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重塑乡村精神的时代画卷
2023-06-22曾强
曾强
《人间芳华》重点描写了北方的一个古老村邑,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一班矢志重塑乡村精神、彻底改变乡村面貌的干部引导和带领下,艰难实现“凤凰涅槃”的全过程。这部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也是作家庞善强历经两年半时间深入“双扎”走访调研,倾心描绘的一段颇具特色的时代画卷。
高尚情怀的精神共振
小说主角梅奕瀚就任县委主要领导后,从来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其父母年近耄耋,仍然克勤克俭,自食其力,对他影响至深,他也因此把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梅奕瀚熟稔传统文化,倾慕先贤高德,从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梅奕瀚主政一方,走街头、坐炕头、进地头,以实际行动搞调研,立主业、施德政、担使命。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芦草”精神的共鸣共振: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了,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优秀人才得到了重用,广大群众的凝聚力得到提升,如此,乡村振兴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
陈志远人穷志不穷。组织认定他家是贫困户,但他拒绝给予的种种实惠。他乐于助人。同学姚志强得病故去,因为治病,本来捉襟见肘的家庭无力安葬,陈志远就把自己打工积攒的钱拿来,还把其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供养。他以质朴的品德、担当的情怀,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支持和信赖,撑起了村委会主任和支书的担子。作品塑造这样一个为人正派,乐于干事,团结带领全村人致富的典型,凸显了新时代青年基层干部铭记“初心”,甘于奉献、勇担责任、继往开来的形象,给读者带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
典型形象的精心刻画
《人间芳华》还精心刻画了众多角色各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大学教授范筱璇是一位典型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学者。她的几次出场,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对群众实际生活的最初考察,使她信心低落;感受到乡村的发展变化后,她开始重拾信心;看到农村大有可为,她逐步主动助力“三农”发展。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为文本增添了学术底色,使学院派的论文真正写在了大地之上,贴近了人民生活,还为“三农”产学研的科技规划和发展做了重要铺垫。
王春生原是一名乡村教师,后来却变成了浑浑噩噩、擅于编唱“山曲”的醉鬼。作家通过一曲曲直击山村现实根本、透析事实真相的“山曲”,描绘出了一个看似麻木、实际自我觉醒的灵魂,他的每次出现都使作品变得诡异、奇崛,也变得生动、鲜活,增添了底层社会潜藏的逻辑性、正义性和思想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
马文涛是一个颇具服务意识的乡党委干部。他真诚服务,勤于奔走,努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小说通过他帮助群众因地制宜种植蔬菜取得成功,成为全县重要的黄花生产基地,从而刻画了一位乡镇干部甘于奉献、积极服务群众的典型形象,也展示了一位基层年轻干部久经历练的成熟过程。
作品中还成功塑造了二十多位个性鲜明、生动鲜活的人物。如月城村利欲熏心、贪赃枉法的干部孙财旺;耍泼使赖极力维护个人利益的妇女陶利;县“黄花办”主任皇甫一南,驻村干部乔日娜;乡村致富能人薛存三;心系黄花的民营企业家唐逸;代表农村文化格调和特点的陈德懋,黄花女黄雅萱,具有大学生身份的秦克勤等等,都为作品增色不少。
文学手段的充分应用
纪实小说不同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题材”。而纪实小说是将事实材料经过艺术概括、提炼和虚构而创作成的现实题材小说。《人间芳华》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资料的详略选择。小说描写平邑县历经十年时间整体实现脱贫致富,不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以一个村子为解剖标本,紧紧围绕是不是贫困、贫困到什么程度、如何改变贫困;能不能发展黄花产业、怎么发展黄花产业、如何做大做强黄花产业这两个核心,描绘得相当精细,制造出的矛盾、冲突也持续不断,这是详写。不过一个县的经济发展,肯定不是单一产业,不是几个人就能支撑的,作家在其他方面也都有所涉及,但只是略写。
人物的精心提炼。小说人物有好有坏,有成有败,有生有死,但都经过了高度提炼,从而形成一种全面、立体的大纵深创作格局。如在描写县委主要领导梅奕瀚时,作家就赋予了其更多的精神内涵:“梅奕瀚”这个名字就取谐音,寓意不能“留下遗憾”;他提倡“芦苇精神”,因为出生在“芦甸村”,对芦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他广闻博记,颇有文化品位;他夙夜在公,极具人格魅力。这样的写法,无疑是对主角“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高度提炼。
故事的精彩描述。小说能吸引人能感动人,凭的一定是生动、逼真的情节。如作家在描述陈志远探望病人时,“刹那间惊呆了,眼前的姚志强竟然瘦得仅剩下一把骨头,瞳孔里是满满的迷茫……姚志强从他瘦骨嶙峋的脸上挤出了一点笑容……姚力蹲在地上,一双无助的眼直盯盯地看着儿子。赵华娥则蜷缩在病床边,她向前探了一下,再探了一下,试图想抓住什么。姚珊珊则站在病床前,她雙手掩面哭作一团。”这段话的前半截,作家用了“刹那惊呆”“满满的迷茫”“瘦骨嶙峋”等词语,重点刻画了病人已经病入膏肓;后半段,则用了“挤”“直盯盯”“蜷缩”“探”“再探”“双手掩面”等词汇,非常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在病人临终前一家人不同的反应。这些精彩的描述,有力地丰富了小说的血肉。
场景的剧情般切换。这部作品因为主线纵横,涉及的点多面广,叙述过程中并不是“一泻千里”,而是像影视剧情一样多景切换。这就很好地反映了县域中的社会复杂性、状况突发性、任务艰巨性和工作多样性等特征。
文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人间芳华》中,作家多处阐述高古历史,引用古代诗歌,涉及哲学、民俗学、农学等,不仅凸显作家文学底蕴的深厚,而且凸显了地域的历史厚重和文化品位。小说中也大量出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山曲”,这些非常接地气的农家语言,画龙点睛,深化了创作主旨,也使作品具有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小说中还多处出现了梦境,这既增加了作品许多奇幻色彩,也使读者平添了对“中国梦”的遐想。
责任编辑 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