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新闻不能“只图一乐”

2023-06-21张苗

检察风云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黄色内容

张苗

如果你刷一会儿短视频,大概率会看到这样的视频新闻:一张颇具冲击力的图片或一段视频,顶部用黑底黄字或镂空红字的格式,一句简单的事实描述加一句网友评论,整个画面稍显粗糙。如果有采访,当事人的回应一般是这样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

近年来,短视频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一种“新黄色新闻”正在悄然无息的蔓延。

前世今生

“黄色新闻”是一种以煽情刺激性内容和夸张猎奇手法吸引受众的新闻作品和理念,这一概念源自19世纪末两位美国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赫斯特的商业竞争。他们通过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煽动性的大号标题,描写刺激性和娱乐性的内容来迎合读者,甚至对不重要的新闻选用“渲染”“夸张”的手法,以达到提高报纸销量的目的。

在赫斯特与普利策的商业竞争中“黄孩子”之争最为典型。当时《世界报》曾雇佣漫画家创造了一个身穿黄色衣服小男孩的漫画形象,以“黄孩子”之口讲述当时纽约的热门新闻,后来赫斯特找到了漫画作者,以高薪“挖角”。普利策不甘示弱,另找画家继续画这个“黄孩子”。于是,两家报纸各自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孩子,缺着大门牙讲述着当时煽情的“新闻故事”,并且都称自己才是正版。这也是“黄色新闻”一词的由来,后美国新闻史上将其称为“黄色新闻浪潮”。

过了100年后的今天,人们惊讶地发现,沉寂已久的“黄色新闻”似乎借着短视频的东风正在被“复活”。它们以“短平快”为突出特征,活跃于各大短视频平台之上,具备很高的同质性且拥有非常“亮眼”的传播数据。

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见的“新黄色新闻”,标题一般采用黑底黄字,内容由“一句事实描述+网友评价”所构成,其中核心事件的视频时长不超过20秒,有时还附带一两句真假不明的采访。这种“黄色字幕+简单采访”的新闻短视频往往制作简陋、时长较短、新闻六要素也并不齐全。比如,“年轻人的游湖方式——网友:不得不说,老舒服了”“司机将酒驾入刑标志贴在遮阳板上——网友:达摩克利斯之剑”“女子自带酒水进入KTV被拦截后当场给小哥普法——网友:用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

不到20秒的视频、没头没尾、不知所云,轻松获得十几万点赞。虽然不能给观众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因标注了时间地点,因此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但随着此类视频“野蛮生长”,有的短视频新闻甚至不具备新闻性,除了旧闻当新闻发,还有的出现了摆拍新闻、虚假新闻等。

“泛滥”之思

简而言之,“新黄色新闻”是以醒目的标题加上情绪化的配乐,模板化报道社会事件的短视频新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赖黎捷表示,目前短视频平台中盛行的“新黄色新闻”虽与美国“黄色新闻浪潮”没有历史渊源,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与美国黄色新闻相似。

与美国“黄色新闻浪潮”不同,“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渠道往往以短视频为主,借助多类社交平台实现快速“繁殖”。记者简单归纳了这类新闻的特点:新闻要素不全,带有引导性,通常表现为“简单的事实判断+情绪鲜明的价值判断”;趣味性、戏剧性高且充满悬念,新闻事件描述时含有网络流行语或网络热梗,具备多级传播特质;传播主体范围广,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交织;广泛活跃于短视频传播平台且情感冲击力强。此外,“新黄色新闻”的视频内容日常化、生活化趋势明显,“日常琐事”“搞笑抓拍”等也会成为“新闻”。

那么,“新黄色新闻”为何会如此猖獗呢?

与大众的一般印象相反,很多时候不是媒介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媒介形式决定内容。短视频的时长决定了用户很少对观看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而只是“图一乐”。媒介的娱乐功能在算法的加持下成为了用户观看逻辑的唯一主宰,而“新黄色新闻”的特征完美匹配了短视频平台的逻辑:醒目吸睛的标题、一目了然的冲突、无须思考的主题。所以毫无营养的短视频新闻被批量生产,以其娱乐性而非新闻性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全新的采编流程是“新黄色新闻”繁殖的技术因素。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认为,过去的黄色新闻是市场选择,而今天的“新黄色新闻”是市场和平台的双向选择。张志安表示,新社交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的最大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核把关机制的让步,算法推荐的把关对整个内容分发体系产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二是对于数据流量的“迷恋”;三是网络新闻传播趋向于流行、趣味和煽情的内容偏好。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认为,“新黄色新闻”的泛滥,并非是媒体门槛变低,而是内容门槛变低。相较于文字创作时代,短视頻时代吸引了更多自媒体创作者参与其中,这也导致其生产内容良莠不齐。究其本质,并非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而是技术带来的平权效应使得内容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

对于当下“新黄色新闻”的泛滥和严肃深度报道的式微,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赖黎捷认为,技术赋予了普通人拍摄、剪辑视频的能力,人人都是记者的生产模式为“新黄色新闻”提供了语料来源。此外在短视频时代下,流量即收益,“短平快”的“新黄色新闻”是收割用户注意力最便捷的方式。相反,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深度报道受众面变窄,受众流失导致媒体生存压力剧增,倒逼媒体人逐渐放弃据守十数年的深度报道转战短视频新闻。

在记者看来,短视频平台掌握着渠道、数据与流量,从而对新闻生产者提出要求,这种要求必然与短视频的媒介形式相适应。当平台和算法捕捉到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后,便专注于用流量的压力“倒逼”媒体产出毫无营养的“新黄色新闻”。短视频新闻的现状,实质上是用户、平台与媒体三者合流的结果。

亟须改“色”

社会公器既是权力,也是责任。

在我国,新闻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一味地迎合受众不利于新闻内容质量的提升。公众赋予了媒体大的声量权重,媒体须以普遍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在信息洪流中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提供给公众。

因此,媒体应挣脱平台流量的算法逻辑。诸多的“新黄色新闻”是对用户生产新闻的二次编发,生产“新黄色新闻”不仅违背新闻生产规律,也不利于形成健康、优质的新闻生态格局。此外,过度追逐流量只会导致“媒体追着事件跑”,媒体设置话题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将降低。

为了改变这种短视频生态格局,赖黎捷称新闻从业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严格律己、秉持新闻价值规律、拒绝流量诱惑;学习新技术、更新技术观念,避免造成短视频新闻内容“格式化”“工厂化”;坚持“新闻是跑出来的”实践真理,须知短视频新闻的内容依旧是文字,媒体人应践行“四力”为群众挖掘优质的新闻报道。

张志安认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须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将趣味性和其他的新闻价值相结合。因为新闻价值包含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等,短视频新闻要在短时间内把所有要素都兼顾较难,故可以确定以一个要素为主导,再加上一两个更重要的要素。第二是把关,专业新闻媒体和自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实,专业媒体会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故媒体应向爆料者进行核实,以确定视频是否真实。

当人们开始集体反思“新黄色新闻”的泛滥时,一种悄无声息的变革可能才刚刚开始。美国在经历了19世纪末黄色新闻浪潮后才走上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道路,那么眼下的“新黄色新闻”是否也只是新闻业发展中的小小弯路?“新黄色新闻”是新媒体时代面临的问题,需要新闻从业者、平台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抵制才能改“色”,提高新闻质量、传播正能量。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黄色内容
你瞧,黄色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黄色的小蝎子
主要内容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