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制菜产业的春天来了吗?

2023-06-21罗克研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3年2期
关键词:标准化食品消费者

罗克研

产业的兴盛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

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十九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中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这也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的春风也让预制菜的从业者看到了发展的方向。

回顾预制菜产业发展,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同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发布《预制菜》团体标准。

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预制菜产业政策。此外,自2022年底以来,福建、浙江、江西、辽宁等多省市监管部门先后发布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

今年2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向上海天信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颁发包含预制菜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是自2月1日《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实施后,上海市首张包含预制菜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对预制菜单项菜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预制菜套餐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新开发畅销预制菜单品或套餐产品的预制菜企业给予奖励。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即将诞生。

自预制菜在2020年于C端爆火以来,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的跨界企业纷纷入局。目前,预制菜行业的入局企业类型众多,主要包括十类:上游的农牧水产、调理肉制品头部企业,中游的传统半成品菜企业、速冻食品企业、料理包企业、初创预制菜企业,以及下游的餐饮企业、零售企业、食材供应链企业、调味品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有的存续及在业预制菜相关产业的企业近9.7万家。

叮咚买菜在供应商生态峰会上正式宣布,今年平台预制菜目标规模将达到50亿元销售额,并面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帮助产业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有业内专家分析,在政策红利的持续刺激下,未来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预制菜产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两类预制菜企业会有较好发展,一类是连锁餐饮或团餐企业,其向产业链前端拓展,建设中央厨房、中央工厂和集中采购配送中心;另一类是对于特定产品生产具有专业水平的预制食品加工企业,其在某一领域深耕多年,在原料的品种、品质、生产工艺和设备性能、产品品质与标准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经验。

随着预制菜相关标准不断地升级,产业也在迎来不断地挑战。

食品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预制菜原料采购标准参差不齐、加工过程可视化不足、包装和标签信息不对称、冷链物流可追溯程度不高等,即预制菜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

据悉,标准化建设强调在食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涵盖食品原料品控、制作规范、冷链建设、质量检测等方面,能够提升食品综合质量,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由此,亟需推进标准化建设,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大多数预制菜消费者们不具有计划性,大多属于临时决策,一旦决定了,用户又需要获得及时满足,线上短则一天才能配送到家的产品,第二天可能已经不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而30分钟达的同城零售卻能解决该问题。

此外,预制菜安全吗?会降低营养质量吗?食品添加剂含量符合标准吗……等一系列的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消费者。

中消协此前表示,消费者的担忧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能否得到保障,二是自己购买的预制菜是否安全、健康、营养。餐饮企业不妨大大方方亮明菜品“身份”,告知消费者菜品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营养价值如何、添加剂使用情况等,让消费者自行选择。亮明身份,不仅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还可以通过对消费群体的筛选和细分,进一步引导行业创新发展,满足更多样的消费需求,为预制菜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标准化食品消费者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标准化简述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食品造假必严惩
知识付费消费者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