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修养
2023-06-23刘学明
刘学明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为别人着想的习惯。”这是叶圣陶经常对子孙后代说的一句话。
孙女叶小沫至今还记得,幼年时,爷爷更喜欢教她的不是读书写文章,而是为人处世的一些习惯和做法。比如递给别人刀子的时候,要把刀柄对着对方,这样对方才好接手;放餐具碗筷時,筷子一定要放在碟子的右面,调羹的把儿要一顺儿向右,为的是让用餐的人拿起来顺手;在公共场所,走路的脚步要轻,关门的动作要轻,放东西的声音也要轻,为的是不影响到其他人。等到叶小沫当了编辑,爷爷又告诉她:写文章要为读者着想,句子要通顺;抄写稿子要为排字工人着想,字要写得工整;写信封的时候,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一定要写清楚,为的是方便邮递员投递;稿子发表了要为作者着想,尽快寄稿费。
有个学生陪季羡林到一家邮政营业厅办事,发现季羡林每次开门,总是向外拉,从不向里推。他不解地问:“季老师,向里推门不是更方便更省力吗?您为什么总是要拉呢?”季羡林笑着说:“对于我自己来说,向里推门当然更方便,但如果里面有人正要出来,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推门不是很容易撞到别人吗?而向外面拉门,既避免了撞到从里面出来的人,还为从里面出来的人开了门,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学者黄金陵曾在书中回忆过一件往事:在一次学术会议期间,他与物理学家徐光宪同住一室。会议闭幕的前一天晚上,徐光宪熬夜写致辞。黄金陵因为太困,就先睡下了。等到半夜醒来,他惊讶地发现桌前没有人影,而洗手间却亮着灯。他走近一看,只见徐光宪坐在洗手间一张小凳子上,将稿纸铺在膝盖上,正借助微弱的灯光俯首疾书。黄金陵不解地问:“徐老师,你怎么在这里写字,赶紧出来。”徐光宪笑了笑,轻声说:“待在这里也很方便的,你继续睡,明天的会要开很久呢。”这时黄金陵才恍然大悟,原来,徐光宪是怕打扰他休息,才特意躲进狭小的洗手间工作的。
于细微处见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总不忘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考虑怎样予人方便,怎样不给他人添麻烦,天长日久则形成良好的习惯。
(编辑 兔咪/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