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较低,在输入文化面前缺乏自信。基于此,文章提出将遗址文化挖掘与遗址公园设计相结合、将遗址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遗址文化展示与城市价值观建设相结合、将遗址文化宣传与研学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遗址公园建设手段,激活遗址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硬实力的双重复兴。

关键词:文化强国;遗址公园;民族复兴;荆州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9-00-03

0 引言

遗址是祖先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遗存。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艺术和历史等方面有巨大的研究价值[1]。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餐文化”的日益渗透,遗址文化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受到重视,发展文化成为建设强国的关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爱国情怀的培育同样要从娃娃抓起。当今教育需要融入大量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研究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入手,以荆州遗址文化保护与开发为例,分析遗址公园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希望进一步推动遗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随着遗址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国家软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遗址公园也应运而生,成为历史文化保护与发扬的现实载体。遗址公园既具有展示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功能,又具有公园休闲娱乐的特征[2],能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文娱设施需求与传统文化挖掘的历史载体需求。推动遗址公园建设,重现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打造多样的城市文化,对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1 荆州片区遗址特点

荆州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遗址众多。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定都江陵,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大约历经了20余代楚王和400多年的时间,创造出的楚文化可以与古希腊的雅典文化相媲美。后来,楚纪南城土崩瓦解,江陵城则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时期的江陵城更是全国十大商会城市之一。唐代,荆州与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并称为“天下五大都市”[3]。时过境迁后,今人该如何追溯历史,感受祖先文化?可以通过这一个个蕴藏丰富的古代遗址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培养现代人的国家认同感。

荆州的纪南城、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和天星观等遗址都在荆州市的郊区地带,城市建设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影响较小,在长期的边缘化发展时期,遗址与乡村要素混杂,大多为原始山丘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完整性。与之相比,西安的遗址大多分布在市区,市区的现代化建设与遗址保护产生矛盾,导致遗址保护的难度加大[4]。随着城镇建设的逐步扩张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在协调遗址文化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需求方面,遗址公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遗址公园既能满足城市建设对绿地、公园、广场等休闲空间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历史遗址不受现代建设的侵扰;其既是市民日常休闲的娱乐场所,又是城市彰显文化魅力的窗口。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遗址公园建设是协调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最优路径,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受制于政府财政支出乏力、思维观念唯GDP论英雄、遗址公园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因素,遗址公园的建设滞后。遗址受到城镇建设和农业耕作活动的侵扰,遗址文化原真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往往出现“先破坏、后修复”的不利局面。

2.1 思想观念落后导致保护不力

首先,荆州遗址片区大多处于郊区、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全,在遗址上乱搭乱盖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遗址保护申请经费,却又不愿意将申请到的经费投入遗址保护。其次,考古发掘滞后于盗墓者,抢救性挖掘现象层出不穷。荆州遗址片区存在大量的古墓,由于政府考古挖掘行动的滞后,因此出现大量抢救性挖掘事件,导致大量珍稀遗址内部的结构与文物受到损坏。考古挖掘对遗址公园的建设同样重要,不但能保护地下文物,也可以为遗址公园建设的用地布局和价值核定提供基础信息。考古发掘能为遗址历史提供佐证,为城郭类遗址的修复提供线路参考,同时为不同时期遗址文化的展示提供依据。

2.2 城市对遗址的定位不准确

遗址通常位于现代城市的郊区或乡镇区域,保护开发活动滞后于现代城市建设。因此,乡镇政府应该成为遗址发现、保护、开发的主力军。而现今政府仅仅维持遗址原状而不进行城镇建设活动,由于遗址与农田区域的严重重叠,因此遗址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存在矛盾,大量的私人建筑和农耕用地延伸进入遗址保护区域,破坏了遗址原生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盗墓贼入侵的风险。另外,遗址片区行政分割现象严重,有的遗址保护范围涉及2~3个行政区域,各个区域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导致遗址保护行政分割,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遗址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需要正确对待,协同各级部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保护历史记忆,为子孙后代留下文脉根基。

2.3 遗址公园与旅游资源的联动性不强

由于国家财政拨款对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发支持力度有限,因此只有引入社会力量,整合城市多元景观资源,形成抱团取暖的发展态势,才可能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大景区周边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最终形成“先富带动后富、最后一同致富”的遗址公园建设全面开花局面。案例地荆州片区遗址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遗址公园建设参差不齐,且缺少如武当山、泰山、黄山等巨型景观资源的支撑。虽然拥有众多外城羡煞的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等稀缺资源,但是由于景点开发不完善、旅游资源未经整合、知名度欠佳等不利因素,荆州片区的遗址资源未能发挥出对城市经济的带动效应,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城市投资不再向遗址公园建设倾斜。应健全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工作机制,整合区域大、中、小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大代小、以强扶弱的帮扶格局,将遗址公园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2.4 遗址公园设计缺乏个性

遗址文化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对展示区域深厚文化底蕴意义重大。但由于商业设计的浮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过度开发,因此遗址公园建设同质化问题严重,致使游客出现审美疲劳,缺乏吸引力。遗址公园分为建筑类遗址公园、城市类遗址公园、园林类遗址公园、陵寝类遗址公园、活动类遗址公园和事件类遗址公园等,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不同事件均可以成为遗址文化挖掘的立足点。大多数遗址公园选择以呈现遗址文化为主,充分挖掘遗址背后的文化,但忽视了遗址场所和遗址本体的重要性,导致遗址公园建设内涵有余而承载不足,游客无法身临其境感知文化魅力。

3 应对策略

为切实解决遗址公园建设面临的政府支持不足、资金来源稀少、市场基础薄弱等问题,首先要深挖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明显、元素丰富和功能完善的遗址公园设计框架。然后将遗址公园建设的文化内涵与游憩功能相结合,在增强地区居民文化教育意义的同时,丰富区域游憩场所和景观类型。最后发挥遗址公园的市场效应,结合中小学研学旅行、大专院校研学实践等相关活动,与区域其他景區关联合作,形成供需匹配的文化旅游线路,解决遗址文化保护所需的资金问题。

3.1 将遗址文化挖掘与遗址公园设计相结合

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要求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遗址文化的挖掘、修复、展示等功能。面对现今“千址一面”的困局,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首先要建立在独特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通过对遗址进行空间维护、环境修复、现场还原、场馆建设等一系列活动,有计划、有顺序、有时序地将遗址文化内涵及相关场所展现给观众。另外,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还应考虑遗址周边环境,如荆州大部分遗址处于农田包围之中,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整体控制,还原式建设遗址核心区域,保护性建设遗址控制区域,使遗址周边区域的自然景象和建筑风格等符合遗址本体文化内涵,实现对遗址文化的浸入式展示。对于一些已经破败的遗址,可以在深入勘察和论证遗址文化的基础上,改造或拆除遗址控制区域内外部文化入侵物或者现代社会残留物,并根据相关历史文献修复遗址本体。

3.2 将遗址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遗址作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朝代更替与历史交错演变中,散落于广阔的乡村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如何提升乡村人民生活品质,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通过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地区农民生活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非物质文化需求成了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在日常劳作之余,饭后闲暇之时,舒适的集会、休闲、娱乐场所成了村民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基于此,乡村地区遗址公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且势在必行,其不仅为乡村地区提供了稀缺的公共活动场所,丰富了村民对现代场所的需求,还为乡村地区增添了景观类型,增强了乡村生活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集聚于此,共同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3.3 将遗址文化展示与城市价值观建设相结合

城市价值观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与灵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苦奋斗,我国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提升,基本实现了物质脱贫和全面小康,文化自觉自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大力推进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而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5]。以遗址文化为城市文化IP的优势在于既能区别于其他城市,形成记忆点,又能传承城市文脉,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为城市建设增添精神活力。因此,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仅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优良场所,而且加强了当地居民本土文化认知与认同感的培养,在促进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提升的同时,实现了遗址文化的保护与宣传。

3.4 将遗址文化宣传与研学教育活动相结合

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活动包含遗址的发掘、保护、修复等程序,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不仅仅需要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还需要资金支持。笔者认为将遗址文化宣传与研学教育活动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社会力量的引进,还有利于遗址历史文化教育意义的传播。在遗址开发初期,引进社会资金或政府投入,形成遗址展示的窗口效应,通过旅游开发与研学教育等付费活动的开展,实现遗址公园建设投入与收入的基本平衡。后期根据市场需求,在盈利增加的同时,扩大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范围。最终,通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实现遗址公园建设目的,实现旅游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活化遗址形象,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荆州遗址分布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探究了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遗址公园建设对我国历史的保护与传播效应,以及对新时代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遗址公园建设对强化区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存在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成就忽视文化保护、轻视遗址历史文化底蕴追求现代“快餐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遗址公园建设千篇一律等问题。遗址大多处于荒废或者打围状态,未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将遗址公园保护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城市价值观培育、研学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应对策略,真正使遗址公园建设为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服务。因势利导建设遗址公园能重现我国辉煌的历史,增强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梁志刚.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

[2] 马越.西安曲江园林风景区古今植物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213-217.

[3] 沈力源.唐大明宫遗址在西安城市中的角色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 胡畔.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7.

[5] 王军.遗址公园模式在城市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9):50-57.

作者简介:王维(1989—),男,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地理研学、区域时空过程分析。

周蕾(1989—),女,河北衡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现象分析。

周秀慧(1963—),女,山东聊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学。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民族复兴荆州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崛起的荆州诗歌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