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影视作品《工夫》探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美术教学的可行性

2023-06-22戴敏丁逸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工夫劳动教育

戴敏 丁逸

摘要:高职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都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同一过程中不同的两种表现,具有实践的融通性,在“起源、教育目标、情感体验”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外在的关联性,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影视作品《工夫》蕴藏着劳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的丰富内涵,呈现“劳动美·奋斗美”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性格品质的塑造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意义重大。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图像功能,借助劳动教育的实践性,重视美术的实际操作,强化专业技能,统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的结构方案,迎合时代发展需要,立足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深入探析劳动教育融入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实现劳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的相互交融。这有利于推动高职美术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完善,彰显育人成效,发挥跨学科的协同性、渗透性;有利于促使高校教师致力于丰富高职美术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实践场所,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发挥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自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高职学生美术技能和劳动素质的综合提升,形成“美育育人,劳育促美”互动的生动格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文章对此展开研究,以期为高职学生审美水平和劳动技能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铸就提供助力。

关键词:影视作品;劳动教育;高职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03

2022年2月,教育部将劳动教育作为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版)》,同年5月批准开设劳动教育的本科专业。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路径导向。加之数字媒体迅猛发展,影视作品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因此高职美术教学应以影视作品为载体,将劳动教育融入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美的因素,丰富高职美术的教学形式和教育内容,探寻新时代高职美术教学的新样态,为高职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提供支撑。

1 劳动教育与高职美术教学的关系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發《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高职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起源、教育目标和情感体验上相呼应、相契合。

1.1 起源方面的关联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创造了美”[1],揭示了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间的关系,二者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劳动与审美教育直接挂钩,在劳动中按照美学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是审美意识作用于艺术活动,进而产生艺术作品的过程。劳动作为自身的审美对象,在其作用下,产生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愉快的审美体验,进行美的创造活动,指引学生发现劳动本身的美。借助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劳动工具、劳动者自身等多样的劳动既存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劳动本身承载的美学性质,不断矫正对劳动美的刻板认知,涵育学生的美好心灵,发生美的探索创造。可以说,美的产生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一切审美教育的物质载体,不囿于形式化的劳动,劳动教育亦是如此,二者都是劳动作用下的产物,目的都是培养人。

1.2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高职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强调构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一方面,二者都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统一于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二者的育人方向具有一致性。劳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作为独立的课程体系,拥有各自鲜明的特质,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化个体内在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高度凸显。从本质上来说,劳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个体的创造能力,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1.3 情感体验的共鸣性

高职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共同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美术教学中的美是个体美感和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创造美的劳动实践活动,归属于一种劳动性的技术。《工夫》是劳动教育典型教学的影视作品,聚焦普通人在工作岗位奋进与劳作的故事,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图像感强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绪感知,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作为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传承劳动精神的同时,能够让个体感受到创造之美、劳动之美,影响个体的思维认知和心理活动,生成美的情绪反应。二者都是对当下现实状况的反映,深入推进了素质教育,反映现实性的个体想法和心灵互动,彰显美的内涵性认知,是高职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

2 结合影视作品探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美术教学的可行性

深圳市总工会出品的大型剧情片《工夫》,由七个并行的故事组成,聚焦奋斗在深圳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点点滴滴。七个小故事分别为圆梦、归途、轨道之歌、三十三路、白日梦想家、守望日记、步履不停。从细节上刻画了劳动之美,运用影视手法让观众感受到劳动环境、劳动的人们、劳动过程这些劳动本身的美,从中可以看到劳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相互融合的可行之处。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重视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挖掘出美术课程蕴含的劳动元素,这也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

2.1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复合型育人手段,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育人”,要正确认识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小故事《白日梦想家》中,三个青年白天忙于各自的工作,空闲时间则聚在一起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实验并不顺利,大家一度想要放弃,但白天的劳动逐渐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受到劳动的启发,他们找准发力点,成功完成了机器人的研发。同样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使学生的思维陷入死胡同,劳动教育的融入恰好拓展了另一种思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劳动本身,现有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以打扫卫生、修理绿化为主,忽略了劳动中美的存在。创新劳动的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开展艺术手工、诗词咏劳动等活动,既是美术教学,也在无形之中将劳动教育贯彻其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劳动是一切成功背后的必经道路,在高职美术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将劳动价值观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在美术练习中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使其能沉下心来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水平。

2.2 塑造学生健全的性格特质

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以育人为主要目的,最终实现提升精神气和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念的目标。古人言:“倾己勤劳,以行德义。”[2]只有尽心尽力地勤恳劳动,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拥有良好的品格和观念。《工夫·轨道之歌》篇中讲述了轨道检修工老李父子的劳动故事,影片中老李坚守岗位多年,是工人的榜样,儿子阿峰继承父业,却不理解劳动的意义。在共同工作中,儿子逐渐发现了父亲的优秀品质,同时自身也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下培育出了优良且健全的劳动品格,在行业中扎下根来。青年处于三观的塑造时期,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其中劳动教育对青年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现有的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缺乏联动机制,为了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发参与到劳动中,从而在劳动之美的影响下陶冶身心,塑造出健全的性格品质。

2.3 拓展教学方法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面临着创新和改革,要能够体现出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步履不停》中讲述了深圳工会的发展,从一开始少有工人了解、加入公会,到工人们认同公会,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手段。一开始工会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咨询、讲座等服务,但这并没有贴近工人的生活;通过深入的沟通,工会拓展了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渠道,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赢得了工人们的信赖。智媒时代,人们更加注重美的表达,劳动之美同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对劳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美化,如劳动环境、劳动过程、劳动主体等。美化劳动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实施载体,劳动的各环节都是审美的对象,能够有效拓展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劳动教育不拘泥于传统劳动课堂,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艺术课堂,将劳动生活和实践带入美术领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审美观。艺术来源于劳动,劳动为美术作品带来了灵魂,劳动教育元素的融入为高职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教学路径,丰富了传统美术教学技法,为美术课堂更加贴近生活提供了方案。

3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美术教学的路径导向

劳动创造世间万事万物,劳动教育与美术教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美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发挥影视作品的优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形式、拓展实践场所,促进劳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切实体现教育的综合育人力量。

3.1 丰富教学内容:以影视作品丰富高职美术教学内容

影视作品《工夫》蕴藏丰富的劳动奋斗元素,也蕴含符合美术教学美的情感元素,画面鲜明,场景构图严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美术教学的课程需要,是高职美术教学极好的教学素材。高职美术教学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影视作品为基点,基于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增强美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将服务生产、推动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加以运用,把刻画劳动人民的形象作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参考,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目标。兼顾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契合社会需求,围绕“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关键环节,发掘劳动教育融合性的切入点,把握劳动教育中美术的教学因素,丰富高职美术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接受深刻的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3]。

3.2 转变教学形式:以劳动教育转变高职美术教学形式

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呈现各自学科的活动状态,教授所学内容。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侧重学生美术功底的训练和技能的提升,趋向专业化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孕育美、体现美的学科形式,强调个体美的思维训练、能力提升,拓展了高职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选取适当的影视作品,构建劳动教育融入高职美术教学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在影视作品的指导下,将教学方法与资源并重,灵活运用练习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迎合美术教学的实际要求,并提出相关渗透策略,探寻二者结合的内容,如在美术绘画中呈现劳动教育的元素或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开展美术教学,结合实际现状改进高职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这一过程中,教師最好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自由构建和创造,从中获得成就感,体悟劳动的美妙。

3.3 拓展实践场所:以劳动育人拓展高职美术教学场所

高职美术应强化实践导向,拓展教学场所,注重职业的价值引领,突出个体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注重专业能力的核心表达,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美术教学中,应设置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技能的相关教学,并深度渗透。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影视作品,创设“劳动实践活动”的情景,通过示范指导、模仿操作,给予正确引导,在劳动氛围的烘托下,抓住教学时机,渗透劳动技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课堂之外的劳动、动手实践、画廊观赏等,创设多元的教学场所,避免单纯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激活美术课堂的生动活泼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美。

4 结语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影视作品鲜明的形象性、感知性,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多元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借助影视作品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职美术教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建立二者新的联系。推动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入了解个体专业技能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劳动技能,以劳育美、以美育劳,为素质教育的深化落实助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3.

[2] 李世民.帝范·君体[M]//元周.政训实录:第2卷.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474.

[3] 刘友城.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2(35):113-118.

作者简介:戴敏(1996—),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丁逸(1997—),男,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工夫劳动教育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功夫”和“工夫”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