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白铜晶界特征分布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2023-06-20姜涛付少利董健龙
姜涛 付少利 董健龙
摘要:B10白铜(Cu-Ni合金)管材作为一种船舶常用的管道用材料,耐腐蚀性一直是困扰其被广泛应用的一大原因。以4种不同的BlO白铜管材为试验样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及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B10白铜晶界特征分布及其对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重位点阵(coincidencesite lattice,CSL)晶界比例越高,其耐腐蚀性能越强,特别是低CSL ∑3”(n=1,2,3)晶界的大量存在,降低了普通晶界的网络连通性,阻碍了腐蚀沿晶界的扩展,提高了B10白铜对海水的耐腐蚀性。当样品B中∑3”晶界的长度为47.07%时,其腐蚀电势为-0.289V、腐蚀电流密度为3.341×10 -6 A/cm2、腐蚀膜阻抗为33.102 Ω/cm2、腐蚀膜厚度为17.5 μm。
关键词:BlO白铜管材;晶界特征分布;电化学腐蚀;静态腐蚀
中图分类号:TG 146 文献标志码:A
Cu-Ni合金由于其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在船舶工程、海水淡化等方面被广泛应用[1]。Cu-Ni合金在海水中存在较多的腐蚀失效现象,提高Cu-N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3]。宋春梅[4]研究了钇元素微合金化对BlO白铜(一种Cu-Ni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Zhu等[5]发现Mn的质量分数为0.87%时,BlO白铜中可以生成更多的Ni0,产生更厚的氧化膜。Shao等[6]经过研究得出,Fe,Mn质量比为1.69:0.69时,BlO白铜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晶界工程研究领域[7]。为了提高Cu-N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晶界工程技术广泛应用其中[8]。Gao等[9]发现,随着变形量的增加,Cu-Ni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提高,塑性降低。赵清等[10]研究发现,Ni基825合金的低重位点阵(coincidence site lattice,CSL)晶界比例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
本文选取4种BlO白铜管材,分析其特征晶界分布,之后在人工模拟海水中进行静态腐蚀试验,分析其耐腐蚀性能,探究BlO白铜的晶界特征分布和耐腐蚀性之间的联系。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4种BlO白铜管材,记为样品A、样品B、样品C、样品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对合金成分进行测定,并测量每种样品的管径和壁厚,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4种样品中,3种主要合金元素Ni,Fe,Mn的质量分数接近,并且均符合GB/T 26291-2020标准的规定。样品A、样品C的变形工艺为单道次冷轧,样品B、样品D的变形工艺为多道次冷轧。
1.2 样品制备及测试
试验选用的BlO白铜管材示意图见图1。从管材上切取表面尺寸为1 cmx1 cm的正方形块状样品,对样品的内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然后进行观察。之后,进行30 d的人工模拟海水静态腐蚀试验,人工模拟海水的成分如表2所示。随后,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以3.5%NaCI(%为质量分数,下同)水溶液为腐蚀介质,扫描速度为l mV/s,电势波动控制在±1 mV以内,采用以铂片为辅助電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样品的测试面与导线和导电胶连接,其他面采用石蜡密封,只留下1 cmxl cm的实际工作区域与铂电极对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4种样品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进行测试。以20 mV/min的扫描速率测试4种样品的极化曲线,开路电势测试时间为400 s,测试范围为-0.5~0.5 V。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频率为0.01 Hz~100 kHz,交流信号激发幅值为5 mV。试验结束后,利用Origin软件和ZSimpWin3.3Demo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比较4种样品的耐腐蚀性能。为了减少试验误差和样品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每个样品进行3次电化学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SEM自带的能谱仪(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系统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腐蚀后的表面形貌、腐蚀膜(Cu基体和海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膜)的组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腐蚀性能测试
图2为在人工模拟海水中静态腐蚀30d的样品(以下简称为:静态腐蚀样品),在3.5%NaCl水溶液中测得的极化曲线,其腐蚀电流密度(icorr)和腐蚀电势(Ecorr)如表3所示。通常情况下,样品的icorr越低、Ecorr越高,其耐腐蚀性越强。从图2中可以看出,管径较大的样品A和样品B的Ecorr和i corr均小于管径较小的样品C和样品D的,这是由于扩径工艺相当于一次正火处理,使其组织更加均匀,晶粒更加细小。且对于相同管径,多道次冷轧的样品比单道次冷轧的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多道次冷轧配合的中间退火使其组织更加均匀[11]。样品B的Ecorr为-0.289 V,明显高于其他样品的,且icorr最小(3.34lx10 -6 A/cm2),所以,样品B的钝化现象更加明显,耐腐蚀性更好。
图3和图4分别为4种静态腐蚀样品在3 .5%NaCI水溶液中测得的EIS的Nyquist图和Bode图。其中,Z'为阻纳数据的实部;Z''为阻纳数据的虚部;lZl为阻抗模。由图3可知,大管径的容抗弧半径更大,说明其耐腐蚀性更强,其中,样品B的容抗弧半径最大。Bode图显示,样品B的阻抗模值最大,说明该样品的电极反应阻力大,耐腐蚀能力强。这与图2中测得的极化曲线结果一致。图5为电化学阻抗谱的等效电路图,4种样品都为典型的双层腐蚀膜结构[12],在拟合元器件中,Rn为溶液阻抗,C1和C2分别为内层腐蚀膜和外层腐蚀膜的恒定相元,Rfl和Rf2分别为内层腐蚀膜和外层腐蚀膜的阻抗。从表4中可以看出,样品B的阻抗最大。表4中,Rtotal为膜层总阻抗;x为卡方,代表拟合的质量;n表示偏离理想电容的程度,n1对应C1,n2对应C2。
2.2 表面形貌分析
图6为静态腐蚀样品A的腐蚀膜表面形貌图。4种样品的腐蚀膜均为双层,形貌与成分都相差不大,因此,只对样品A进行分析。根据文献[6]和表5中的EDS分析可以看出,A代表的外层腐蚀膜以较为稳定的Cu2(OH)3CI为主,且Fe和Ni的含量高于表1中所示的含量,这表明存在Fe和Ni的富集现象,由B代表的内层腐蚀膜以Cu2O为主。
4种静态腐蚀样品的表面形貌如图7所示,图中白色颗粒为NaCI晶体,这导致了图6中A、B区域的CI含量偏高。图7中的4种样品均有裂纹,这是由于腐蚀多为沿晶界腐蚀,图中腐蚀产物膜上的裂纹为Cl侵蚀后的形貌。4种样品的表面膜层均生长得较为均匀、致密,可以看到样品B、样品D的裂纹比例小于样品A和样品C的。
图8为4种静态腐蚀样品的横截面图。其腐蚀膜厚度通过不同区域的10次测量取平均值。样品B的腐蚀膜总厚度为17.5 μm,在4种样品中最厚,且其膜层分布较为均匀。结合电化学测试的结果可知,腐蚀膜越厚、分布越均匀,样品的icorr越小、膜层电阻越大,具备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2.3 晶界特征分布
4种样品的欧拉图如图9所示,晶粒尺寸统计如表6所示。从图9和表6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管径,单道次冷轧的样品,其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大于多道次冷轧的。样品A、样品B经过扩径工艺后,其平均晶粒尺寸小于样品C和样品D的。耐腐蚀性最好的样品B的平均晶粒尺寸为5.582 μn,晶粒个数为605个,方差为33.498,晶粒尺寸较为均匀。晶粒尺寸越大,晶界的总面积越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腐蚀介质在基体内部运输的通道,从而减少参与腐蚀的活性原子数量,使腐蚀速率降低[13]。
4种样品的相邻晶粒取向差如图10所示。从图10中可以看出,样品的相邻晶粒取向差主要集中在600附近,这在中低层错能的面心立方结构的Cu中较为常见,多为退火孪晶。其余的晶粒取向差随机分布。退火孪晶越多,与退火孪晶形成的低CSL晶界的比例越大[14]。
图II为4种样品晶界的特征分布结果,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晶界,∑3晶界中以{111}为孪晶面的称作共格孪晶界,记为{111}-∑3晶界[15]。数据统计见表7。将表7中的数据绘制成如图12所示的柱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4种样品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样品中低CSL∑3”晶界以∑3晶界为主,且占比很大;样品A和样品B中的低CSL∑3”晶界分别占所有晶界总长度的44.93%和47.07%,明显高于样品C和样品D的12.23%和18.92%,大管径的{111).∑3晶界的长度也远高于后两者,占据了∑3晶界的绝大部分。低CSL晶界,特别是∑3”(n=1,2,3)晶界的大量存在,降低了普通晶界的网络连通性[16],阻碍了腐蚀沿晶界扩展,提高了Cu基体的耐腐蚀性。4种样品横截面的晶粒取向分布情况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在取向分布图中没有特别占优势的某种颜色,说明4种样品横向的晶粒取向都是随机分布的,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从图13(c)中可以看出,样品C在<111>方向稍有偏聚,即在图13(c)中接近蓝色的晶粒较多。
3 结 论
(1)多道次冷轧可以细化晶粒,并产生更多的特殊晶界,多道次冷轧的样品比单道次轧制的样品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扩径工艺使得大管径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提高。
(2)低CSL晶界比例与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关系,特殊晶界比例越高,样品的耐腐蚀性能越好,∑3”晶界的大量存在,降低了普通晶界的网络连通性,阻碍了腐蚀沿晶界扩展,提高了基体的耐腐蚀性能,提高了样品的耐海水腐蚀能力。
参考文献:
[1]陆菁,武家艳.铜镍合金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20,41(3): 55-60.
[2]万传琨.高强度耐海水腐蚀白铜(铜镍)合金综述[J].材料导报,1992(1): 27-32.
[3] LI N, ZHANG W F,JIN T Z,et al.Study on erosion-corrosion mechanism of BlO Cu-Ni alloy inseawater[C]//Proceedings of 2018 Prognostics and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Conference (PHM-Chongqing). Chongqing: IEEE, 2018: 1149-1153.
[4]宋春梅.钇微合金化B10铜镍合金组织与耐蚀性能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20.
[5] ZHU Z Y,LI S H,ZHANG R W. Investigation of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 IONi- 1.2Fe-xMn (x=0.53,0.87, 1.19) alloy in 3.5% NaCI solution[Jl. RSCAdvances, 2021, 11(19): 11318-11328.
[6]
SHAO G S,GAO Y H,WU J Y,et al.Effect of Fe/Mncontent on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90/10copper-nickel alloy[Jl. Materials and Corrosion, 2022,73(7): 1085-1098.
[7]冯兴宇.白铜BFe10-1-1合金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耐蚀性能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8.
[8]茹祥坤,刘廷光,夏爽,等.形变及热处理对白铜B1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 23(8): 2176-2181.
[9]
GAO X,WU H B,LIU M, et al.Effect of deformation ofmulti-pass roll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C71500 cupronickel alloy tube[Jl. Rare Metal Materialsand Engineering, 2021, 50(11): 3819-3823.
[10]赵清,夏爽,周邦新,等.形变及热处理对825合金管材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5,51(12):1465-1471.
[11]高鑫,武会宾,刘明,等.多道次轧制不同变形量对铜镍合金管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 50(11): 3819-3823.
[12]王吴,陈小红.不同管径B10铜镍合金焊缝耐蚀及力学性能研究[J].广州化学,2022,47(6): 37-46.
[13]谭振江.船舶用铜镍合金管材微观组织结构表征与耐腐蝕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19.
[14] KOBAYASHI S,KOBAYASHI R,WATANABE T.Control of grain boundary connectivity based on fractalanalysis for improvement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resistance in SUS316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I[Jl. ActaMaterialia, 2016, 102: 397-405.
[15]涂扬霓,王浩.静态再结晶处理对C036Fe36Cr18Ni8Ti2合金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的影响[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43(6): 26-34.
[16]马牧之,李周,肖柱,等.晶界工程处理对超微合金化无氧铜的组织结构与耐热性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2, 32(2): 386-395.